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啊,”趙美琪笑道,“不過首先,你的把自己的‘反向教育’理論係統化,而不是靠直覺和經驗。”

李四撓撓頭:“這……我可能需要你的幫助,畢竟你才是專業人士。”

趙美琪眨眨眼:“這是在邀請我合著一本書嗎?”

“當然!”李四拉住她的手,“咱們的《超能爸爸與學霸媽媽的育兒秘籍》,絕對暢銷!”

兩人相視而笑,討論著書的構想。就在這時,李四的手機響了,是李飛發來的消息。

“爸,我看了你今天的直播,超級棒!那個‘光榮失敗日記’我們‘創新學習聯盟’也可以用!”

李四回複:“好啊,但記的根據不同孩子調整方法。對了,之前說的校級推廣怎麽樣了?”

李飛回複:“校長已經同意了!下周一全校大會上,我要代表聯盟做演講!爸,你能幫我看看演講稿嗎?”

李四看著兒子的消息,曾幾何時,那個需要他手把手教導的小男孩,現在已經能夠自信的站在全校師生麵前分享自己的理念了。

“當然,爸爸很樂意幫忙。”

放下手機,李四對趙美琪說:“看來,我們的‘反向教育’不僅影響了直播觀眾,連李飛也在學校推廣類似的理念呢。”

趙美琪笑道:“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啊。不知不覺中,你已經影響了很多人,包括自己的孩子。”

李四點點頭,內心充滿感動。他突然明白,無論是“反向教育大擂台”還是出書計劃,或者李飛的“創新學習聯盟”,這一切都是他從單純搞笑主播向真正的教育者轉變的一部分。

三周後,李四的直播間再次熱鬧起來。今天是“反向教育大擂台”的複盤日,觀眾們都迫不及待想知道三位家長實踐“反向教育”的成果。

“各位老鐵們,大家晚上好!”李四精神飽滿的向鏡頭招手,“今天是我們約定的複盤日,三位上期嘉賓都已經到場,讓我們來看看這三周的‘反向教育’效果如何!”

鏡頭拉開,張總、王老師和劉女士依次入座。與三周前相比,三人的神情明顯輕鬆了許多。

【期待!】

【三位家長表情變化好大】

【感覺有好消息】

【四爸這期肯定要火】

“先請張總分享一下,和兒子一起玩遊戲的策略效果如何?”李四開門見山的問道。

張總溫和的笑了笑,這次出現時的嚴肅形象形成鮮明對比:與他第一次出現時的嚴肅形象形成鮮明對比:“說實話,剛開始很不適應。第一次讓兒子教我玩遊戲時,他驚訝的下巴都要掉了,以為我是在測試他。”

“但當他確信我是真心想學後,態度立刻變了。你們猜怎麽著?他變成了一個超級耐心的‘老師’!解釋遊戲規則、操作技巧,都講的頭頭是道。”

【哈哈哈,孩子變老師了】

【這反轉我喜歡】

【果然叛逆是針對權威的】

張總繼續道:“按照李四的建議,我設立了遊戲競賽製度。剛開始幾天我完全是被虐的份,但第一周結束時,我贏了一次。我提出的要求很簡單——希望他能教我一些遊戲中的英語術語。”

“你們猜怎麽著?他不僅教了我遊戲術語,還順便複習了自己的英語單詞!而且,通過遊戲,我們開始有了更多共同話題,父子關係明顯改善。”

“最神奇的是,到了第二周,他自己提出了一個新規則:遊戲時間控製在每天兩小時以內,超出時間反而影響遊戲水平。這完全是他自己意識到的!”

李四欣慰的點點頭:“看來,通過加入而非抵製,你不僅沒有讓兒子更沉迷遊戲,反而幫助他建立了自律意識。”

張總感激的說:“是的,現在他不僅主動控製遊戲時間,學習成績也在回升。最重要的是,我們之間的交流多了,隔閡少了。說實話,我自己也從遊戲中學到了不少東西,甚至開始理解為什麽這一代孩子這麽喜歡電子遊戲。”

【太神奇了】

【原來關鍵是理解】

【我也要讓我爸試試】

【張總:我竟然在一個遊戲裏找回了兒子】

李四轉向第二位嘉賓:“王老師,‘光榮失敗日記’的效果如何?”

王老師興奮的從包裏拿出一本精美的筆記本:“這就是我和女兒一起製作的‘光榮失敗日記’!效果超出了我的預期。”

他翻開筆記本,裏麵貼滿了照片、圖畫和文字記錄:“第一周,我主動分享了自己最近一篇被期刊拒絕的論文,講述了我如何從審稿人的意見中發現問題並改進。女兒起初很驚訝,因為在她印象中,爸爸總是‘無所不能’的。”

“慢慢的,她也開始記錄自己的‘失敗’——第一次嚐試編程遇到的困難、畫畫時失誤的線條、做蛋糕時放錯配料等等。每”

王老師的聲音變的柔和:“最讓我驚喜的是,上周她主動報名了學校的科學競賽。當我問她為什麽突然願意嚐試時,她說:‘反正失敗了也可以寫進日記,還能和爸爸一起分析原因,挺有意思的!’”

【這個方法太棒了】

【把失敗變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王教授這招我要學】

【孩子:原來失敗也可以很光榮】

李四點點頭:“看來,通過擁抱失敗而非避免失敗,你成功幫助女兒建立了積極的思維模式。”

王老師感慨的說:“是的,而且我自己也從中受益匪淺。作為科學工作者,我知道失敗的價值,但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我卻常常過分強調成功。這次經曆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李四最後轉向劉女士:“劉女士,‘撤退而非追擊’的策略效果如何?”

劉女士深吸一口氣:“說實話,第一周特別煎熬。我習慣了每天追問兒子學習情況、交友情況,突然不問了,感覺很不適應,總擔心出什麽問題。”

“但我還是強迫自己堅持下來,給兒子足夠的空間。同時,我開始重拾自己的愛好——烘焙和園藝,甚至參加了一個單身父母互助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