季布,楚國人。季布這個人性情耿直,樂於助人,他身上還有一點最難能可貴的品質,那就是他十分講信用,凡是他答應過別人的事,無論如何他都會盡力做到,兌現自己的諾言。對於他重信守諾的品行,人們交口稱讚。當時在楚地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楚漢戰爭的時候,季布和他的舅舅丁公都是楚軍的將領。季布驍勇善戰,奉西楚霸王項羽的命令,他曾經多次圍攻漢軍,打退了漢王劉邦,甚至險些讓劉邦丟掉性命。等到項羽烏江自刎之後,季布的舅舅丁公便歸降了劉邦,但是,季布卻不願意向劉邦投降,無奈之下,隻得落荒而逃。
劉邦在楚漢之爭中大獲全勝,並建立了漢王朝,是為漢高祖。由於之前季布攻打劉邦,並使其險些喪命,為此,劉邦對季布恨之入骨。當上皇帝之後,劉邦便發出詔令,凡是捉到季布者賞給他千兩黃金。劉邦在詔令中還寫道:“誰膽敢私自窩藏季布,不但本人格殺勿論,還要罪及三族,滿門抄斬。”
劉邦的這道詔令使得季布隻得東躲西藏,到處逃命。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季布生平對他人重信守諾,做了許多俠義之事,因此,在他處於危難之際時,有人也對他伸出援助之手。
一天,季布躲到了河南濮陽一個姓周的人家裏。這個姓周的人知道他就是季布,就十分誠懇地對他說:“劉邦下令捉拿將軍,馬上就會搜查到我家。如今並不是我不願意將軍藏在我家,實在是形勢緊迫,將軍不便藏匿於此。假如將軍願意聽從我說的話,那我就給將軍獻上一計,假如你不願意聽,我寧願自己先自殺,以報答將軍往日的恩德!”
季布沒有其他什麽辦法,隻得聽從他的意見。這個姓周的人便讓季布將頭發剃掉,帶上頸箍,穿上粗布衣服,裝扮成奴隸的樣子。之後,便將他裝在柳條車中,送到原來的魯國,改名換姓,賣到了一位名叫朱家的義士家中。
朱家知道這個奴隸就是季布,想要保護他不被官兵抓住。於是,買下季布之後,朱家就讓他來給自己管理田園,同時還囑咐兒子道:“田園的事就讓他自己做主,吃飯的時候要和他同桌。他曾經對我有恩,你要好好地對待他。”之後,朱家就買了一些禮物,趕著車來到洛陽拜見汝陰侯滕公。
滕公便留朱家在自己家裏住了幾天,喝了好幾天酒。席間,朱家問滕公道:“季布到底犯了什麽罪,以至於陛下一定要抓到他呢?”
滕公答道:“季布曾經幫助項羽多次圍困陛下,有一次甚至差點兒讓陛下喪命。因此,陛下十分恨他,發誓一定要抓到他嚴懲不可。”
朱家接著問道:“那麽,您覺得季布這個人怎麽樣?”
滕公道:“這天下人誰不知道啊!季布這個人不僅是個有名的誠信之士,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聽到滕公如此說,朱家就趁機勸他去漢高祖那裏為季布說情。朱家說道:“為人臣子必須要給主上辦事,這是眾所周知的。季布當初身為項羽的臣子,為項羽效力乃是他的職責之所在。至於圍困陛下之事,也是他的職責之所在。難道僅僅因為當過項羽的下屬,就要對其斬盡殺絕嗎?再說,如今陛下剛剛奪取天下,正是用人之際,卻僅僅因為個人的私怨而將一個誌士趕盡殺絕,會讓天下人覺得陛下胸襟不夠寬廣!更何況,像季布這樣的人才,如果苦苦追逼下去,那麽,最終季布不是北投胡人,就是南奔越地。記恨壯士而導致他們去投奔敵國,這難道不是造成伍子胥掘楚平王墓而鞭屍的原因嗎?您為何不找個機會向陛下奏明這些道理呢?”
滕公知道朱家向來是一個具有俠肝義膽的人,現在又聽他如此說,心裏明白季布極有可能藏匿在他家中。於是,滕公便同意為季布說情。
過了不久,滕公就借故去覲見劉邦,並說道:“現在陛下剛剛獲取天下,正是用人之際,卻僅僅因為個人的私怨下令捉拿季布這個品行高潔之人。微臣認為,這一舉動並不高明。季布是個俠義之士,全國上下都知道‘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句話,因此天下的人都非常敬仰他,他的朋友更是願意以死來保護他。如今陛下下令追捕他,對他趕盡殺絕,萬一他北走匈奴或南逃越國了,更會成為大患。陛下為什麽不赦免季布的罪行,讓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愛惜賢才,從而都來投奔陛下呢?”
聽了滕公的這一席話,劉邦頻頻點頭。於是,劉邦便下令赦免季布的罪行,還下令召見他,季布表示請罪,劉邦封他為郎中。
季布這個人生平言而有信,從不食言,做了很多俠義之事,對於他俠義誠信的品行,人們莫不交口稱讚。正是因為他是一個重信守諾、願意幫助他人之人,因此,在他陷入危難的時候,也有很多人願意幫助他。季布的這種品行,至今仍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