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沈烈所知的後世來說,那大漂亮國每年印出來的刀樂,幾乎是一個天文數字,可為何印刀樂的印鈔機都冒煙了。

幣值卻依舊無比堅挺呐。

太祖朱元璋才印了多少寶鈔呐,怎麽就變成廢紙了?

“何為銀號。”

“這銀票又是如何誕生的。”

沈烈目光變得幽幽,輕聲道:“陛下可曾想過,又為何,山西票號的銀票可以通行天下,太祖叫人印製的寶鈔卻不能?”

沈烈提出的這幾個問題。

一下子。

便將萬歲爺問懵了。

朱翊鈞便用錯愕的目光看了過來,木訥道:“為何?”

而沈烈便又娓娓道來,從他來到了這個時代,掌握了第一手的信息,又請教了一些經驗豐富的賬房,掌櫃。

再利用後世的淺薄的知識稍加分析,便對這個時代的資本運作了然於胸。

山西票號為何能通行天下?

“因為山西商幫!”

此刻。

沈烈眼中閃爍著睿智的神采,解開了一個謎團,山西票號的銀票……其實是隨著山西商幫的足跡走出去的。

為何如此?

大概是因為山西商幫多數從事長途販運生意,隨著商品的流轉,回款便成了一個難題,這就涉及到了墊資。

也便是周轉。

可是。

當山西商幫遇到了資本不足的情況。

那就需要向天下人借貸。

“例如山西商幫南下,販運福建武夷茶,或安徽霍山茶,或湖廣茶,經水陸之途運銷至京城、歸化城、張家口、烏裏雅蘇台、科布多、恰克圖和西北蘭州、新疆伊犁、塔爾巴哈台等地。”

沈烈輕聲道:“單單走這麽一趟,雖獲利頗豐,可路途便得有萬裏之遙,如此一來……因為用量大,周轉慢,便需要大量借貸。”

“因此……山西商幫便依照唐,宋時的先例創辦了賬局,這賬局……便是用來經營存銀,放銀,結賬之用,再後來……便發展成了如今通行天下的山西票號,有了遍及各地,大大小小的山西會館。”

說著。

沈烈目光變得幽幽。

而朱翊鈞也聽的目光灼灼,可是又有些茫然道:“這聽起來……也沒什麽稀奇的呀。”

似乎也沒什麽出格的。

沈烈點點頭,便輕聲道:“剛開始是沒什麽出格的,可後來呐,後來……當晉商商號遍布各地,那便還會安分守己麽?”

都已經完成壟斷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山西票號,還會安於隻幹存錢,放款,結算麽。

那自然……

手握天下票號的晉商,自然是要幹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比如高利貸,當鋪,而為了方便他們幹這些事。

自然便會拉攏地方上的豪強。

甚至官府。

而朱翊鈞沉默了,似乎弄懂了些什麽,便又森森笑道:“再說說這銀票是怎麽回事兒呐?”

沈烈也會意的岔開話題,輕聲道:“鈔法之興,因於前代,未以銀為幣,而患錢之重,乃立此法,唐憲宗之飛錢,即如今之銀票也。”

謂“飛錢”。

便是異地取銀錢的一種匯兌方式。

起源時間約在唐憲宗時。

“不過。”

沈烈笑了笑,別有深意道:“陛下恐怕有所不知,在唐代時,在京之商賈,凡售貨所得之錢,當……交付各道駐京進奏院,及各軍各使等機關,或交各地設有聯號的富商。”

又笑了笑,沈烈便油然道:“由機關、商號發給半聯票券,另半聯寄往在各道有關機關、商號。商人回到本道後,合對票券取錢。”

這便是飛票的由來,到後來便發展成了銀票。

認票不認人了。

話音落。

一旁太監們聽傻了。

“哦。”

隨著萬歲爺那微胖的臉上,露出了恍然神色,然後又摸著下巴琢磨了片刻,便也笑著道。

“原來如此……”

太監們聽不懂的道理,萬歲爺卻聽懂了,還笑了起來,不過那笑容有些森森:“愛卿之意,在唐代……敢情這飛票的生意竟是朝廷官營的麽?”

沈烈輕聲道:“是,陛下聖明……非帶唐代如此,宋代亦是如此,這都是有據可查的。”

而後。

朱翊鈞便笑了笑,輕聲道:“可在我大明卻不是官營,說起來……太祖,成祖也被這夥人蒙騙了呐。”

話雖輕描淡寫,可天子言談中所透出的森森殺意,卻讓周圍的太監們不寒而栗。

沈烈便低頭不語,這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倒也沒什麽稀奇,說起來老朱家的太祖,成祖呀。

一個出身卑微,沒什麽文化,另一個隻懂打仗。

被蒙騙了也不稀奇。

而一陣沉默過後。

朱翊鈞便又笑著道:“這些事,愛卿既然了然於胸,想必懂得人不少咯……”

沈烈輕聲道:“是,這天下間,但凡一個老經驗的票號賬房,又或者當鋪掌櫃都懂得其中道理。”

朱翊鈞一愣,便森然道:“可朕小的時候,卻也沒人講給朕聽,隻叫朕讀四書五經,做道德文章,想來是朕也被蒙騙了。”

沈烈便更是低頭不語。

心說。

這大明的天子被蒙騙的,又豈止你一個呀,你的子孫後代裏麵還有被蒙騙的更慘,連天下都丟了呐。

良久。

天子才咧了咧嘴,輕聲道:“如此說來,朕倒是有些明白了,如今……既然通州穀物所,天津市舶司的貨物可以通行天下,那這官營的銀號……自然便可以開得。”

沈烈忙道:“陛下聖明。”

關鍵是。

咱們這個通州銀號的銀票簽發出去,可以有地方兌換,也能買到東西,朝廷也認賬……

這就成了!

朱翊鈞便精神大振,笑著道:“既有唐,宋之先例,你放手去做便可,自然有朕給你撐腰。”

沈烈忙行了一禮,輕聲道:“陛下聖明。”

而此時,不知何時出現在院外的太後,皇後,李淑儀和幾個宮女,太監卻隔著一道院牆,都在默默的聽著。

良久無言。

王皇後欲言又止,可是又看了看麵無表情的太後,便趕忙將到了嘴邊的話又吞了回去。

而一陣微風吹過,清新怡人。

牆內牆外,良久無言。

又兩日後。

京城的宵禁仍在持續,肅殺中透著詭異,除了各等青樓,妓館苦不堪言,久不見佳人們的大人。

也開始抓耳撓腮起來。

可是各種新政,卻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便如同那火辣辣的白薯幹烈酒一般,席卷京城。

而內閣,禦史台,翰林院,六科給事中卻被廠衛,五城兵馬司,乃至巡捕營死死盯著。

動彈不得。

北鎮撫司。

靜謐中。

海瑞如往常一般吃飽了,喝足了,端著一盞熱茶站在窗邊,看著打通的了大院子裏麵,各色軍兵進進出出。

“哎。”

是福,是禍?

他不知道。

海瑞隻有歎氣的份兒:“張太嶽挑了個好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