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朱棣第一次到大同府。
雖然同屬九邊重鎮,但是大同府的情況顯然要比燕京差了許多。
要不是因為朱桂手裏掌握的秘密,恐怕朱棣都不會來的。
可是當他問及製鹽的秘密時,朱桂隻是一笑帶過。
開玩笑,他怎麽能可能把自己發財的關鍵告訴別人呢?
就算是代王也不行。
就算是現在製鹽已經在朱桂的所有收入中隻占不到三成的比例了,但他也沒打算給自己培養一個競爭對手。
當然,更關鍵的是,他的精鹽都是從係統商店裏兌換的,他就算是告訴了朱棣,對方也未必會相信。
隻不過這次親自率兵前來,無論是否幫到朱桂,這都是一個人情。
如果這次朱桂不放點血,那他下次再想向對方求援,對方都不會再出手了。
而且不要忘了朱棣可是幾年後靖難之役的主角,更是後世的永樂大帝。
所以從現在交好對方也在朱桂的考慮在內。
於是等晚宴散去,在徐妙清有些幽怨的目光中,朱桂還是硬著頭皮去見了朱棣。
朱棣似乎對此早有準備,甚至已經備好了茶水。
“十三弟啊,大同府的情況為兄已經了解的差不多了,說實話,你做的這一切都讓為兄非常的驚訝,甚至是汗顏,因為有些事是為兄也做不到的。”
朱棣頗為感慨的說道。
“四哥言重了,朝廷上下,有誰不知燕王的雄才大略,堅守大半個北方,打的蒙古人不敢輕易犯邊?和四哥相比,小弟做的這些實在是上不了台麵。”
朱桂趕緊說道。
兩人互相吹捧了一番,然後喝了一杯茶之後,終於步入了正題。
“現在可以和為兄說說,你到底是怎麽解決了那些蒙古人的嗎?”
朱棣正色道。
朱桂撓了撓頭說道:“其實吧,這個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其實我就是如此這般……”
朱桂簡單的把他築城、分兵、偷襲金帳等事說了一遍。
至於蒙古人的這個反應,確實也出乎他的預料。
本來朱桂確實是指望燕王帶兵救場,沒想到蒙古人率先提出了‘和平協議’。
朱棣聽的是連連點頭。
不過當他聽到朱桂和蒙古人達成的‘和平協議’後,眉頭卻皺了起來。
“為兄覺得,這隻是蒙古人的緩兵之計,如果給他們時間恢複,假以時日,他們必定卷土重來,而且草原這種地方,他們遊牧民族可以居住,但我們漢人卻很難開墾。”
朱棣說道。
朱桂點了點頭道:“四哥說的不錯,所以小弟打算通過貿易徹底讓蒙古人離不開我們。”
“貿易?你是指……”
朱棣沒有明說,但是從朱桂的言語中,他還是可以推斷出朱桂的打算。
那自然是急人所需,也就是遊牧民族最缺的鹽和鐵器。
可是這兩樣東西是大明嚴禁對蒙古人出口的東西,一旦被朝廷發現,恐怕朱桂的藩王之位不保。
朱桂笑了笑說道:“四哥,小弟給你看樣東西。”
朱桂從旁邊的書架上拿出一張卷起來的羊皮紙,然後鋪在了桌麵上。
這是他繪製的世界地圖。
“這是?”
朱棣看到地圖,眼睛立刻就亮了起來。
“如四哥所見,這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地圖,而我們大明就在這個角落裏,蒙古草原也隻不過是彈丸之地。”
朱桂解釋道。
朱棣盯著地圖,久久沒有說話,但是他臉上的神色卻變化了好幾次。
半晌之後,他才拍了拍朱桂的肩膀說道:“看來,十三弟和為兄有一樣的想法啊。”
朱桂點了點頭。
兩人一見如故,竟然交談了一夜。
期間徐妙清數次來到門前,幾次想要敲門,但是還是放棄了。
……
第二天一早,朱桂陪同朱棣參觀了大同府內的諸多新增設施。
朱棣連連稱奇。
兩人最後來到了大同商會。
朱棣對門口的那張任務板非常感興趣。
他和當值的商會代表交談了一番之後,回頭就對朱桂說道想要打通大同府到燕京的貿易。
不過這兩地相距千裏,按照朱桂的想法想要先修路再通商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而且燕京附近民風彪悍,山賊強盜更是不少,這就對商隊的武裝力量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可是麵對興趣斐然的朱棣,朱桂也不好拒絕,隻好說會考慮此事,在朱棣離開之前會給他一個合理的方案。
最後兩人來到了一個酒樓,這裏居高臨下,可以俯瞰半個大同府。
朱棣收起笑意,對朱桂說道:“燕京還有很多事要為兄回去處理,所以為兄打算明天就離開,不過在那之前,為兄還有些想要和十三弟確認一下。”
朱桂正色道:“四哥請說。”
“你之前給我的三眼銃,為兄找工匠仿製過,可是卻總是出各種問題,你手裏是否有三眼銃的圖紙?”
朱棣盯著朱桂問道。
“這個嘛。”
朱桂沉吟起來。
“哈哈,你小子,是不見兔子不撒鷹是不是?行,為兄就給你一個承諾,日後隻要你有難處,為兄一定挺身而出,如何?”
朱棣笑著說道。
“那好吧,圖紙在這裏。”
朱桂從懷裏掏出一張羊皮紙,放在了朱棣的麵前。
朱棣楞了一下,拿起圖紙看了一眼,確認是三眼銃的圖紙後,意味深長的看著朱桂道:“你早就準備好了是不是?為兄竟然被你算計了。”
朱桂淡然一笑,也沒有答話。
他確實早就準備了三眼銃的圖紙,至於會對靖難之役造成什麽影響,他現在無法揣測,不過最多也就是提早結束而已,對他來說也不算是什麽壞事。
至於朱棣的一個承諾,對朱桂來說也算是非常重要的。
朱桂現在並不確定日後朱棣當了皇帝後對他的態度,有了這個承諾,他起碼有了和對方討價還價的餘地。
兩人在酒樓坐了一上午之後,終於抵不住困意,回到代王府休息了。
而就在此時,蒙古的使者也拿著那份所有蒙古部落酋長簽字的協議來到了大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