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王曉燕結束了支教工作。
總算把她盼回來了,陳桂英臉上的笑容都多了。
王曉燕帶了一堆當地特產,全家人一塊吃過飯,她便將禮物一一擺放在桌上,大家一塊拆包裝。
王先鵬接過王曉燕遞來的奶皮,咬上一口,濃鬱的奶香瞬間在口中散開,醇厚的味道彌漫至整個口腔。
他不禁連連點頭,讚不絕口:“就是這個味道!還有這饢餅和大棗,一看就特別地道。”
說著,他又拿起一塊饢餅,端詳上麵獨特的紋理,將餅麵展示給大家看。
王勇軍拿起一袋葡萄幹,饒有興致地看著包裝上的說明,逐字念道:“綠香妃葡萄幹。”
陳桂英聽聞,臉上笑意盈盈,目光柔和地看向王先鵬:“我到現在都記得,先鵬你之前寄回來的東西裏,也有葡萄幹,不過不是這個品種,叫玫瑰香,對吧?”
王先鵬微微一怔,眼中閃過一絲驚訝,感慨道:“媽,您這記性真好!”
陳桂英一臉得意,笑容愈發燦爛。
她輕輕摸了摸王曉燕剛給她披上的手工羊毛披肩,披肩質地柔軟,觸感細膩。
陳桂英摸得十分小心,生怕自己手指上粗糙的老繭,會剮蹭到上麵的細絲。
閑聊間,王曉燕透露了自己的定居計劃——打算在省會城市紮根。
隻是這買房的難題擺在眼前,王曉燕手頭的積蓄,全部湊起來,也僅夠一套小戶型的首付,她猶豫要不要借一些,買個稍微大一點的房子。
王先鵬皺了皺眉,認真地分析道:“大一點的房子住著確實舒服,但貸款壓力也大,你得考慮清楚。”
陳桂英心疼地說:“別太勉強自己,房子大小不重要,關鍵是自己住著舒心,再說了,你現在還沒結婚,一個人住也不需要考慮太大的,要不就再緩一緩,等到結婚的時候再買。”
王曉燕聽著家人的建議,一一點頭。
不過,到底買什麽樣的,還是得現場去看過之後再決定。
王先駿跟王曉燕一塊去看房,一天看了四個樓盤。
售樓處裏人來人往,各式各樣的戶型圖和沙盤令人眼花繚亂。
王曉燕還沒選好中意的,王先駿卻一眼瞧中了一套寬敞明亮的三居室。
王先駿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機,撥通了張丹的電話。
電話接通後,王先駿跟張丹聊了聊房子的戶型、周邊環境和配套設施。
兩人商議一番後,王先駿雷厲風行,當場敲定了購房合同。
王曉燕則花了大半月時間,頻繁往返於家裏和市區。
最終,她選定了一套離自己即將任職學校很近的房子,上下班十分便捷。
而王先駿購置的房子,位於另一片區域,那裏環境優美,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王先駿做事一貫雷厲風行,買房後沒過半個月,便聯係好了裝修團隊。
裝修團隊進場那天,陽光灑滿屋子,王先駿站在空****的房間裏,腦海中已勾勒出未來溫馨家園的模樣。
與此同時,王曉燕也在為自己的新房做著規劃。
裝修新房,沒人盯著不行。
好在王曉燕的新房格局不錯,不需要大的改動。
那段時間,王曉燕剛好在市區參加一個培訓,有時間就抽空去幫王先駿盯裝修進度。
曆經一個月,二人的房子幾乎先後完工。
走進煥然一新的房子,嶄新的牆麵、明亮的窗戶。
購置新房家具,自然得一家人一起過來挑選。
出發去市區新房那天,張丹早早起床,站在鏡子前,挑選著衣服。
她在衣櫃前反複比劃,拿出一件又一件,最終,她選定了一條紅色碎花裙。
穿上裙子,張丹在鏡子前轉了一圈,看著鏡子裏精神煥發的自己,滿意地點點頭,嘴角揚起一抹微笑。
這是張丹第一次來到市區的新房。
當鑰匙轉動門鎖,“哢嗒”一聲,門緩緩推開,寬敞的空間、明亮的光線瞬間映入眼簾,實際觀感比她想象中還要好。
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灑進來,將每個角落都照得透亮。
王先駿站在一旁,臉上是自豪的笑容:“怎麽樣,我就說我選的位置不錯吧!我一眼就看中了這裏的采光,到時候,在這個房間裏擺一套紅木家具,肯定氣派。”
張丹的目光在房間裏緩緩遊走,隨後圍著房子轉了一圈,越看越滿意。
她一邊觀察各個房間的布局,一邊問道:“那我們以後就住在市區了?家裏那邊的事,都不管了嗎?”
“放心,我已經請人幫忙處理家裏的事了,咱們也該給自己放個假,享享清福了。”王先駿指著其中一間房,興致勃勃地介紹,“這間是留給苗苗的,等她有空過來,看看想怎麽裝修。”
王苗還在縣城一中讀書,成績還算不錯。
要是轉學過來,學籍和戶籍都是棘手的問題,而且還得考慮她能否適應新環境。
張丹明白王先駿的意思,他們肯定不會長期住在市區,便說道:“也行,到時候再看情況,買這個位置確實挺好,以後自己過來住,或者出租,都很方便。”
正說著,王曉燕趕了過來,她一進門,就笑著讚歎:“這房子真不錯,寬敞又明亮!”
三人一番交談後,決定找一家餐廳吃飯,點了幾道菜,邊聊邊吃。
他們選定在國慶節搬家。
國慶清晨,路上往來的車輛川流不息,大多都朝著老家的方向駛去,趁著國慶假期回家探親。
前往市區的道路格外通暢,不見堵車的跡象,王先駿一家的搬家車一路暢行。
買新房這件事,王先駿為人低調,並未大肆宣揚。
除了周邊一些關係親近的人,許多關係一般的人對此都一無所知。
籌備喬遷宴時,王先駿也隻邀請了部分親戚,以及周老板。
王先駿與周老板相識已久,從一開始他用腳蹬三輪車去街上擺攤時,兩人就認識了,如今算起來,已有十多年。
周老板如今想將辣醬廠轉手出去,他找王先駿,也問了王先駿有沒有想接手的意向。
王先駿心裏,其實不想接手。
周老板廠裏的設備老化嚴重,生產效率低下,此外,還有一些零碎的事情,接下廠子後,以後也是一個麻煩。
幾年前,廠裏前麵的主路修了水泥路。
周老板為了方便貨物運輸,聯係廠門口的兩戶人家,希望大家共同出資,將水泥路修到廠門口,卻遭到了拒絕。
周老板隻能自掏腰包,將路一直修到他們的廠子門口。
可後來,那兩戶人家竟擔心來回的貨車會壓壞水泥路,有一次還在路上設置了攔路杆,嚴重影響了工廠的貨物運輸。
那個廠的位置和設備,王先駿都不中意。
況且買下工廠需要一大筆資金,勢必要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