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蘇門後四學士”之一李格非之女,宋詞婉約派代表性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一生共嫁過兩次,第一任丈夫是趙明誠,徽宗時期宰相趙挺之第三子。第二任丈夫是張汝舟,高宗時期的監軍審計司官吏。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在她的生長過程中有著很濃烈的藝術氛圍,加上她本人有相當高的藝術天賦,所以她很小就能寫會畫,尤其在寫詞上更勝一籌,而且她的名字就很文藝,出自王維的一首詩,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個優美的名字,奠定了李清照在文藝界的地位。她的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也是做過官的,隻是後麵參與了黨爭便碌碌無為了。她的母親是很有文學修養的人,在父母的精心培養下,李清照對文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她小小年紀就能寫出趕超前輩的詩,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很喜歡這個小姑娘,對她的詩詞很喜歡,給予了很多指導與栽培。因為有著重量級前輩的推薦,李清照很快就在汴京城出了名,當時汴京的生活優雅、便利、繁華,這樣舒適的生活環境,也提供給李清照很多靈感,。家裏對她的管教也很放鬆,她的父母異常開明的。十幾歲的李清照常常喝酒,但她又不甘心淺嚐輒止,所以總是會喝醉,每次喝醉她都會寫詞,可寫的詞往往婉約淒美,和她本人的性格和風格完全不一樣,夏天的汴京很熱,她獨自一個人喝醉了酒無處消遣,就在湖上泛舟。可她調皮的很,時不時的撩起湖中的水,還摘下身邊的荷花和荷葉,生活好不愜意,這個時候她靈感爆發,寫出了流傳古今的《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一詞,尤其“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

但才女也逃不過被催婚的命運,美好的日子馬上就要過去,在李清照十八歲時迎來了自己的婚姻生活,與比自己大三歲的趙明誠結婚,趙明誠也算是哥才子,還喜歡收藏玉石字畫,倆人都是文藝青年,所以誌趣相投,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李清照本不是為庶務操心的性子,趙明誠更是如此。可沒關係,他們有可靠的父母,趙明誠的家世了得,家裏很有錢,他是官二代,也是富二代,即便趙明誠當時正在讀書,沒有收入也沒事,家裏能供養的起他們的愛好,李清照又過了幾年安穩的日子。趙明誠因為要讀書,不能回家陪李清照過重陽節,當時他們還在熱戀中,對彼此很是掛念,尤其是在節日來臨時,李清照一個人在家裏守著諾大的房間,更顯得孤獨和寂寞,她很思念趙明誠,所以給丈夫寫了《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一詞。

趙明誠在收到這首詞後,冥思苦想三天,寫了五十首詞,並將其中的句子摻雜在其中,他得意洋洋的將自己的詞拿給朋友看,趙明誠覺得自己一定會被誇讚,結果沒想到朋友看了詞以後,隻說這裏麵隻有三句寫的不錯,這三句全都是李清照原創,趙明誠沒想到自己花費心思寫的詞,在好友麵前一文不值,但自己妻子的詞卻被好友一通讚賞。好在趙明誠還算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他沒有嫉妒李清照的才華,更沒有因此排擠李清照,他更佩服自己的妻子了,也明白李清照的才華不是虛名,古代對女性的要求頗高,三從四德是基本要求。可在李清照的身上,這些規則全都不存在了,她喜歡喝酒,在家時就喜歡,嫁人了還是一如既往的愛喝酒,從來沒有因為身份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習慣和愛好。

李清照還喜歡懟人,因為自己有才華,所以就看不上別人寫的詞,李清照的文筆和性格反差很大,她寫的詞很悠揚婉轉,但她的性格很狂放不羈,她看不慣其他人寫的詞,並且還要說出來,單是說出來還不夠,她還要寫出來,李清照有一本《詞論》,將宋代叫的上名字的詞人全都懟了一遍,說蘇軾“不協音律”,就是說蘇軾的詞不好聽沒有美感。宋代的詞都是能唱出來的歌,所以音律很重要,不僅要考慮寓意,還要考慮平仄,李清照大膽開麥,還寫成了書,簡直就是藝高人膽大。她還說柳永雖然在音律上好一點,但“詞語塵下”,就是說柳永寫的詞太俗氣了。由此可見,李清照是一個恃才傲物的人,更是一個目下無人的大才女。

