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閉上眼睛就沒有懸崖(1/3)

“你對這個世界了解嗎,科技,科技本身就是某種幻覺,往大了說,宇宙邊緣有多大,幾萬萬光年,邊緣外麵是什麽,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麽?

太陽多熱,多大?月亮背麵是什麽樣子?一秒鍾有多少星星在誕生,在死去?地球厚度幾千公裏,那裏麵有是什麽世界?

花朵究竟是什麽顏色,一個雞蛋到底有多重?即使最精確的測量儀器也會有誤差,你知道它真正重量嗎?

你了解你自己麽?有多少種微量元素,每一秒有多少化學變化,要知道,人體無時無刻都在變化,都在有細胞衰老,死去。

一滴水究竟有多少分子,有多少微生物,你知道你了解嗎?當你用最精密的儀器測量出來結果的時候,它已經在變化了,你能準確描述麽?

我隨手拍桌子一下,就是全世界的物理學家加起來,也算不出我用的真正力道有多少牛頓?

花朵什麽時候開放,什麽時候凋謝?螞蟻下雨天之前會搬家,誰能真正弄明白?

你看到的美麗星星,是真實的麽?就算天文望遠鏡看到的星星是真實的麽?人類在地球母星上用肉眼能看見的最遠的天體,是仙女座星係,這個星係距地球220萬光年。

它是真實的麽?你看到的是220萬年前它發出的光芒,它現在還存不存在,需要你220萬年後才能知道。

當然,你可以借住天文儀器,觀測到數十億光年的星星或宇宙射線,但是當你觀測或研究的時候,你知道它們現在有什麽變化?它們到底還存不存在?

你觀測的東西是真實的麽?”

三叔看著我們愣愣的樣子,笑了一下,接著說道,

“你看到雞蛋的時候,能夠看到雞蛋的背麵,裏麵麽?能看到雞蛋殼內部結構麽?是不是雙黃蛋,你需要打破才知道,但打破之後,還是原來的完整雞蛋麽?

你很了解一個人,你知道她的內心麽?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

你知道的隻是事物一個側麵,而且必須有一個參照物,必須有相關的測量手段才能認知,比如說度量衡,比如說關於顏色的分類,比如時間的計算,這些都是人為給它分類的,如果沒有人給他分類你又怎麽去真正了解呢?

人吃肉,鹿吃草,蜈蚣吃小蛇,到底誰知道哪一個才是真正的美味?為什麽非得以人類的標準區分麽?

所以說你了解這個世界,已經摻雜了你的主觀因素或者是人類已經製定的標準,已經不是客觀的,但是如果沒有這些標準你又拿什麽去了解呢?

退一萬步說,就算有最精密的儀器測量,就能徹底了解事物的每一方麵麽?

不確定性原理,又稱“測不準原理”是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原理,由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於1927年發表論文提出,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因而也就不能用軌跡來描述粒子的運動。

一個微觀粒子的某些物理量,不可能同時具有確定的數值,其中一個量越確定,另一個量的不確定程度就越大。

比如能量和時間的,方位角和角動量……不確定性原理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微觀世界的大門,波爾對這個理論很支持,但是提出造成這原理的

基礎是波粒二象性,他說這才是問題的狠心,兩人也曾有過激烈爭論。

簡而言之,對於微觀粒子,是不可能同時測量出所有變量的,而構成一個雞蛋,一個蘋果的粒子都是不確定的,數億萬億計微觀粒子集合的雞蛋和蘋果,你又怎麽能準確測量,準確判斷呢?

無數個雞蛋,蘋果,藍天白雲,高山大河,草木花朵構成的地球,怎麽能準確判斷呢?

無數個地球這樣的行星,恒星,彗星,暗物質,暗能量,黑洞構成的宇宙,又怎麽能準確判斷呢?

此外,還有觀察者效應,就是被觀察的現象會因為觀察受到影響。

通俗來說,我們沒辦法不影響我們觀察的事物——隻不過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

有時候別人在盯著你的時候,是不是感覺有什麽不同?

