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章不老泉
“一種存在於傳說中的東西。
其實說起來,這個不老泉,咱們老祖宗應該也是到這裏尋找過。”
“什麽?”胖子愣了一下,“這美洲,不是那個什麽哥倫布發現的嗎?
難不成咱老祖宗也提前來這串了個門?”
葉楓點了點頭,“你那點初中曆史知識還是先收收。
咱們老祖宗,早就發現過美洲大陸了。”
“有什麽證據嗎?為什麽國際上不承認?”胖子反問道。
“八十年代初期在加州海岸線上曾經撈上來一隻‘石錨’,從製作工藝上推斷是華夏古代航海專用的錨。
經過碳十四的鑒定,這支錨大概有一千多年的曆史,這說明,早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華夏人早就到達了這裏。”
葉楓說道,隨後臉色一沉:
“其實,何止一千多年前。早在《梁書·諸夷傳》中就有過扶桑國的記載。
四十年代初朱謙之教授還曾經寫過一本《扶桑國考證》,從地理農作社會係統等方麵,逐一考證了《梁書》中的扶桑國其實就是指的現在的墨西哥,華夏人在公元五到十五世紀前早就到達過美洲。”
胖子一聽”扶桑”就來勁了,趕緊反駁葉楓:“瘋子,雖然我隻有初中曆史水平,但是你這可蒙不了我。
這扶桑在古代地理裏麵不是指的東瀛嗎?
怎麽又成了墨西哥了呢?”
葉楓露出一臉鄙視的樣子為胖子解釋道:“人雲亦雲總歸是要害了一代人。
華夏從古到今,從未有過扶桑即為東瀛一說,古代的東瀛叫做‘倭’國,是《梁書》中記載確鑿的六大夷國之一,從地理位置的遠近上來排,分別是高句麗、百濟、新羅、倭、文身國、扶桑國。
扶桑是為”太陽最初升起”的地方,所有人都覺得東瀛在自己的東邊就成了扶桑,殊不知,本初子午線附近的國家才是真正的扶桑國。
可惜,這套華夏人發現美洲的理論並不成熟,雖然考古證據頗多,但也有不少專家學者質疑,一時間說不上青紅皂白。
你聽說過‘成王東征’的故事嗎?
出自《封神榜》的。”
胖子搖了搖頭,葉楓便是開口道:“周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清晨,周武王發動了舉世聞名的”牧野之戰”,推翻了殷商的統治,建立了大周,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位列”三監”。
兩年後,周武王病崩,他的兒子誦繼位,史稱周成王。
因為周成王年幼,所以武王的弟弟周旦就挑起了輔政的重擔,正是這一點兒引起了管叔﹑霍叔等大貴族的不滿,俗稱窩裏鬥。
這個時候,還有一個男人在時刻尋找複國尋仇的機會,也就是商紂的兒子武庚。
他還活著,而且每天都活在自責中。
為什麽呢?
因為就在“牧野之戰”那天,他手握二十五萬重兵卻無力挽回敗局,不是他不挽回,而是因為他被困在東海岸線的剿匪最前線,與當時叛亂的蒲姑、徐、淮夷等部落做鬥爭。
小小的東夷部落當然不是大商精兵的對手,可正是這場來不及返城的剿匪之戰,造成了商都的後方空虛,使得周有機可乘,並且一擊即中。
統領二十五萬剿匪精兵的武庚王子聽到亡國的消息之後恨不能當場掐死自己,可惜那個時候科技比較落後,沒有飛機,更沒有航空母艦,否則二十五萬裝備一新的商朝最精銳的部隊,對付周武王區區三百戰車,三千重騎,四萬五千人的步兵軍團,那就跟收蘿卜似的,一砍一個準。
所以武庚每天都活在痛苦中,時刻等待著複國。
一等兩年,終於機會來了,他拉攏管叔、霍叔,又把當初那群被剿的蒲姑、徐等部召集起來開了個會,言簡意賅的講:
殺回去。
一時間,周國的統治岌岌可危。
好在周旦早有防備,集齊大軍先消滅了在開會的武庚,然後殺死了叛徒管叔,流放了立場不堅定的霍叔,消滅了叛亂的中心勢力。
最後繼續東部剿匪,這才有了大周國後世的百年興盛。
這次戰鬥比”牧野之戰”的規模更大,戰局更慘烈,時間也更長,至此才真正完成了周滅商的宏圖霸業。”
胖子聽完之後便是嚷嚷道:“這跟印加有毛的關係啊!”
