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 塔頭村的田壟上聚起了一堆人,被塔頭村村長叫來的青壯力們都搭把手把那些木頭組裝接合起來。

李立就是被叫來幫忙搭建的青壯力之一。

不過不同於其他人,李立還是村子裏的木匠, 早些年跟個木工師傅學了些手藝,雖然現在沒有以木工活為生,但是村子裏但凡有誰家的家具壞了, 或者要打個東西什麽的,都是來找他的。

因此李立在接觸到這個名為‘筒車’的工具,並且按照指示把各種榫卯連接接上的時候,他就發現了這個筒車的各種榫卯機構的製作都十分簡單,用的全是最基礎的技術,沒有一點花裏胡哨, 就算是他這個沒有技藝沒有學精的都能輕易把各部件的連接結構複刻出來。

但是也僅僅是連接技術,這個筒車的各個部件顯然都是通過精妙的計算測算出的最恰當的長度。

“大人, 這個小齒輪是直接與大齒輪裝在一起嗎?”李立拿起一個小齒輪試探地問。

那位勸農官態度和氣, 仔細看了一眼他拿的是什麽齒輪後搖了搖頭,“不,這個是最後裝的,裝在這裏。”

勸農官指了指手搖的把手。

隨著多名青壯力的努力, 一個龐然大物在農田旁立了起來, 圓形大滾筒的下端有一部分半圓形竹筒浸到水中,勸農官從驢車上取出一壺桐油刷在筒車的齒輪連接處, 然後讓開了一點讓農人們都能看清楚, “這個筒車平時雨水要是夠用是可以停下的,在槽那邊有一個卡鎖, 啟動的話隻要幾個人手動讓它開始轉動就可以了。”

縣令縣丞以及眾農人都是恍然大悟, 驚歎地仰頭看著這個筒車。

“原來是這樣的一個工具啊。”縣令摸了摸胡子, “在搭建起來以前我想象不到它的樣子,但是搭建起來以後好像腦子裏又像是早就有過這個樣子的東西一樣……”

“縣令大人,你在說什麽?”他旁邊的縣丞疑惑地轉過來。

“哈哈,沒什麽。”王縣令笑著打了個哈哈。

李立卻和王縣令有相同的感想。

在看到這個筒車搭建成型的那一刻,他隻感覺豁然開朗,心裏冒出一個‘原來是可以做成這樣’的想法,腦子裏模模糊糊的雛形一下子就有了精確的樣子。

實際上,筒車本來就是古代勞動人民在耕作灌溉時製造出來的灌溉工具,雖然因為曆史差異性帶來的一些誤差,讓這個時代還沒有出現這些農具,但是距離工具的產生本來也就隻差一個靈光一閃。

李立與另外幾個青壯年主動請纓推動筒車的把手,讓巨大的筒車慢慢旋轉起來,等到裝了水的竹筒升到高處,裝了水的竹筒帶動筒車滾輪開始滾動,就不再需要人力了。

所有人都屏氣凝神,用目光追隨著那些被竹筒帶起來、最後緩緩流入渠道、又流入農田的水流。在水流順利流進渠道的那一刻,不少人都忍不住歡呼起來。

“好……好啊!”塔頭村村長看著緩緩轉動的筒車,喜極而泣,“太好了,這下我們的糧食有救了!”

縣令狠狠地鬆了口氣,擦了把汗也流露出笑容來,熱情地雙手握住勸農官的手上下搖晃,“今年朝廷真是帶了個好東西來啊!農官大人,我記得你還帶了另一個叫什麽……曲轅犁的東西?快說說那個是怎麽用的,一定也很有用吧!對了您之前是不是說過讓我們召集工匠多做些這樣的工具?我明天去轄下各村子都跑一趟,後天就能把工匠給您找來,您看……這圖紙帶來了嗎?”

“帶來了帶來了!”勸農官感受到手上那滿滿的汗,尷尬而不失禮貌地笑了笑。

農人在烈陽下帶著汗水的喜悅笑容,讓第一次作為勸農官離開瓊安的年輕官員心生觸動,尤其是有的農人看到水被引上來時,激動地撲在土地上用手感受土地濕潤的樣子,讓年輕勸農官的心裏升起了一股強烈的成就感和責任感。

這些場景都是他在瓊安看不到的。

我此時在做的事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以前的日子跟浪費人生有什麽區別?——年輕的勸農官心中動容,不禁如此想道。

在被更換職位分到農署做勸農官以前,這個勸農官其實是六部的一個員外郎,深受官場風氣影響,就跟其他同僚一樣每天上值就是混混日子,一天一天不知道自己在幹嗎時間就過去了。

才過了幾年而已,他就忘掉了當初考上榜眼時的意氣風發,想要做出一番事業的雄心壯誌,被同化成了一條混子鹹魚。

這種混子放在皇帝麵前當然是第一批混子提純的時候就要被篩選出來處理掉的那種,不過安臨當時踢人的時候看他數值還算是可以,野心不高以前處理過的事情沒有什麽大紕漏,查了一下也沒有貪汙行為——加上當時正好農署前麵幾個勸農官都被安臨給下了,農署正缺著人,皇帝就把他先給分配到了農署去,給了他一個小小的機會。

