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決了兵變事件後,朱桂又派了兩百人修葺王府。
在這期間,晉王世子朱濟熺一直不離朱桂左右,問東問西。
從最開始的神武大炮,一直問道朱桂的親衛,最後問到了雲州的事情。
在此之前,朱濟熺是不相信大同府能和太原相提並論的。
可是他知道朱桂已經成為藩王有半年之久了。
同時在見識了朱桂的手段後,他也有理由相信大同府已經今時不同往日了。
所以最後他竟然提出了想要和朱桂一起去雲州看看的想法。
用他的話來說,那就是‘隻有在見識過王叔是如何治理大同府之後,他才能更好的承擔起作為晉王的責任來’。
朱濟熺的話成功的說服了朱桂,畢竟在前者成為晉王後,就不能隨便離開太原了。
而且朱濟熺在見識了大同府的情況後,自然也會更加認可朱桂的理念,這對朱桂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畢竟說的再多也不如親眼所見。
“對了,王叔,你真的準備放過那些叛軍嗎?他們可是犯了重罪啊。”
朱濟熺突然問起了叛軍的問題。
朱桂歎了口氣說道:“誠如焦瑞所說,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被裹挾的,真實原因可能的確和軍餉有關,要是每個人都能填飽肚子,沒有人願意造反的。”
朱濟熺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似乎有點理解了朱桂的做法。
而朱桂也有些鬱悶,他這次來太原,本來是想趁著晉王過世,可以接手他的護衛軍補充自己的護衛軍缺口的。
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他先是決定了推舉世子朱濟熺接任晉王,這樣的話,這些護衛軍他就不能帶走了。
而後這些護衛軍竟然又發生了兵變,不知道經此一事之後,晉王的這些護衛軍還能剩下多少。
不過好在朱濟熺年齡尚小,就算最後真的成功繼承了晉王之位,護衛軍的配額也很可能和朱桂當初那樣,不會補滿。
畢竟有大同府頂在前麵,太原並沒有那麽危險。
就這樣又過了兩日,太原城的情況終於恢複了平靜。
隻不過街道上的情況已經不比往日,行人少了一半還多,而且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恐懼的神色,看來還沒有從叛軍的陰影中走出來。
而朱桂也決定把兵變之事壓下來,並不向朝廷上報,這樣也可以免去朝廷派人來調查此事。
否則的話,不知道又要有多少人受到牽連。
太原郡守廖青海以及晉王妃和世子朱濟熺都同意了朱桂的做法。
隻不過此事是否真的能一直隱瞞下去,能隱瞞多久,所有人都有些擔心。
隻有朱桂對此不以為然,反正隻要朱允炆登上皇位,開始削藩,這件事就算是過去了。
而他送往朝廷的聖旨上也隻提到了太原的一些亂象,順勢提出想要讓世子朱濟熺接任晉王之事。
同時,三大家族的勢力雖然有一些損失,但根基未損,而且經此一事後,三家對於朱桂的恭敬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紛紛獻上了一半的家產。
朱桂也沒有拒絕,不過反手就把這些財物都送到了晉王府上。
這讓晉王妃謝氏不由得多看了朱桂兩眼。
而朱桂也解釋了其中的緣由,那就是這些錢用來給世子朱濟熺繼任晉王後,給護衛軍發軍餉的。
同時他也提醒朱濟熺,不必再把護衛軍維持到滿配的人數了,這樣隻會增加負擔。
經過兵變一事後,朱桂發狠解決了五千多參與了在城內燒殺搶掠的叛軍,再加上死傷的一些,現有的晉王護衛軍隻有兩萬餘人了。
雖然相比滿編的三萬人少了三分之一,但這還是非常龐大的規模,而這些人的軍餉可都是由晉王府提供的,朝廷可不會花一分錢。
就算是朱濟熺繼任晉王,同時太原城內的各大勢力願意一如之前那樣和晉王府合作,但維持這麽大規模的護衛軍實在是沒有太大必要。
朱濟熺滿口答應下來,不過此事隻能在他成為晉王之後,才能向朝廷上書裁軍之事。
朱桂處理完這些之後,便帶著一千軍隊返回大同府了。
隻不過相較來的時候,他少了三名親衛,不過隨行的也多了四個人,自然就是公孫明三人了,同時世子朱濟熺也跟了過來。
經過一天的時間後,朱桂終於回到了大同府。
不過此時已經是晚上了。
朱濟熺也累的在馬車上就睡著了。
不過朱桂還是在代王府為公孫明三人辦了一次宴會為他們接風洗塵。
三人也是非常高興。
第二天一早,公孫明三人便離開了王府,去街上閑逛去了。
朱桂也沒有管他們,他還有很多事還要處理。
可他剛來到書房,朱濟熺就跑了過來,他也要出去溜達。
好在徐妙清及時救場,帶著朱濟熺離開了。
這才讓朱桂有時間處理政事。
大部分的事情都已經被王管家和劉璟處理好了,他隻需要看一眼就可以了。
不過還有一些緊急的軍情需要朱桂來處理。
最先一封就是來自胡世刀的情報,而且還是從南京傳回來的。
根據邊境上的情報,北元內部已經發生了分裂,瓦次和韃靼部落已經發生了多次的火並。
這個情報讓朱桂陷入了沉思。
按照後世曆史上的進程,北元曆史在今年年底就已經被終結,北元後主也死了。
不過因為朱桂的緣故,北元雖然名存實亡,但北元後主和名號卻還是在的,隻不過現今北元的版圖都已經被大明控製了。
朱桂本來以為他已經讓曆史進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但是沒想到他想的還是太簡單了。
就算是沒有也速迭兒,蒙古內部還是不可避免的再次發生了分裂,恐怕大明想要實際控製整個北元版圖,也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而以朱桂對現在局勢的判斷,大明朝廷現在已經沒有這個精力了,或者是朱元璋的時間恐怕已經不多了。
而在朱元璋過世以後,大明也即將迎來亂局,到時候就更沒有精力去管蒙古人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