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被三清收入門中,有更好的發展,也可更好的回饋人族,若其心中就是這麽想的,阻攔便會被認為阻其機緣,即便可能其並無機緣,又何必呢?”

“但我總擔心不做限製,全都跑去昆侖山,且不說若無機緣,會浪費大量資源和時間,人族也會因此失去保護,若此時有妖族侵犯人族,我等如何防範?”

“那何不將你的疑慮,向眾人說清楚,讓眾人一起做出決定?”

“這……”

苦行者每次給人族提供意見,不論是誰,他都不會給出明確的答案。

他隻會告訴人們,認清自己的想法,明見自己的欲望和感情,讓心靈清澈平靜,再好好的思考問題。

並要考慮他人的感受,參考他人的意見。

如此,隻要是得出有利於人族的結論,隻要是沒有迷茫的決意,都可以去執行。

苦行者隻會幫助人族平靜心靈,明心見性,引導向善之念,從不會幹涉具體的想法和形為。

人,不可以隻靠自己。

人族,卻隻能靠自己。

“……多謝尊者指引,我想我知道該如何做了。”

陽初需要這樣的指引,每次與苦行者談話,他都會放下躁動的心,獲得平靜。

但很多時候,他也覺得,他很想要得到確定的答案,很想要實際的幫助。

“陽初,我要走了。”

“尊者又要去遊曆各族嗎?”

苦行者不是隻留在這個人族最初的聚集地,而是遊曆西州,為每一個迷茫的人族開悟。

“嗯,但之後,我要苦行天地間,渡眾生迷茫苦厄。”

“啊?尊者要離開了?!”

苦行者對人族沒有實際上的幫助,沒幫人族摘過一根靈草,沒幫人族打過一隻妖獸。

但對於人族來說,苦行者卻在他們困難的時候,給予指引,迷茫的時候,給予開釋,便如心靈上的一盞明燈。

“陽初,我離開了,我的道仍在這裏,若有緣,自會再相見。”

“……恭送尊者。”

苦行者雙掌合十,然後走出帳篷,便如凡人一般,徒步而行。

體凡人之苦,見凡人性情,人性之善,便為佛心。

不久之後,便有人族修士前往中州昆侖山。

陽初沒有阻攔,隻是尋找誌同道合的修者,繼續守護人族,那些沒了修士的部族,被他們接納收容。

人族百萬之眾,此間諸多事情,不必細表。

但說幾個人族修士結伴去了中州,抵達昆侖山,一見那無字石碑,就大吃一驚。

因為他們在那石碑上,竟看見了符篆。

便有一修士,周身氣機鼓**,竟引來劫雲匯聚,渡過二九雷劫,竟晉升大羅金仙了。

這可奇了,關注這石碑的修者,雖說各有所悟,卻也隻是有一些靈感而已,看過石碑的太乙金仙,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可沒見哪個看得遭雷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