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六丁六甲,本來是道教傳說中的一種護法神將,《三才圖會》有雲,六丁神是丁卯神司馬卿,丁醜神趙子玉,丁亥神張文通,丁酉神臧文公,丁未神石叔通,丁巳神崔巨卿,六甲神為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長,甲午神韋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自然,說法不止一種,各有出入,但符籙派道士驅使神將護體,除了二十八宿。四值功曹,最多的還是六丁六甲。

六丁六甲陣乃是茅山宗的鎮山之寶。當年宋徽宗時,茅山宗嗣法宗師劉混康極受尊崇,徽宗即位後,敕令擴建茅山元符觀為“元符萬寧宮”,並賜劉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劍,又親書《六甲神符》賜之。至元成宗時,張與材總領三山符籙,茅山宗歸並入正一教,以後雖然作為小宗仍有流傳,但已漸趨式微,而這門六丁六甲陣也成了正一教的鎮山之寶了。宗真原本還在懷疑這鳴皋子是左道妖士,但一見他使出這六丁六甲陣,心中再無懷疑,但也大為心寒,暗自忖道:“這鳴皋子難道是奉了張正言之命,非要取無心性命麽?”

他隻分了分心,眼前卻覺一花,那十幾個人卻交錯穿插,奔走極速,已將宗真圍在了當中。這些人武功道術雖然都有可觀之處,卻非一流好手,可此時閃轉騰挪,快得異乎尋常。宗真調勻了呼吸,沉聲道:“鳴皋真人,你妄用生人符,還殺了丹增大師,難道也是東華真人交待你的?”

原來元時佛道兩家頗有嫌隙。元初諸帝好道,全真教大為得寵,然後來諸帝皆偏向佛門,以至元初佛道兩派勢同水火,屢起爭鬥,前後共有三番大辯論。第一次是憲宗四年,因為全真教所印《老子化胡經》與《老子八十化圖》中有謗佛之語,蒙哥汗令阿裏不哥主持佛道辯論。此次辯論雙方是少林寺福裕與全真教掌教李誌常,結果李誌常受挫。後來在憲宗八年和世祖至元十八年間,釋道兩家又有兩番辯論,結果道教兩次又都落敗,第一次落敗時參與辯論的長春宮道士樊誌應等十七人被勒令削發為僧,詔毀道經四十五部的經文印板,後一次更是焚毀除《道德經》以外一切經文,史稱道家“經厄”,十年後方才得解除禁令。這兩次辯論使得全真教險遭滅頂之災,而當時代表釋門出麵的是密宗大師八思巴,至元十八年那次辯論,道教一方則有正一教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加上辯論得勝後,有些番僧對道教門人大加欺淩,因此正一教對密宗向無好感,暗裏也屢有爭鬥。張正言馭下雖然極寬,卻也察覺如此大為不利,因此嚴令門人不準與密宗門下妄起紛爭,宗真卻沒想到今日鳴皋子竟然敢冒大韙殺了丹增。丹增雖然性子暴躁,大犯出家人之忌,終是乃囊寺首徒,縱然與鳴皋子再有口角,也不至於刀兵相見。宗真已然覺得不對,他雖然也耳聞張正言馭下甚寬,以致正一門下仗勢欺人的醜事也出了不少,可仍然不敢相信張正言竟會允許師弟將密宗首要人物也殺了。若此事傳出去,已不僅僅隻幹係到無心一人性命,隻怕會引起密宗與道門之間的一番大爭鬥,昔年的死鬥又要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