在物理學實驗中,為了能夠讓我們看到“電子”,我們必須想辦法讓“光子”與其相互作用,而這個動作必然使電子的活動路徑產生變化。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發現孩子最終和他們看到的並不一樣,因為孩子在處於父母監督下的時候往往,會因此改變自己的行為。

當然很多時候,我們作為觀察者可能產生的影響微不足道,但是,這個效應是真實存在的,因為我們隻能通過觀察了解這個世界,而我們的觀察結果,以及對觀察結果的理解,決定我們的行為、狀態、以及下一步思考,判斷。

否則,你根本無法區分真實和虛幻。”

三叔的長篇大論讓我們聽得都有些茫然,想了半天,我開口說道,“三叔你說的有道理,可你這些說的有些故弄玄虛,那石頭花草都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製不製定標準,都在哪裏。

就像雞蛋,我雖然不能說出它的準確重量,但是知道它是個雞蛋,可以炒熟了吃掉,填飽我肚子,它是客觀存在的,包括草木山川,也都是如此。”

我大學時候哲學學的還不錯,因此敢於反駁,而且自認為反駁的也在點兒上。

薑若水也忍不住點了點頭,顯然比較同意我的觀點。

在她心裏也認為,三叔已經走火入魔,希望他早日擺脫這種執念,和我們一起離開這裏。

畢竟一直待在這個什麽莫名其妙的樓蘭鬼城,沒有什麽前途。

“小夥子果然有些門道,但你們說的依然不正確。”

三叔看了我一眼,滿意的點了點頭,問道,

“你知道彩虹嗎?你感覺到是真實存在,客觀存在的吧,你們都親眼見過吧。”

“沒錯,都見過彩虹,很美麗,不像這裏陰沉沉的。”

我立刻說道。

其他人也都隨聲附和。

這是一場事關我們前途命運的辯論,雖然長了點,但至關重要,一旦我們辯論勝利,就可能說服三叔和我們一起衝出去。

一旦失敗,有可能一輩子呆在這昏暗的樓蘭鬼城,這絕對不是我們想要的。

“彩虹其實是不存在的,當你不觀察它時,或者沒人觀察他時,就不存在。”

三叔微笑著說道,“彩虹是氣象中的一種光學現象。當太陽光照射到空氣中的水滴,光線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雨後常見。

陽光射入水滴時會同時以不同角度入射,以

40—42度的反射最為強烈,形成人們所見到的彩虹。

有三個必要條件,一,太陽光,二雨滴,三,在正確的幾何位置有觀察者。

如果沒有任何人,動物,或者替代觀察者的相機膠片,那麽久沒有彩虹,這個時候,有的隻是空氣中一些散碎的小雨滴而已。

你們看電視,感覺到喜怒哀樂,又哭又笑,實際上沒有人看它,隻是一些不同的電子在亂蹦亂跳而已,它還是電視麽?

同樣的還有風,如果沒有觀察者,有沒有風的存在呢?

大名鼎鼎的六祖慧能給出了答案,《壇經》中雲:“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仁者心動,這就是王陽明所說的心外無物,並不是心外什麽都沒有,而是萬事萬物,沒有觀察者,沒有意識的存在,根本不能準確判斷。

而不能準確判斷,就不是真實的,對於觀察者而言,就是虛幻的。

西方笛卡爾所說的我思故我在,或者貝克萊所說的,存在就是被感知,閉上眼睛就沒有懸崖,意思都差不多。

從易經來說,生生不息謂之易,萬事萬物相生相克,剛柔相摩,八卦相**,一切都在不斷的變化中,既然在變化,又怎麽可能被完全認知呢?

現在的你,和一分鍾之前的你,體內經曆了不知道多少化學變化,不知道死了多少腦細胞,不知道多少生命力在流逝,你又能說得清嗎?

天有不測之風雲,風雲雷電天地變化,王朝更迭社會變化,這其中奧秘又有誰能說得清?

拿出一個石子打水漂,其軌跡10萬個物理學家都算不出來。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意思就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

因為永遠有你了解不了的知識,永遠不了解的規律。

所以,我說出第一個觀點,萬事萬物是不可以被徹底認識,或全部認識。

沒有人能說出一個雞蛋的所有,你的眼睛不可能看到雞蛋的全部。

而你所有的認識,都是建立在一些人為製定的標準或者你的感覺,你的感官,而這種感官通常是不真實的。

當然,如果一切都變來變去完全不可知的,那就真的成虛無主義,那就沒有意義,所以必須有參照物,必須有標準,必須有個人和生命的存在,那麽認知一切才有意義。

因此,第二個觀點,你可以認識一件事物,可以分清真實和虛幻,但是必須有參照物,而這種參照物,一定會有人的思維,人的意識參與。

你們同不同意?

如果不同意,可以拿出任何一個事物來反駁我。”

三叔說完,一邊喝茶一邊看著我們。

我們全都愣在原地,難道這三叔除了看佛經,研究儺文化外,還研究量子力學和哲學,還做摸金校尉盜墓,這精力也太旺盛了吧。

果然,摸金校尉技術含量第一,不服不行。

我們努力的思考,組織語言準備辯論,都知道絕對不能退縮,否則被辯論倒,很可能就在這樓蘭鬼城,一輩子陪著古怪的三叔玩耍了,最終死亡。

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死亡辯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