所以才有了在農署種過幾個月田之後,出來就已經有了不少改變的良鄉勸農官。

——良鄉發生的事情,同樣也還發生在其他各個府州縣。

尤其是有的縣已經初步有了幹旱的征兆,勸農官到達當地之後或是因地製宜與當地縣衙一起製定策略挖地下水救急,或是從河流主幹挖分渠道分流,或是向上申請建造小塘堰,然後搭配以筒車灌溉……

在麵對這種地方狀況頻出的情況時,中央這段時間以來官員們紛紛內卷的成效也終於顯現出來了,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處理好地方傳來的信息,然後要麽派人要麽派錢,要麽建立州縣與州縣之間的互助聯絡渠道,所花費的資金卻比前些年的記錄都要少。

這是一場中央與地方的配合戰。

農人們不知道官場上的這些變化,隻知道高興於夏季水患和幹旱的問題得到解決,“新帝登基後真好啊,特意派人帶來新農具解決了我們最煩惱的缺水問題,往年嚴重的時候水稻得死一半,今年收成會好很多吧!”

“多虧了登基的是位明君啊!”

——對於百姓來說,能在老天爺的臉色下保住他們糧食的就已經是個明君。

李立家也是這麽說的。

“縣令和那位勸農官大人說如果下麵水太低了筒車就會停下來,村長發話說在筒車附近搭個棚子,每家輪流出個人去守著,我空閑的時間比你們多,我們家就由我去輪換守著吧。”李立他娘說。

“這太陽太毒了,光一個人扛不住,還是三弟和娘每個人輪流去段時間吧,我和阿立做工回來也可以守一段時間。”李立他大哥吃了口餅伴著菜湯咽下。

李立沒說話,隻是點了點頭表示同意,表情有些心不在焉。

“阿立,想什麽呢?快點吃,吃完還得把碗收拾了。”所有人都吃完準備去幹活時,他母親終於注意到了他的心不在焉,拿著碗筷催促了一聲,李立連忙把碗裏的湯都喝完,三兩口把餅全塞進了嘴裏。

“在想什麽?”他大哥問。

“大哥,我想,我也許能去做那個筒車。”李立有些猶豫,不過猶豫了一會兒還是說了,“昨天那勸農官也說過,咱們塔頭村水渠這邊最好是有兩個筒車結合起來使用,可以引到田地裏的水會更多,還有那個曲轅犁,如果有那個,耕種的時候就算是咱妹上去耕種都能種兩畝田……但是勸農官隻帶了一個筒車一個曲轅犁,現在筒車落在咱們村了,其他村子可也為水的問題煩著呢。”

李立的大哥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這可是朝廷的東西,哪能就讓你隨便做出來?”

“所以我打算明天去趟縣城裏找縣令大人打探一下。”李立並沒有因為他大哥的話就放棄,“大哥你說的也有道理,我雖然差不多明白了各個結構的銜接方式,但是大小和尺寸應該都是許多人精心測量出來的,我自己琢磨還不知道得多久……筒車這麽大的東西總不可能全都從瓊安運過來,加上它的工藝也簡單,我琢磨著最大的可能應該是在當地進行大量製作。”

他大哥看李立心裏有數,也沒有繼續勸說,“行吧,你明天去縣城就跟村長家的大頭一起去吧,我等下去跟村長說一聲讓你明天搭個驢車。”

李立眼睛一亮,高興地說:“謝謝哥!”

——等到第二天李立去縣城準備去縣衙打聽一下的時候,剛到縣衙門口還沒往裏走,就看到縣衙門口貼著一張告示。

告示上寫的就是募集工匠製造筒車和曲轅犁的事。

縣衙這邊包每個村子修建一架筒車一件曲轅犁,但是製造筒車所需的木材竹子等都需要各個村子自己出,此外參與筒車與曲轅犁製作的工匠,在建造結束學會製造方法後,也可以私人接工製造這些工具,每賣出一件工具就以十五稅一的標準來交稅。

其實李立是不認識字的,告示上的內容都是請教門口的衙役才知道的。

但是在聽到之後每賣出一件工具以十五稅一的標準來交稅的時候,他就毫不猶豫地走了進去。

除了李立之外,縣衙裏已經有很多縣令找來的工匠在等著了,圍著一個隻有手臂寬的筒車模型左右看著,討論著哪裏需要怎麽做。

縣令則是給工匠們說明他們要做的事情,李立認真地聽起來。

說到一半的時候,勸農官匆匆過來喊,“工匠夠了嗎?木材已經送來了,都趕快過來開始吧!”

作者有話說:

一更~

解決灌溉問題、創造就業崗位提升GDP、聚攏民心、增加對地方的管控、順帶考核各部效率、提高水稻存活率糧食增產,稅收進國庫的錢自然而然就多了

這波是六贏(也不止六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