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
少年自有少年狂
身似山河挺脊梁
敢將日月再丈量
今朝唯我少年郎
……
發憤圖強做棟梁
不負年少】
當李建聽完張一行這首改編的《少年中國說》時,整個人都有些錯愕,再次驚歎於張一行的創作才華。
對於這種驚歎稱讚,張一行早就已經習慣,臉不紅心不跳,坦然接受就是了。
《少年中國說》是梁啟超先生的散文作品,後來在央視《經典詠流傳》的舞台上,經過歌手章傑熱血激昂的演繹,成為一首經典的勵誌歌曲。
相比章傑的高亢嗓音和專業性,張一行差得實在太遠。
但為了《功夫熊貓》更好的宣傳,他還是決定親自來演唱這首歌曲,也算炒作一把,為明年電影的上映好好添一把火。
這份心是有的,但實力不允許啊!
在家練習了很多次,但和原版相比實在差了點味道。
為此,張一行特意來了京城,找李建幫忙指點一下唱歌技巧,順便讓他幫忙聯係錄音棚錄製歌曲。
李建對此自然滿口答應。
好在張一行的嗓音聲線也算不錯,而且這首歌為少年而做,張一行本身就是少年人,演唱起來反而另有一番獨特的味道。
李建指點道:“**部分還是要再高亢激昂一些、鏗鏘有力一些,否則這首歌的氣勢就弱了!”
張一行點點頭,繼續琢磨唱法。
明年《功夫熊貓》就能完成製作,張一行需要提前準備主題歌曲,製作團隊還需要製作宣傳MV。
這部電影是國內和海外上映,所以主題曲也要準備中文和外語兩版。
對於國內的主題曲,張一行想來想去,最終決定選用《少年中國說》。
因為這首歌很合他此時的心境。
《功夫熊貓》電影對於織夢文化來說意義非凡,甚至在張一行看來,它很有可能擔當起後世如《大聖歸來》一般的曆史重任。
當初《大聖歸來》劃時代的票房成績,讓業內重燃對國內動畫電影的信心。
在資本的推動下,當時國內可以說一夜間就湧現成立了很多動漫公司,甚至有光線這種大佬揚言3年內要拿下國產動畫半壁江山。
國產動漫電影市場從《大聖歸來》之後徹底爆發了,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可以說好作品不斷。
張一行相信,隻要《功夫熊貓》這部電影能夠在市場上取得巨大成功,在趨利心的推動下,資本必然會入場的。
一個人撐不起一個行業,這點自知之明張一行還是有的。
但他隻要起到一個龍頭作用,將那些場外徘徊觀望的玩家引入棋盤就可以了。
資本具有巨大的破壞性,但也擁有驚人的建設性。
或許短時間內會湧現出一些恰爛錢的爛片子,但如同養蠱,肯定也會有良心從業者脫穎而出。
無論良莠,都會極大地繁榮國內動漫市場,也會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動漫行業。
而且,張一行對《功夫熊貓》進入醜國市場寄予厚望。
前世這部電影,熊貓是華夏的,功夫是華夏的,可故事內核其實是醜國慣有的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
但超級英雄不是醜國獨有的,華夏故事中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多的是,但一提熊貓和功夫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華夏。現在,《功夫熊貓》要成為打到國外去的子彈,而且是複製的敵人自己製造的子彈。
所以它不存在很多出海的華夏電影那種水土不服的情況。
甚至相比真人電影,動漫電影還有它獨特的優勢。
至少它麵臨的種族歧視問題就會減少很多。
尤其是醜國,小白瞧不起小黑,小黑瞧不起小黃。
即使往後推20年都不會改變。
張一行同樣為《功夫熊貓》海外版選擇了主題曲《Unstoppable》。
還有一首舒緩的《See you again》作為插曲。
曾經聽歌學英語養成的習慣,讓張一行學會了不少英語歌曲。
《Unstoppable》在短視頻時代更是榜上有名的經典BGM,一刷到超級英雄打鬥情節就經常聽到這首激昂戰曲。
用經典歌曲對電影進行預熱,能夠有效的促進大家走進電影院。
比如後世火熱的《小蘋果》!
至於這兩首英文歌的演唱者,張一行也有了心中人選,那就是CoCo李雯。
李雯是首位獻唱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華語歌手,同時也是華夏動畫電影《寶蓮燈》插曲的演唱者。
《寶蓮燈》是華夏動畫電影的一曲挽歌。
而張一行希望《功夫熊貓》接棒《寶蓮燈》,能夠重啟國漫複興之旅。
雖然道阻且長,且先踏出一步。
在李建的指導下,張一行將《少年中國說》又唱了一遍。
李建聽完後點點頭,“這次相比上次要好多了,錄音棚我已經聯係好了,這幾天就可以去錄製!對了,CoCo到底什麽時候來?”
張一行放下吉他,回道:“給的消息是三天後到京城。”
李建點點頭,沒再多問。
這時,李建的妻子孟小貝敲敲門進來,喊兩人去吃飯。
對於這對神仙眷侶,張一行是頗為羨慕。
用一首歌詞說,就是男的瀟灑,女的漂亮。
更重要的是性格愛好都十分相合。
張一行好奇道:“你們兩個什麽時候認識的?”
李建不好意思笑笑,“我們兩家父母相識,我10歲的時候第一次見到小貝,那時候小貝才5歲。”
張一行有點驚訝,“你不會那時候就惦記娶她了吧!”
李建對感情上的事情很是坦然,擺擺手回道:“沒有,我上大學,她上高中,我大學畢業時她來清華看我,那時候才確立的戀愛關係。”
離開房間來到飯桌。
桌子上是孟小貝親手做的四菜一湯。
李建如今已經小有名氣,孟小貝也有社科院的工作,但兩人依舊租在這院子裏。
兩人都沒有買房的想法,也沒有要孩子的想法。
每天工作之餘,就是看書、寫歌、養花、擼貓,日子過得又佛係又愜意,早就脫離了物質追求。
張一行自認做不到這一點。
他也喜歡享受恬淡的生活,但像李建這樣幾乎無欲無求,他做不到。
待到吃完飯,張一行又在李建指導下練習了幾遍歌,然後才乘車去往自己在京城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