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一年後,李四的直播間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綜合性的家庭教育平台,不僅分享育兒經驗,還提供科學教育、親子活動和家庭心理健康等多方麵的內容。
李甜已經會說簡單的句子,能獨立走路,還展現出了對音樂的濃厚興趣。
李飛和劉浩的友誼更加深厚,兩人一起創辦了學校的“創新實驗室”,吸引了許多誌同道合的同學加入。
一天晚上,李四在結束直播後,收到了一封特別的郵件。
是一位全國知名的教育專家,邀請他參與編寫一本關於創新教育的書籍,分享他作為父親和教育工作者的經驗和理念。
“美琪,你看這個,”
李四把郵件轉給妻子,“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趙美琪讀完郵件,微笑著說:“這是對你努力的認可。”
李四搖搖頭:“這不僅僅是我的功勞,尤其是你,給了我和孩子們最需要的專業指導和情感支持。”
趙美琪溫柔的笑了:“那麽,你打算接受這個邀請嗎?”
李四望向客廳,李飛正專注的組裝一個新的科學套件,李甜在一旁小心翼翼的遞給哥哥需要的零件,兩個孩子合作的默契而和諧。
“我想我會接受,”
李四輕聲說,“不隻是為了分享我們的故事,教育的本質,是啟發而非灌輸;是引導而非控製;是點燃孩子內心的火花,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光芒。”
這大概就是為人父母的最大幸福——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爸爸!快來看!我做出來了!”
李飛興奮的聲音打斷了李四的思緒。
“來了,讓爸爸看看你的新發明!”
李四大步走向孩子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李四接受了教育專家的邀請,開始籌備那本關於創新教育的書稿。
這個過程中,他不僅係統的梳理了自己的育兒經驗,也深入研究了大量教育理論和案例,力求讓書籍既有實用性又有理論深度。
“你寫的如何了?”
一天晚上,趙美琪端著兩杯咖啡,走進書房。
李四揉了揉眼睛:“有點難。不是知識不夠,而是太多了。怎麽把複雜的教育理念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確實需要功力。”
趙美琪把咖啡放在桌上,看了看李四的草稿:“這段寫的不錯,用李飛和劉浩的案例來解釋內在動機的重要性,很有說服力。”
“謝謝,”
李四喝了口咖啡,“對了,明天我們要錄《小創客大未來》的季終特輯,你能一起去嗎?”
“當然,我已經安排好了,”
趙美琪說,“媽也答應照顧甜甜,不過她說要把直播設備搬到她家,好讓甜甜在直播裏和粉絲打招呼。”
李四笑了:“媽現在比我還熱衷直播,真是變化大啊。”
正說著,手機提示音響起,李飛發來了一條信息:“爸爸,我和劉浩寫完了明天的演講稿,你能幫我們看看嗎?”
李四回複:“當然,現在發給我吧。”
很快,一份文檔發了過來。
李四和趙美琪一起閱讀,不時點頭或討論修改建議。
“他們進步真快,”
趙美琪感歎道,“不僅想法成熟了,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李四點點頭:“看來參加《小創客》節目確實給了他們很多鍛煉機會。比起一年前,李飛現在的邏輯思維和溝通能力強多了。”
《小創客大未來》的季終特輯如期錄製。
節目組在一個科技館搭建了特別舞台,邀請了教育界、科技界的專家和數百名觀眾現場觀看。
李飛和劉浩作為“小創客聯盟”的代表,登台分享了他們一年來的創新曆程和成果。兩個小男孩站在聚光燈下,自信的講述著他們如何從一個簡單的紙飛機項目,發展到現在正在申請專利的“多功能環保飛行器”。
“我們的項目靈感來自傳統紙飛機,但融合了現代科技,”
李飛對著麥克風說,“我們使用可降解材料代替普通紙張,增加了太陽能電池板提供動力,還設計了一個微型傳感係統,可以在飛行過程中收集空氣質量數據。”
劉浩補充道:“這個項目不僅是一個玩具,我們希望通過這種低成本、易操作的裝置,讓更多人了解自己周圍的空氣狀況,提高環保意更是一個環境監測工具。”
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節目的另一個環節是“創新育兒經驗分享”,李四作為特邀嘉賓,和其他幾位創客家長一起討論如何在家庭環境中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
李四在台上分享,“而不是強加我們大人的想法。比如李飛對飛行的興趣,最初隻是折紙飛機的遊戲,但當我們給予支持和引導,而不是否定或限製時,這個簡單的興趣就逐漸發展成了一個有深度的科學探索。”
另一位家長,一個科技公司的高管,表示讚同:“是的,很多時候我們大人容易陷入固定思維,認為某些活動是‘浪費時間’,而另一些活動才是‘有價值的’。
但創新恰恰需要打破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
趙美琪也被邀請上台,從教育專業的角度補充:“研究表明,孩子的創造力在4-5歲達到第一個高峰,然後可能因為傳統教育的約束而逐漸下降。所以我們的挑戰是,如何在保證必要知識學習的同時,不扼殺孩子與生俱來的創造力。”
節目錄製非常成功,不僅獲的了現場觀眾的熱烈反響,播出後的收視率也創下了新高。
社交媒體上,#小創客大未來##創新教育##李飛劉浩的飛行器#等話題持續熱門,引發了廣泛討論。
然而,隨著節目和李四一家的持續走紅,一些意想不到的壓力也隨之而來。
一天早晨,李四正在廚房準備早餐,趙美琪急匆匆的走進來,表情嚴肅:“老公,有件事情我必須告訴你。”
李四關掉爐火:“怎麽了?”
“昨天李飛的班主任林老師打電話來,說最近班上有幾個孩子開始模仿李飛的行為和言談,甚至有家長給孩子報名了各種科技創新課程,希望孩子能‘像李飛一樣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