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一個月裏,農用三輪車銷售穩中向好,每天都有大量的工廠,單位打電話谘詢相關事宜。

林凱峰親自帶隊,率領部分公司領導前往江城。

與為江城汽車廠服務的一大批配套企業,達成了車輛代加工合作。

與此同時。

林凱峰親自設計的四缸中速柴油發動機,已經到了批量生產階段。

實話實說。

若不是得到一機部領導的重視和關懷,此行絕對不會順利。

汽車配套企業的整體情況,遠遠好過其他的國有企業。

企業效益一直保持著相對較高的水準。

依托為江城汽車廠提供生產配件,每年有接不完的任務訂單。

說服他們騰出部分生產線,幫北方機械公司製造農用三輪車,四輪農用零部件,發動機,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辦到。

曾經的親密戰友,給予龍國大量幫助的老大哥蘇盟,距離分崩離析隻剩下十一年。

最後的歲月裏,龍國和西方的關係進入了一個罕見的黃金期。

不能說想買什麽就買什麽。

世界環境對於龍國來說,相對寬鬆不少。

不再像當年那樣,兩個超級大國對龍國一家嚴防死守。

把龍國當成洪水猛獸防備。

十年的蜜月期,可以幫林凱峰完成許許多多,前一世抱有遺憾的項目。

幾年以後,一股風潮流入龍國。

影響了無數人的思維。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

外國的月亮一定圓,外國人放屁都香的。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龍國的一係列大型項目遭遇下馬。

一大批國有企業和科研研所,放棄了自主研發。

選擇向國外購買更加先進的產品。

光刻機等一係列重點科研項目,都是在這段時間內陷入低穀。

隨著蘇盟正式分崩離析。

西方重新露出猙獰麵目,將龍國當成最大的假想敵看待。

用盡一切辦法打壓龍國。

經濟製裁,技術封鎖,商品禁運。

凡是能影響龍國發展的事情,西方都不介意做一遍。

“同誌們,我們這一次前往江城洽談業務,可以說是收獲匪淺。”

“幾大汽車配套廠,答應成為我們的代工企業,為公司生產柴油發動機的缸體,各種零部件。”

“車體製造方麵,我們也不用擔心,公司需要負責的隻有三件事情,掌握核心技術,對車輛進行總裝,定期派人與工廠保持聯係,檢查他們生產出的產品質量。”

休息了幾天,林凱峰召開公司領導會議。

會上,林凱峰再三強調質量和信譽。

質量是企業發展的命脈。

消費者的信賴和企業的信譽,更是企業能否生存下去的基礎。

集體股份製公司是新生事物,眾人圍繞著新生企業內部工作。

各種陳舊思想,通通要掃進垃圾堆。

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抱著死板陳舊的觀念展開工作。

“牛副總,客戶服務部怎麽樣了?”

話音落下,林凱峰看向牛永貴。

牛永貴既是機械公司副總經理,還兼任客戶服務部經理。

“部門的框架已經搭建完成,相關的客戶服務人員也已經到位。”

“估計下個星期,公司向郵電局申請的十條電話線,都能落實下來。”

不久前,林凱峰帶隊前往江城,分別給留守公司的各領導安排了任務。

其中,以牛永貴的任務最重要。

籌備組建客戶服務部。

七十年代交通不便,不是任何有需求的客戶,都能來機械公司洽談購買業務。

電話聯係,成了一個重要的商業方式。

林凱峰安排牛永貴去市裏找郵電局,特批多條電話線。

確保公司與客戶的溝通順暢。

“維修隊建立得怎麽樣了?”

聞言,牛永貴麵露難色道:“其他的事情好辦,唯獨維修隊,人手還沒有完全湊齊……”

售前售後部門,主要針對國內客戶。

機械公司諸多產品中,最具技術性的當屬農用車。

很快,公司將正式出售農用四輪車。

兩種車輛組成情況不同,維修情況自然也不相同。

後者需要有專業人才協助維修。

機械公司之前的主要生產任務是機械加工。

對於汽車製造,隻能說是一知半解。

修理農用三輪車還勉強湊合。

換成四輪農用車,難度將會成倍增加。

牛永貴話剛說完,陸長順站起來跟著發言。

“公司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商品能不能賣出去,也不是生產線是否充足,而是專業人員問題。”

陸長順自嘲道:“以往,公司發愁吃閑飯的人太多,現在還在為人員問題發愁。”

客戶服務部需要大量汽車專業技術人員。

陸長順負責的保衛科,更需要專業人員。

機械公司天天有大量現金進賬。

交到財務室的訂購款,多的數都數不過來。

日進鬥金的同時,必然會遭遇不法之徒的覬覦。

79年的社會治安,已經出現了不對勁的苗頭。

76年開始,每年都有大量知青返回城市。

外加工廠效益不好,許多工人無事可做。

社會上的閑散人員數量越來越多。

打架鬥毆,雞鳴狗盜的事情時有發生。

陸長順從武裝部了解到,縣裏今年的失竊案,比去年足足增加幾倍。

無論是機械公司收到的貨款,還是客戶帶的購買款,都有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盯上。

雖然保衛科已經得到充實。

有了保衛幹事,武裝部又給保衛科發了一批武器。

但畢竟術業有專攻。

這批保衛幹事之前是廠裏的工人,搞生產建設沒問題。

保衛公司安全,防範各種治安問題,就有些強人所難。

財務科錢科長說道:“總經理,我們財務科也需要增加人手。”

公司幾個主要部門,幾乎全部存在專業人員短缺問題。

無論是專職保衛幹事,客戶服務部的維修工程師,會計,出納。

都需要林凱峰想辦法協調解決。

大夥誰也沒想到。

縣機械廠變成北方機械公司,時間不過才短短幾個月。

公司的經濟效益竟然會這麽好。

生產的商品根本不愁賣。

企業代表和公社主任,哭著喊著購買機械公司的各種商品。

一係列新情況的出現,也帶來了大家始料未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