天底下所有有才情的人都一樣,都看不上別人的作品,都對自己的作品很滿意,可美好的日子總是短暫的,李清照和趙明誠剛剛結婚一年,李清照的父親被貶,而趙明誠的父親成了宰相。可以想象到,李清照在婆家的日子有多尷尬,現在李家的地位遠不如趙家,李清照又是個高傲的性子,當別人給她臉色看的時候,她的心裏一定很難受,估計也會和婆家的人有摩擦。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沒有永遠的勝利者,尤其是在朝堂上。趙父的宰相之位沒有做多久就被蔡京構陷了給搞失業了,可趙挺之和李清照是一個脾氣,他們的心氣都很高,趙明誠的父親被氣的吐血而死。沒了趙父,趙明誠的日子也不好過,很快他的官職也沒有了,汴京是生活不下去了,李清照和趙明誠一起回了趙家的老家青州生活,沒了官職,他們的生活更加簡單了些。他們將老房子修繕好,還給書房命名為“歸來堂”,李清照是個很開闊的女性,她的心境和心態都很平和,丈夫有官位的時候,她就做個官太太,沒有官位的時候,她也可以做田間婦。在這十來年的時間裏,李清照和趙明誠一起讀書寫詞,一起收集玉石和字畫,他們還編寫了《金石錄》。他們收集的玉石和文物能堆滿整個房間,雖然沒有官職,但手裏還有閑錢,所以這就是有錢有閑的日子。

李清照一直沒有孩子,所以他們兩個不用為孩子的教育發愁,隻需要談錢說愛,閑情逸致的過著文藝青年的生活就可以,為了增加夫妻間的情趣,也是為了打發時間,他們一起看書,一起研究典故。李清照說一個典故,趙明誠就要找出典故的出處,還要說出在哪本書中記載,反之也一樣,趙明誠說典故,李清照也要找出出處,贏得人可以喝茶,輸的人就要烹茶,李清照幾乎沒有輸過,她的記憶力驚人,相比於趙明誠,一個是學霸,一個是學渣。

趙明誠的天賦遠遠不及李清照,不過夫妻倆人還算和諧,他們度過了甜蜜期,也有過爭吵,如今已經進入了平靜期。他們成了朋友、成了知己、成了可以玩在一起的夥伴,在青州的這段日子,是李清照這輩子最幸福的時光。她不用為錢發愁,也不用被物質生活條件束縛,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身邊還有愛人陪伴,這日子就是和神仙換都不給。

李清照是一個文藝女青年,她更是自視甚高的女王,她可以為生活妥協,但不一定會為愛妥協,她有自己的自尊,有自己的底線。平淡的日子過久了,老天爺都看不下去,趙明誠被朝堂任命為萊州知府,但趙明誠一個人去上任,並沒有帶上李清照,更糟糕的是趙明誠去任上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娶了兩房小妾,這讓獨自守在青州的李清照很是傷心。果然男人有錢就變壞,李清照還想著守在家裏過日子,但趙明誠在外麵的生活可是足夠精彩,她不能接受趙明誠三心二意,她可是個才女啊,她覺得趙明誠在毀壞她心中對愛情的美好向往,同時也辜負了她的信任。她想不通,趙明誠之前可沒有流露出納妾的意思,倆人明明很開心的在一起生活,怎麽突然就膩歪了,難道她真的老了,還是趙明誠太喜新厭舊,她給趙明誠寫信,問他為什麽要這麽做,是不是不想要他們之間的感情了。

趙明誠回答的也很幹脆,他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倆人成婚多年都沒有孩子,趙家人很著急,所以要給趙明誠安排小妾,這個理由看似說得過去,其實經不起推敲,要是真的這麽喜歡孩子,為了孩子納妾,為什麽不和李清照商量,偏偏在倆人分開的時候納妾。不就是為自己的寂寞,為自己的好色找借口,李清照為人孤傲了些,但可不是不通情達理之人,她知道自己這麽多年沒孩子,給趙家帶來了困擾,可萬事都可以商量,她覺得自己被辜負了。李清照獨自一個傷心,但傷心之餘,她還寫下了《一剪梅》表達自己的感情,這一次,趙明誠沒有回應李清照,他可能知道自己技不如人,就是回應了也會被人笑話,但更多的想法是,他不再愛這位才女了,不再喜歡李清照文藝青年的氣質。年輕的時候,大家都會慕強,都會喜歡比自己強的人,但是歲數大了理解欣賞的重要性了,而欣賞是喜歡的基礎,李清照年少成名、家世又好,是汴京城的名人。趙明誠年少愛慕,對李清照的才氣早有耳聞,能娶到李清照是趙明誠的福氣,可這種想法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消失,尤其是倆人長年生活在一起,生活習慣上的不同,對待熱點事件上看法不同,都會消磨掉他們之間的感情。

