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康定元年(1040),韓琦和範仲淹先後來到陝西出任邊帥,有人向他們推薦,說在當地有一個叫狄青的軍官,英勇善戰,頗有大將之風範。這時候,範仲淹手下剛好需要將才,聽到這番話,對狄青十分感興趣,於是,便讓部下對自己詳細說說狄青的事跡。

之前,狄青原本是京城禁軍裏的一個普通士兵。狄青從小就十分勤奮,刻苦練習騎射,無論大小事全都嚴格要求自己,練得一身武藝,騎馬射箭,樣樣精通。再加上他這個人很有膽量,又有千斤之力,因此,後來便被選拔做了一名小軍官。

西夏的元昊稱帝之後,宋仁宗便派京師的禁軍到邊境去防守西夏的進攻,這時候,狄青便被派到了陝西保安(今陝西誌丹)。

沒多久,西夏的軍隊就開始猛攻陝西保安。把守保安的宋軍曾經多次被西夏的軍隊給打得落花流水,這次,士兵們一聽要同西夏的軍隊作戰都十分忐忑。為了這件事,守將盧守勤十分發愁。這時候,狄青便主動請求擔任先鋒,率兵抗擊西夏軍。

盧守勤看到狄青願意當先鋒,心中當然很高興,於是,就派給他一支隊伍,前去抵抗前來進犯的西夏軍。

每次上陣,狄青都會先換一身打扮。他打散自己的發髻,披頭散發,頭上戴著一個銅麵具,僅僅露出兩隻炯炯有神的眼睛。在對敵過程中,狄青手中拿著一支長槍,率領軍隊帶頭衝進敵陣,東挑西殺。自從進犯宋朝國境以來,西夏的士兵從來就沒有遇到過像狄青這麽厲害的高手。因此,當他們看到狄青的這副打扮的時候,就已經膽戰心驚了。狄青和宋軍橫衝直撞、奮勇殺敵,西夏軍陣腳大亂,節節敗退,狄青率兵斬將奪關,先後攻克金湯城、宥州等地,燒毀西夏糧草數以萬計。

狄青率兵擊敗西夏軍的消息傳到朝廷,宋仁宗十分高興,便提升了盧守勤的官職,狄青的官職也連升四級。宋仁宗還想將狄青召到京城,親自接見他。後來,由於西夏軍隊再次進犯渭州,宋仁宗派遣狄青率兵前去抵抗,不得已便取消了召見狄青的打算,於是,宋仁宗便派人給狄青畫了肖像,將其送到朝廷。

之後的幾年時間裏,西夏軍隊不斷地在邊境各地進犯宋國國境,搞得各地老百姓不得安寧。在這段時間裏,狄青前前後後共參加了二十五次大大小小的戰役,其間受過八次箭傷,但他從來沒有打過一次敗仗。曾有一次攻打定遠,狄青身負重傷,但聽到西夏軍來襲,立刻奮力而起,再次躍馬衝鋒,以至於西夏士兵一聽到他的名字,就嚇得膽戰心驚,不敢與之交鋒。

聽到部下所講的狄青事跡,範仲淹便立刻派人找來狄青。見到狄青之後,範仲淹便問他讀過什麽書。狄青乃是兵士出身,認識的字不多,讓他說自己讀過什麽書的話,他還真答不上來。

範仲淹勸他說:“你現在是個將官了。做將官的如果不能博古通今,僅僅靠著自己的勇敢是不行的。”接著,範仲淹便介紹狄青讀《左傳》。

看到範仲淹如此熱情地鼓勵他,狄青心中自然十分感激。在之後的日子裏,狄青便利用打仗的閑暇時間發憤讀書。過了幾年,狄青熟讀了秦漢以來名將的兵法,屢立戰功,官職不斷地得到提升,名聲也更大了。後來,宋仁宗將狄青調回京城,擔任馬軍副都指揮。

當時,宋朝有個十分殘酷的製度。為了防止士兵開小差,便在士兵的臉上刺了字。當年,狄青身為一個小兵的時候,臉上也被刺過字,過了十多年,盡管狄青當了大將,他臉上依然留著黑色的字跡。

有一次,宋仁宗召見狄青之後,認為他身為朝中一名大將,臉上卻刺著黑字,很不體麵,便讓狄青回家之後,在臉上敷上藥,將臉上的黑字除掉。

狄青說:“陛下不嫌棄我出身低微,僅僅因為我所取得的戰功把我提升到今天的這個位置,我心中十分感激。至於我臉上的這些黑字,我更想留著,因為,士兵們見到我臉上的字,知道我的出身,便會更加努力,更加上進!”

宋仁宗聽了狄青的這番話,更加賞識他,皇祐四年(1052),提拔狄青為樞密副使,相當於北宋全國軍隊的副總司令。

後來,由於狄青多次立下汗馬功勞,宋仁宗便提拔他為掌握全國軍事的樞密使。狄青本是一個小兵出身,如今卻當上樞密使,以武官而為樞密使,這在以文製武的北宋曆史上是前所未有之事。當時,朝中有些大臣嫌棄狄青出身低,紛紛上書勸宋仁宗不要將狄青提到如此高的職位。但是,這個時候,宋仁宗正在重用國家將才,沒有理睬大臣們的這些意見。

狄青當了樞密使之後,朝中總是有人覺得狄青卑微的出身和他今天的高位十分不相稱。有一天,一個自稱是唐朝名相狄仁傑後代的人,拿了狄仁傑的畫像,送給狄青說:“您不也是狄公的後代嗎?不如認狄公做祖宗吧!”

聽他這麽說,狄青謙虛地笑了笑,說道:“我原本就是個出身低微之人,僅僅是運氣好,偶然碰到機會才能取得今天的高位,我又怎麽敢高攀大名鼎鼎的狄公呢?”

聽狄青這麽說,這個自稱唐朝名相狄仁傑後代的人自愧不如。

古往今來的英雄人物多數都出身寒微,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出身而自卑或是停止奮鬥。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如同狄青一樣,他們靠著自身的膽識謀略,不斷地學習,努力提升自身水平,最終成為人人敬仰的有名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