葉楓繼續說道:“曆史學家推斷武庚被殺之後,他的殘部在失去領導人的情況下,節節敗退直至東海沿岸。
這群商朝沒落的貴族們麵臨著前有追兵後有深海的絕境。
而商族的前身,是生活在沿海地區,掌握了先進航海技術的航海部落,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渡過東海,去海外尋找一片新的生存空間。
與此同時,就在墨西哥和美洲中部,一支具有濃厚華夏文明特色的奧爾梅克文明在沒有起源和發展過程的情況下,從天而降。
他們的雕刻、玉器甚至崇拜的圖騰,包括這些被發現的甲骨文都與商朝遺民有著巨大的聯係,或者說是直接的關係。
一個教授認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很有可能是亞洲人的後代。”
“你等會,我上網搜一下。”
胖子拿出手機,在網上搜了一下之後回答道:“不對啊!
按理說,印加帝國的首都在庫斯科,屬於高山盆地地區。
那為什麽現在不老泉在亞馬遜叢林呢?”
“網絡隻是皮毛知識,以博為主,但卻不精,一些沒有被承認的說法,也不會放在網上。
要是什麽都能在網上搜索到,那要曆史學家什麽的也沒用了。”
葉楓道:“整個印加帝國的疆土橫跨了秘魯和玻利維亞,其中有高山氣候,更有熱帶雨林氣候。
當年印加王被西班牙人殺害,他的弟弟瓦斯卡爾繼承了王位繼續和侵略者戰鬥,後來不敵,遂帶著帝國大量的黃金和子民退守雨林,放棄了首都庫斯科。
這就是為什麽在秘魯叢林中也會發現印加遺跡的原因。
那霸王印,我猜測可能是當年隨著殷人後代漂洋過海到達了美洲大陸,被印加人當做祖先的遺物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因為印第安人到哥倫布登上這美洲大陸的時候,都沒有一個先進的製作工藝,如果說是他們做了印,這難免有些牽強。”
“我還是不明白,這和瑪雅文明又有什麽關係?”胖子道:“你這繞來繞去,都沒有離開印加文明啊?
而且霸王印如果是開啟通往天堂的鑰匙,怎麽可能還是個咱老祖宗的舶來品呢?”
“印加文明、瑪雅文明與阿茲特克文明並稱南美洲三大文明,整個印加帝國曆經了七個世紀,十四位君主,鼎盛時期的印加帝國,疆域廣闊,人口一度達到1200萬。
印加人甚至在平均海拔高度四千米以上的安第斯山脈上建造了聞名世界的印加道路網。
就是這樣一個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葩,卻在公元十六世紀,毀於西班牙殖民者的鐵蹄之下。
關於印加帝國最著名的傳說要數黃金屋和不老泉。
前者有曆史學家記錄的相關文獻為證,1531年1月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率領著裝備著火槍大炮的騎兵隊伏擊了當時的印加王阿塔瓦爾帕。
為了保住性命,印加王對皮薩羅說,如果釋放他,他就用黃金堆滿囚禁自己的房間。
根據考古學家後來研究表明,那間關押阿塔瓦爾帕的贖金屋有3米高,6米寬,7米長。
為了贖出自己的國王,印加人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籌集了舉國上下13265磅黃金來堆砌那間空屋。
可惜後來殖民者背信棄義,殺死了阿塔瓦爾帕,這位印加王臨死的時候對著太陽神印提許下了毒咒,要讓所有碰觸過贖金的殖民者不得好死。
可惜,神明似乎沒有聽見他的詛咒。1533年11月侵略者的魔掌伸到了印加帝國古老的首都庫斯科城,人類古老的文明遭到了最野蠻最無情的方式的摧毀,從此消失在曆史的洪流之中。
而關於不老泉的傳說則更為神秘莫測。
我剛才說了,印加人崇拜太陽神,和所有統治階級的邏輯一樣,印加國王自然就是”太陽之子”,皇命天授。
這都不打緊,最要命的是史詩中記載的第一任印加王曼科?卡帕克,這小子不但是神子,更有他老爹太陽神賜予的金杖。
傳說印加當時還是一片蠻荒之地,太陽神準備派自己的兒子卡帕克,女兒瑪瑪?奧克略?瓦科去給人類掃盲。
並且說了一個訣竅,那就是拿太陽神賜他的金杖戳地,一戳即中的地方就是風水寶地,龍脈所在。
在那裏建都,可保子孫後代永世安康。”
“早在西班牙殖民者到達美洲大陸之前,有關不老泉的傳說就已經層出不窮。
最著名的要數西班牙探險家璜?龐西?德裏昂的航海日記,日記裏詳細地記錄了他們如何在印加人的部落中找到聖泉的經過,根據他的描述,那道聖泉是在太陽神的金杖最後一次插入大地後出現的。
能夠使枯朽的樹木發芽,死去的鳥獸複活,失去了青春的老人隻要泡在泉中就能恢複青春。
後來德國宮廷畫師還根據這個傳說繪製了一幅著名的《泉水女神》,現在就收藏在萊比錫博物館。
你有沒有聽出點什麽?”
葉楓看著胖子問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