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金陵王氣

“哪裏跑?我們之間的事一定要說清楚。”

我大叫道,不敢摘下麵具,生怕摘下後錯失了小蝶。

“這人是誰呀,怎麽帶了個麵具跑?”

“是不是變態呀!光天化日之下跑什麽跑,在哪裏買的麵具,好難看。”

“不會是拍電影的吧,看這樣子不像。”

周圍遊客議論紛紛。

我全然不顧,猛追小蝶。

哎呦!

腳下踩了圓滾滾的東西,猛的一滑,身子瞬間飛出去。

在空中滑翔兩三米,撲倒在地,青銅麵具也被甩落一旁。

“你妹的,這什麽玩意兒?”

我氣得鼻子都歪了,這一點摔的不輕,渾身酸痛,顧不得疼不疼,咬牙站起來,再一看小蝶已經消失不見。

重新戴上青銅麵具,古怪的香氣也消失,再看不到小蝶身影。

“這家夥不會是個幽靈吧!”

我氣呼呼的說道,一看腳下,圓滾滾的東西不是什麽黃豆綠豆,而是幾粒珍珠。

珍珠粒大飽滿,潔白如玉,看上去十分可愛。

但我此時卻十分厭惡,飛起一腳,狠狠把這些珍珠踢到一旁。

“果然是個有錢人的小姐,珍珠都可以亂丟,不過現在小爺有錢,不在乎這個,要是亂丟金條或者寶玉,或許還可以考慮。”

我為這次沒抓到小蝶懊惱不已。

“吳為,怎麽回事兒?在樓上看風景好好的,突然跑下來,跟中邪似的。”

薑若水跑得有點喘,問道。

我看到她眼神之中有一絲關切之色,心中一軟,說道,

“別提了,真是撞鬼,剛才明明看到小蝶,沒時間和你們解釋就跑下來捉,可腳下被這些珍珠一絆,摔了個不亦樂乎,人也沒有捉到。

我覺得她真的有可能是鬼,或者說是千年狐狸精,盡管我相信科學,不相信鬼神之類的存在。”

“你會不會看花眼了?”

二胖問道。

“絕無可能,我能分辨什麽是幻覺,什麽是真實,到了現在這個程度,天底下能讓我花眼的東西不多。”

我自信滿滿的說道。

“看來這小蝶絕不簡單。”

薑若水撿起地上的兩粒珍珠,仔細觀看,

“這珍珠是淡水珍珠,質地是最上乘的那一種,絕對是天然形成,而不是仿製的,也不是養殖的。

這樣的珍珠價值不菲,小蝶隨手就是十來粒,一看就是富家小姐,我對她倒是越來越感興趣了。”

“小蝶不知道是人是妖,是鬼還是粽子,不會看上你了吧,從成都一直追到武漢,夠癡情。”

二胖嘿嘿一笑,說道。

薑若水和小茶的臉色,很快變得有些不好。

“別胡說八道了,這小蝶肯定有什麽目的,沒準對咱們整個小隊不利,她的相貌與蝶妃十分相似,說不兩者有密切聯係,不能大意。

想想以蝶妃的本領,一旦恢複,誰能夠治她?”

我一本正經的說道。

“有道理,這事兒還真不能掉以輕心,不過咱們有九龍銅劍,是克製蝶妃的利器,不用太過於緊張。”

薑若水想了想,說道。

我沒捉到小蝶,悶悶不樂,遊玩的興致也大減,決定回酒店休息。

二胖吵著要去吃飯喝酒。

經過這麽一折騰,眾人覺得玩兒差不多了,商量了一下,便去吃酒。

武漢美食很多,我們抱著及時享樂的想法,不在乎花錢,山珍海味一頓上。

美酒自然少不了。

我和二胖就夠能喝,薑若水和我們兩差不多。

喝到高興時候,連拚了很多杯,誰都不服誰。

不過最令人驚奇的是小茶,簡直是千杯不醉,喝酒跟喝飲料似的,一杯再一杯,喝完麵不改色。

二胖昨天和小茶拚酒,結果拚到桌子底下。

從那以後誰也不敢和小茶拚酒,畢竟活了千年,消化能力定然極強。

我們五個人開喝,喝的是啤酒,小茶自己先要了五瓶白酒,一杯一杯喝。

“難道小茶肚子裏有酒蟲?”

