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除那個槽點滿滿的紅花幫之外,查理吐出來的其他情報倒的確都是挺有價值的。確認他沒有說謊後,萊昂納多便陷入到了沉思之中。在他的印象中,所羅門教國基本上在維也納建國後,就始終保持著低調和絕對中立。
畢竟他們的國土麵積並算不上大,滿打滿算也就是一個公國的水平,相當於是半個奧地利。而他們緊挨著軍事力量強大的條頓一從教國的最南邊再往西南方向走一點。就要碰到撒丁的東北邊境了。教國的西方緊緊貼若條頓,而東北方向便是立陶宛公國,東南方向則是神聖羅馬帝國昔日的幾大主要分支之一,強大的新羅馬王國。他們的國土麵積甚至要超過條頓王國一從教國往東南萬向、 從希臘到北埃及。包含整個地中海東側。並占據了波斯人、阿拉伯人和楚人的通商要道。被三個強國緊緊包圍,所羅門教國完全不敢動彈分亳他們打出所羅門教正統傳承的大旗,為每位自認為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的國王加冕…而這便是他們主要的國際政治功能。除此之外,也就隻有在各國開辦的教會學校了。他們派清大量的駐外教士,在各國內義務辦學,教授從歲到十八歲,一共能學 十年的知。根據不同的教會學校規模,教授不同等級的知識。而一個國家能開幾家最高等級的教會學校、一個城市要開幾家,就要看他們對教國的“捐金”了。
沒錯,教會學校對任何人都是免費的一但這不代表教國的教士就在白幹活。他們直接向君主收費,學校由當地貴族或是官員主持建設,教士的生活費也由當地貴族給,他們隻負責出人和出教材而已。教士的教學工資,教國會直接發給教士在國內指定的受益人。教士每年隻能回國一個月,而等他們出國教滿十二年後,才能退休回國工作,不過他們的新資很高,有高等級工匠的三到四倍當然。這份工資實際上也是由各地君主給的。但即使如此,其他國家還是要乖乖掏錢。因為他們自己培養出來的教師,還真不如所羅門教國出品的教士能力強。
當時在神聖羅馬帝國分裂前,年邁的利奧 教宗敏銳的察覺到查爾斯皇帝統治的這片上地即將陷入戰亂L之中,便決定為所羅門教另謀一個出一同時保存可能會遇失的知識。他們找了一個契機,以原哥特的南方軍區貴族為主要靠山,帶著一批數量不算多的領民,召集了全國八成的所羅門教士,帶者大量的財富各地教堂中的全部藏書跑路了。在一個騎士軍團的護衛下,他們一路沒有遇到任何意外的溜到了維也納,決定不再繼續往北走一就這麽不聲不響的悄悄建了國。
而在他們建國之初,基本上就把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藏書全部卷走了。除了各地領主自己出資建造的圖書館,和貴族們的藏書之外,也沒留下幾本。沒有跟他們走的教E們,隻能被後知後覺發現所羅】教攜書潛逃的貴族們封為大學者或是賢者,高薪聘 請他們教導自己的孩子知識。這也是各國唯一留下的教師傳承…也是如今由有錢人投資的商業化學校的開創者。
當年在大分裂戰爭開始後,所羅門教國便宣布,他們可以無償向各國派牆教士,免費向任何人傳授知識。但接受教士的前提更是承認教國的獨立性。不得攻打教國、且任何人攻擊教國的時候都要幫忙反抗。當時各地割據勢力們尋思了一會,覺得還行,就應了下來。結果就是錢越收越多,到目前為止,教會學校開始在各地生根發牙。作為唯一的教師出口國,教國的教士分為“見學”、“督識”、“大督識”三級。其中哪怕是最低級的見學者,也要了解至少三種語言、和通過考試的算數知識,通讀查爾斯所寫的“六聖書”,即《生命》、《數理》《星空》、 《光》、 《海》、 《王權》六本智惠之書,並接受過良好的教導技能訓練。而見學在教會學校,隻允許教授十二歲以下的孩子認字、算數等技能。在更高級的教會學校中,智識則可以教授他們音樂、舞蹈、雕塑天文、地理、物理、生物、曆史、化學、光學等專科知識,而每位智識隻允許教授一門科目,想要更換科目則需要回國進行考試。
至於從《王權》一書中引出的其餘知識,數百年間諸多教國學者們的研究,則唯有大督識可以將其中的道理和智慧教授給他人。其中涉及到經濟、人心、軍事、政治等層麵的知識,則不被印刷成冊,隻由大督識口口相傳。
雇傭教國的教士,和培養自己麵向平民的教師隊伍相比,花費連零頭都不到。而且教國表麵上不要錢的舉動,也幾乎壟斷了市場,讓他們自已培養的商業化教師很難找到工作一可若是不給錢,教會學校拆,民眾又要造反。
他們左右為難,最終還是得該交錢的交錢。
除卻法蘭克人可以依靠查理曼大圖書館中的藏書,培養出了屬於自己的教師隊伍,其他國家的貴族和王室,如果找不到專業的教室,還是要招募專業的智識甚至大督識培養自己的孩子的。而大督識的雇傭價格可就高了。他們是直接按貴族每年的總收入。按比例索要的一一般是5%到10%。教國要從中抽稅25%。這也是教國的主要收入之一。幾百年過去,其他的國家已經意識到了啟蒙知識的重要性,但教國已經把這個行業徹底吃透了。形成了難以逾越的行業壁壘。除非是教會他們甚至開創了類似補習班的業務,試圖擠壓商業學校的辦學空間。特別擅長某個專業知識的智識,會在每年的某幾個月,在某處開展臨時訓練班,不論身份地位、隻要交錢就能上一而人們還是下意識的相信這些免費辦學的教土。因此同樣的教學水平和收費標準下,這種另類的“補習班”遠比商業學校要來的火爆。這種底層知識的壟斷,便是所羅門教國的主要盈利來源。他們不管各地方的大學…因為想要上大學的人,總要先上他們的教會學校。甚至就算是大國的君主,每過兩年也要帶禮物去教國拜訪。反正也隻是給個麵子而已一教國解散了所有常駐軍。隻留下了治安部隊,至他們的糧鐵煤油等產物基本都是依靠進口。其他的國家自認也沒有怕他們的必要。因為義務教師投放契約。他們也不能輕易攻擊教國;而教國也高裕不到哪裏去。甚至可以說相當貧5,也沒有那個能力給他們搞事。
因而在維持了三百年的戰亂中,教國反而是唯一塵不染、 沒有任何人攻擊的聖地一這正是因為他們的中立性質。而…他們這是要不再中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