趙明誠這兩個小妾也沒有懷上孩子,問題在誰的身上,現如今一清二楚了,可憐李清照一代才女錯過最佳生育時間,即便後來再次成婚,也沒有生下孩子,她的才華和收藏品,都沒有後代所繼承。這是動**的時代,李清照也不能幸免於難,金人進攻大宋,青州落到了金人的手中,李清照和趙明誠帶著大批的文物和收藏品逃亡,但東西太多了,一次根本運送不完,隻好多次運送。趙明誠剛到江寧就被認命為江寧知府,李清照隻好一個人返回青州運送文物,好不容易安頓下來,李清照戰戰兢兢的過日子,可趙明誠在這個時候又出了問題,他是江寧的地方長官,聽說金人打過來了竟然棄城逃跑了。更重要的是,他逃跑的時候沒有告訴李清照,從早上等到晚上,都沒有等來趙明誠的消息,她以為趙明誠出事了,到處托人問詢關於他的消息,後來,她才從別人的口中得知,趙明誠棄城逃跑了。

李清照的傷心和絕望已經到達了頂點,她沒想到趙明誠是這樣沒骨氣沒擔當的人,朝廷知道此事後很生氣,所以罷免了趙明誠的官職,可實際上金人隻是路過而已,根本沒想過打進來,李清照在這個時候寫下了名垂千古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就這僅僅二十個字,李清照已經深刻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她看不上趙明誠道貌岸然,沒骨氣的樣子,他們的感情已經破裂了,從趙明誠納妾的那一年開始,他們不再是親密無間的愛人,不再是情投意合的知己,不再是知無不言的朋友,他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成了互相看不順眼的仇人。

倆人再次見麵,已經物是人非,李清照隻是看著趙明誠,眼睛裏都是不屑和瞧不起,而趙明誠對李清照有羞愧,趙明誠不喜歡李清照的清高和灑脫。而李清照更不喜歡趙明誠,曾經那個真摯熱忱的少年已經不在了,平淡的生活已經將趙明誠所有的理想都磨滅了,他暴露出自己的原來的麵目,喜新厭舊、愛好女色,相看無言、不如不看。李清照和趙明誠過了幾天麵和心不和的夫妻,後來,趙明誠又被派到其他地方做官。在路上,他突然感覺瘧疾,很快就去世了,隻留下李清照一個人,以及一大堆珍貴的文物收藏品,李清照為了保護文物,過著顛沛流離、孤苦無依,窮困潦倒的日子。即便日子再難,她也沒有賣掉文物的想法,她知道自己隻能保護它們,不能傷害它們,後來宋金議和,李清照才有了安穩的生活,定居在杭州生活,就在她無依無靠的時候,趙明誠的朋友張汝舟出現了。

張汝舟對李清照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心,李清照逐漸心動。她以為自己遇上了良人,但其實張汝舟就是衝著李清照的文物去的。他們成婚以後,張汝舟經常偷著賣文物,甚至對李清照拳打腳踢。李清照徹底被男人傷透了心,她以為趙明誠是可靠的郎君,但日久見人心,趙明誠最後還是嫌棄她人老珠黃。張汝舟更是可恨,就是為了她的錢來的,相比之下,趙明誠還算是比較好的男人了。為了離婚,李清照一紙訴狀將張汝舟告上法庭,當時的法律規定,妻子告丈夫,不管丈夫有沒有錯,妻子都要坐兩年牢,李清照為了離婚,連監獄都肯進。還是不少官員朋友為李清照求情,最後李清照才得以脫身。回想幼年時的幸福快樂,青年時的輕鬆愉悅,到了現在過著顛沛流離,寂寞清苦的日子,李清照感慨萬千,寫出了有名的《武陵春?春晚》,時常會反複吟誦這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誠然,李清照沒有蘇軾那樣好的心態,但她堅強堅毅、執拗果敢,對生活工作負責,為了完成《金石錄》的編撰,她到處訪問與求證,這本書仍然是現在研究玉石人員的必讀書目,這就是一代才女的一生,她被時代所限製,但又不肯屈服於時代,她喜歡喝酒、**不羈,看似豪邁狂放,也一定會有傷感自憐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