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雷巨大的爆炸聲很快就吸引來了周圍巡邏的士兵,而在那之前,朱桂先回收了白鷺亭手裏的燧發槍。

這東西果然不能輕易的流到外麵去,不然真的搞不好最後會反噬自己,朱元璋的擔心倒真是有一些道理的。

朱桂開始思考如何控製軍火流通的問題了。

巡邏的士兵很快就封鎖了現場,但是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知道是什麽東西有這麽大的破壞力。

恐怕就是神機營的大炮的威力也不過如此了。

至於朱桂,他們自然不敢阻攔。

而朱桂也很快就回到了代王府。

正好遇到了聽到了爆炸聲正聞訊趕來的代王府的人。

徐妙清也騎著馬在人群之中。

“朱、王爺,你沒事吧?”徐妙清關心的問道。

“你才是豬。”朱桂楞了一下,然後說道。

徐妙清也愣住了,接著很快反應了過來,竟然笑了起來。

一行人回到了王府,朱桂向徐妙清講起了宮中的事情,並說到了他向朱元璋推廣穀物的事情。

“如果順利的話,明天播種下去,災情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隻不過……”

朱桂說到一半,突然歎了一口氣,沒有再繼續說下去。

“隻不過什麽?這不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嗎?”徐妙清不解的問道。

“話是這麽說沒錯,但是本王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現在大明境內的大多數良田都在地主鄉紳和豪族世家手中,普通百姓所有的土地很少,就算是有高產的穀物,也隻能勉強溫飽而已。”

朱桂解釋道。

“也是啊,要不向皇上進諫,把地主鄉紳的徒弟都收回來然後再分發給百姓就好了,就像是我們在雲州做的那樣。”

徐妙清說道。

“你想的太簡單了,不過本王還事試試看吧。”

朱桂笑著說道。

……

就在朱桂還在思考如何能說服朱元璋推動土地改革的時候,三大家族背後的勢力已經在朝堂上開始彈劾朱桂了。

為首的就是禮部尚書何忠弼。

他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千多字的奏折,‘深刻’說明了代王府擾亂南京正常秩序的做法,請求撤去代王的藩王之位。

和他一樣的還有另外幾位官員,全都是六部大臣,雖然角度不同,但是所說的事都是一樣的,都希望讓皇上能管製一下朱桂,讓他不能再為禍南京了。

朱元璋聽到這幾位大臣這番說法,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這要是放在一天前,有這麽多大臣彈劾朱桂,朱元璋早就遣人去捉拿他了。

可是經曆了昨天的那件事以後,朱元璋也發現了朱桂的轉變。

雖然他不知道朱桂是不是故意在他麵前裝出來的,但是他能提出了解決大明目前困境的辦法,這可要比這些隻知道吃俸祿卻不怎麽辦實事的大臣要強多了。

“出了這件事外,還有其他事嗎?”

朱元璋沉默了半晌,結果卻是轉移了話題。

這可是讓在場的文武百官都非常驚訝。

因為以往一談到代王的話題,朱元璋可都是憤怒異常,怎麽今天卻表現得如此平靜?

何忠弼還要說話,卻被朱元璋製止了。

“如果是關於代王的事情就不要說了,朕會處理的。”

這句話讓何忠弼驚疑不定,他不知道皇上到底是什麽心思。

其他官員見狀,隻能繞過這個話題,按部就班的說明了一下現如今各地的情況。

還是與以往一樣,除了邊關時常有蒙古人劫掠,就是因為天災而產生的的賑災問題。

而這兩件事都需要大量的錢財,可是現如今朝廷已經把今年征收的大部分稅銀都抽調了,但是卻依舊無濟於事。

朱元璋甚至連本來要修葺皇宮的事情都擱置了。

於是他再次想到了朱桂。

要是朱桂能兌現他所說的一千萬兩,那或許就可以填補國庫虧空的問題。

可是說好的是明年雲州的稅銀,現在要的話確實有些強人所難。

朱元璋思前想後,突然眼前一亮。

對了,那小子不是願意搞些有的沒的嗎?既然他敢把手伸到南京商界來,那總得出點血吧?

想到這裏,朱元璋陰鬱的心情突然好轉了不少。

他在心裏已經把朱桂當成了一個冤大頭了。

這次一定要他狠狠的出一次血。

……

朱桂還在家裏教徐妙清包餃子的時候,突然聖旨就到了。

朱桂突然被封了一個‘商部織造’的七品官職,協助戶部征收南京商界稅務。

不過朱桂還沒來得及高興,緊接著那宣旨的老太監就拿出了一個錦盒,並神秘的告訴朱桂,這是皇上的手諭。

朱桂奇怪的接過來,不知道為什麽朱元璋沒有一起在聖旨上說明手諭上的事。

不過等他看完手諭上的內容,不由得苦笑起來。

難怪朱元璋這次會這麽大方了,原來是想讓朱桂‘花錢’來買那個‘商部織造’的官職。

而且一開口就是兩百萬兩。

不過同時也說好了,如果朱桂能在這半年內把南京商業稅比現有提高兩成,他就會考慮把大明境內所有涉及商業的部分都交給他管理。

朱桂一時間有些看蒙了。

他不知道朱元璋這又是在鬧哪樣,他不是不重視商業嗎?那為什麽又把這份差事交給他?

直到徐國公親自登門,把朝堂上的事情和朱桂說了一遍之後,朱桂才反應過來。

原來朱元璋確實不重視商業,但也不重視他啊。

所以便把這份不受待見的差事交給了他這個不受待見的王爺,同時又可以堵住了百官的嘴,可以說是一箭三雕。

哦,不對,還能從朱桂這裏拿到一筆銀子,充實國庫,可以說一切都被朱元璋算的死死的。

不過朱桂聽到徐國公的解釋以後,不僅沒有生氣,反而仰天長嘯起來。

“哈哈,真是天助我也,看來本王是真要發達了。”

徐國公和徐妙清麵麵相覷,還以為朱桂被氣瘋了,趕緊過來安慰他。

朱桂一邊讓徐妙清拿出一百五十萬兩,然後又給了來宣旨的太監塞了五萬兩。

然後才向徐國公父女解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