我忽然說道。

眾人大惑不解,我便給大家講酒蟲的故事。

這故事出自《聊齋》,說山東長山有個姓劉的人,體型肥胖,比二胖還要胖很多,愛好飲酒,一次就喝一大壇子。

這人很富有,算是個財主,城外有三百多畝良田,為了喝酒,糧食一半都用來釀酒。

有一天,一個和尚來了,說他有病,劉某說沒有,你才有病呢,和尚說你是不是沒喝醉過,劉某說,對。

和尚說這是肚裏有酒蟲,劉某就想醫治。

和尚讓他在太陽底下俯臥,綁住手足;離頭半尺多的地方,放置一盆好酒。

時間一長,劉某又熱又渴,自然想飲酒。鼻子聞到酒的香味,更是難受,突然喉嚨一癢,吐出一條三寸多的紅蟲子,有嘴有眼。

劉某震驚,想要銀子答謝,和尚不要,隻要酒蟲,說這東西是酒之精,壇子裏裝滿水,蟲子放進去一攪,就成了好酒。

當下一試,果然如此。

劉某從此嫉酒如仇,不再飲酒,身子逐漸變瘦,家境越來越貧困,最後飯都吃不上了。

眾人聽得津津有味。

“那到底酒蟲是好,還是不好,聽這意思,吐出酒蟲反倒不好了。”

小茶眨著眼睛,十分好奇地問道。

“這個我也不太清楚,或許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順其自然最好。”

我笑著說道。

眾人邊吃邊聊,氣氛很融洽。

接下來我準備守株待兔,在黃鶴樓附近潛伏,然後以身作餌,讓其他人在附近埋伏,一旦小蝶現身,就抓住問個究竟。

我的建議得到大家認可,畢竟這個小蝶實在太古怪。

一連3天,小蝶沒有動靜,

忽然覺得這樣下去索然無味,被一個莫名其妙的女子牽著鼻子走,實在有負3000年最強盜墓組合的威名。

就算小蝶渾身是鐵能碾幾個釘,還是能變成千年大粽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把我們吃掉?

既然都不是,也沒什麽可怕的。

眾人解開心結,決定不去理會,加上武漢玩的差不多了,便向長江下遊進發。

下一站是南京。

南京又稱金陵,虎踞龍盤,六朝古都,金陵王氣所在,對於風水盜墓之人,關於金陵王氣的爭論一直沒有停過。

如今小隊正好有時間放鬆,怎麽能錯過這裏?

南京城西北瀕臨長江,東有“龍盤”紫金山,西有“虎踞”清涼山,北有玄武湖,南有雨花台,山水環抱,形勢極為險要,正所謂“天險悠悠地險長,金陵王氣映瑤光。”

按照尋龍定穴,長江是中國最大水脈,流程越遠,所挾帶的地氣也就越旺盛,南京“襟帶長江而為天下都會”,為大龍脈所在。

戰國時楚滅越後,在此鑄城,但風水先生觀測,認為此處有“王氣”,恐怕會損害楚國國運。

經過眾多風水高人研究,利用五行相克原理,“火克金”,利用古揚州火屬性克製金陵金,從而消弱古南京地氣。

最後弄出一個方案,“埋金以鎮之”,也就是在石頭山下埋藏黃金,取名“金陵”。

然而金陵城110年後,也就公元前223年,楚國走到了盡頭。兩年後,秦始皇席卷天下,一掃六合,建立大秦朝。

傳聞有一天,秦始皇在鹹陽看到東南方向華光飄忽,是天子之氣,一問之下,知道了金陵王氣。

秦皇下令把“金陵”改為“秣陵”,並命令在城內開鑿一條通往長江的河道,這就是最著名的秦淮河。

正所謂“氣見水止”,開鑿秦淮河,可以從根本上破壞古南京地區的地氣。

後定都於此的六個王朝,都短命,東吳69年,東晉103年,南朝宋59年,齊23年,梁55年,陳32年,明初定都於此,一世而終,僅僅53年。

太平天國建都南京,維持了11年。

盡管一直有爭議,但更多風水大家認為,是秦始皇開鑿煙水明豔,軟玉溫香,陰柔浮華,脂粉氣濃鬱的秦淮河,從而斬斷地脈,斷了龍氣。

然而,金陵王氣實在太盛,縱有秦淮河宣泄,依然令人驚歎,陰陽大家,古蜀國的軍師諸葛亮察看金陵古城時,不禁失聲驚叫:“鍾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孫權聽了諸葛亮的話,又加上劉備建議,遷都南京。

據《明太祖實錄》載,朱元璋也說過南京:“長江天塹,龍蟠虎踞,江南形勝之地,真足以立國。”

清乾隆皇帝下詔編纂的《日下舊聞考》引明代《楊文敏集》稱:“天下山川形勢,雄偉壯麗,可為京都,莫過金陵。”

後麵說了一大堆,大意為:南京風水勝過西安、洛陽等古都,隻有北京可望其項背。

現在來到南京,按理說最有興趣看風水的自然是摸金校尉薑若水,不過薑若水搖了搖頭,說帝王之都的風水,已經超過她能力範圍,不如不看。

這樣也好,六人可以專心致誌的遊玩。

第一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淮河,也是我上大學時最想遊玩的地方之一。

秦淮河是金陵古老文明的搖籃,母親河,極富盛名,為“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更兼十代繁華之地,“衣冠文物,盛於江南;文采風流,甲於海內”,被稱為“中國第一曆史文化名河”。

白天我們遊覽了夫子廟,包括烏衣巷,感受了那種莊嚴的文化底蘊。

到了晚上,包了一個豪華畫舫,夜遊秦淮。

三千多塊錢,對我們這種盜墓精英來說,簡直如同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