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的心態,其實也不難理解。

他初戰大敗,非是能力不足,隻是犯了輕敵大意的毛病。

他與皇甫嵩匯合後,已經深刻的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而被圍在長社這段期間,他也冷靜思考,想好了對敵之策。

正是火攻偷營。

卻沒想到,就差一晚上的工夫,他這計策,卻被別人提前用了。

然後計策成功,黃巾軍大敗。

朱儁自然心中毫無欣喜之意。

功勞被搶了,到時無法與他初戰大敗功過相抵這都放一邊。

朱儁心裏那一口氣出不來啊,這本應是他親自報仇的機會啊。

他心裏那個複雜,那個憋悶……他沒一上來就給曹操甩臉子,就算他夠沉穩,有涵養了。

而曹操也不是以前第一次當官時的愣頭青了,而且他心思敏銳,很容易就猜到朱儁的心思。

但他不後悔,再來一次,他還是要先出手。

朱儁需要功勞,他曹操就不需要嗎?

能憑本事博取功勞,為什麽不搏?

功勞先拿到手,你要想要,咱們還可以商量,這不比求人家分潤功勞強?

所以朱儁的淡然態度,曹操一點都沒計較,也淡然的回複,自己是朝廷派來的騎都尉,帶人來支援長社,今後就在朱將軍、皇甫將軍麾下效力了。

隻說這個,卻隻字不提戰事,那意思就很清楚了,我雖然搶了這個功勞,卻不是要越俎代庖,今後剿匪還是兩位將軍說了算。

至於這次功勞,還有剿匪流程究竟怎麽說,大家今後就是自己人了,什麽事情都可以商量。

朱儁也是起於微末,寒門出身,從底層一步步爬到朝堂,直到現在封侯拜將,為官之道,自然比曹操更精通。

既然曹操表現出了合作的態度,朱儁自然也壓下心思,以戰事為先。

他將曹操帶到城中,與皇甫嵩一起商討,決定趁熱打鐵,發動全部人馬乘勝追擊,定不能讓波才沿途收攬亂軍,要最快速的將他斬殺,然後迅速清理潁川、南陽等郡的黃巾匪患。

他們卻不知道,波才已經不能再召集任何人了。

波才帶著三百精銳,夜色中急急而奔。

前方正好有一個小樹林,而波才是真的累了,他那組陣之法,並非他自己的,而是大賢良師張角給他的一張符篆,讓他可以激發自身氣血潛力,並且讓那三百大賢良師給他的黃巾力士,與他氣血相連。

也就是此法不但難以控製,猛然爆發,根本無法駕馭力量。

而且極為耗費氣血潛力,爆發時勇猛無比,爆發過後卻會虛弱一段時間。

而且還是一次性的,隻能用來保命。

爆發過後,波才氣空力盡,跑了三十幾裏,見到小樹林,再也忍不住了,帶人入林之後,一屁股坐在地上,汗流浹背,氣喘如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