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代王府門前人頭攢動,這次不是鹽販子,不是百姓,而是最先收到消息的大同府內的官員、鄉紳豪強以及商人。

他們都是來向代王賀喜的,不管這位小王爺以前在南京方麵的名聲如何,可他現在確實是擊退了蒙古人,而且還斬殺了一千多騎(誤傳),保護了大同府的安全。

這可是數年來都沒有的捷報啊,這也讓他們這些大同府本地人感覺到臉上有光。

當然更關鍵的是,他們的安全也算是有了保障。

不過這次朱桂卻沒有急著出來見客。

他讓王管家在代王府前的空地上支起了一個大帳,然後辦起了流水席,大宴全城百姓。

至於那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則被安排在了城主府內,也算是給了這些人一些麵子。

而朱桂本人則多在書房裏在苦思冥想怎麽樣寫奏折。

這次對蒙古人的作戰大捷來的很關鍵,他在考慮要怎麽寫才能把組建親衛的權利弄到手。

不過考慮到之前兩次的事情可能讓老頭子已經對他心生反感,所以他還不能獅子大開口。

要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那可就壞了。

思前想後,朱桂還是壓製住了想要邀功的想法。

這並不是他想要以退為進,而是把這次的功勞全部給了徐膺緒。

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麵是讓朱元璋對他有所改觀,反正就算是直接邀功,也隻會讓朱元璋更會覺得他在這件事中的作用不大。

另一方麵,他也想交好自己的嶽父,也就是徐國公徐祖輝。

這樣,以後就算是他在其他事情上做的有些過火,他的這位嶽父也會在朱元璋麵前為他說幾句好話。

至於組建親衛的權利,還是等一年後交付稅收的時候再提出來吧。

反正經過這一戰,蒙古人受到了挫折,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有什麽動作了。

在朱桂苦思冥想奏折問題的時候,徐膺緒和大同府郡守張茂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徐膺緒從朱桂那裏對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更加了解,他寫下奏折之後,又把這件事原原本本的寫了一封書信打算交給自己的父親。

他想讓作為徐國公的父親也能對朱桂改變一些態度,這樣也算是對自己的妹妹有一些交代。

而張茂則不同了。

他在怎麽想著能在這件事中給自己攬一些功勞。

如果要是原本的衛所統領陳將軍還在這裏,那他一定會加上自己指揮有序,調度有方。

可是這次戰鬥,一位是代王,一位是徐國公的二公子,他是一位也得罪不起。

所以最後隻能給自己加上一句‘全力配合’,希望上麵能給他的一個辛苦的功勞。

就這樣,三封奏折在一周之後幾乎同一時間到了太子朱標的手中。

朱標早就從錦衣衛那邊得到了一些模糊的消息。

在看到奏折以後,心中也是非常驚訝。

尤其是朱桂的奏折,他竟然在奏折中沒有為自己請功。

在朱標看來,他這位皇弟在這段時間內確實是長大了,也不枉他對他的袒護了。

這次他直接把這三封奏折送到了朱元璋麵前。

“父皇,大同府傳來大捷,十三皇弟擊殺了襲擾大同府的三百餘騎騎兵。”

“哦?竟有此事?不會是訛傳吧?”

本來躺坐在椅子上的朱元璋立刻起身拿著奏折看了起來。

“兒臣已經向錦衣衛核實過了,過程確無出入,隻不過……”

朱標臉上露出些許笑容。

“隻不過什麽?是不是朱桂那小子又提出了什麽荒謬的事情?我看他就是得意忘形,鹽稅的事還沒有找他算賬呢,他就……嗯?這小子怎麽轉性了?竟然沒有邀功?”

朱元璋終於看到了朱桂的奏折,臉上止不住的驚訝。

“這就是兒臣想要說的,看來十三皇弟雖然有些奇思妙想,但經過這段時間的磨練,已然長大了。”

朱標說道。

“哼,我可不覺得那小子能寫出這種東西來,一定是有人給他出的主意。”

朱元璋思慮再三,眼睛一亮說道:“一定是徐祖輝,或者是他那個女兒,叫什麽來著?”

“徐妙清。”

朱標說道。

“對,一定是她,不過這樣也好,終於有人能管管那混賬小子了。”

朱元璋臉上露出了笑容。

“父皇,這次皇帝立了這麽大的戰功,我看鹽稅的事情是不是可以放一放了?”

朱標趁著朱元璋高興勁,又開始為朱桂求情起來。

他這個哥哥做到這個份上,也算是十分義氣了。

可朱元璋把奏折往桌子上一摔道:“一事歸一事,他敢打下包票,明年稅收增加一半,就要做到,至於這次的事,他自己說是徐膺緒的功勞,而且我朱家的子孫,殺幾個蒙古人算什麽?”

話雖如此,朱元璋還是起身向外走去:“今天的天氣不錯,太子啊,陪我去禦花園轉轉。”

朱標不敢怠慢,馬上跟了上去。

大同府大捷的消息很快就在南京傳開了,不少人都對此難以置信。

徐國公徐祖輝也是如此,要不是他收到了兒子徐膺緒的親筆信,也很難相信那位年僅十四歲的代王在這件事中竟然能做到如此果決。

他把信遞給一旁一臉急切的夫人說道:“看來這代王善於藏拙啊,不愧是皇上的血脈。”

徐夫人看過信後,長出了一口氣說道:“我的一雙兒女沒事就好,這段時間可把我擔心壞了,老爺,聽聞代王此次沒有邀功,而是把功勞都給了膺緒,你覺得如何?”

徐祖輝笑著搖了搖頭:“這就是藏拙啊,代王知道他在皇上麵前的印象就不好,邀功隻會讓皇上更加不滿,而膺緒就在大同府,他的職位提升了,對代王的幫助才是最大的。”

“照你這麽說,那代王豈不是很有城府?”徐夫人想了想以前和代王的數次見麵,她的印象中,代王可是頑劣的很。

徐祖輝眼中閃過一絲精芒,但接著又搖了搖頭。

顯然他心中有很多念頭,都卻不好直說出來。

……

燕王府。

朱棣看著手裏的書信陷入了沉思。

消滅三百蒙古騎兵對他來說並不算什麽,但以大同府的條件能做到這一點就有些厲害了。

在他看來還是應該是代王手裏的新式火器才能做到這一點。

可他派往大同府的使者卻還沒有傳回任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