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溝界碑附近,又多了一座小小墳塋。
阿布拉江大爺說,沒出生的孩子要埋在父輩腳邊,讓長輩帶著認回家的路。
聽完那個說來話長的故事,他用短刀同霍雁行一起挖開凍土。春天的泥土散發出清新的氣息。薑南拿出倪女士給古麗準備的衣服,一件件疊入土穴。
從孩童到中年的尺寸,像是要把錯過的歲月都縫補進去。山風吹拂,輕薄的棉布和艾德萊斯綢揚起邊角,宛如花瓣在陽光下舒展。
倪女士唱的搖籃曲低沉溫柔,伴隨一捧捧土壘成方包。最後一捧土蓋上小墳堆,阿布拉江大爺摘下頭上的吐馬克,輕手輕腳覆在微微隆起的春泥上。
他說古麗太小,會被厚重的石板壓住,要好好挑選一塊石頭作墓碑。在那之前,就讓這頂黑羊羔皮縫製的帽子陪伴孩子。
老人用塔吉克語念了很長一段話,薑南隻聽懂反複出現的“古麗”、“阿米爾”和“萊麗古麗”。
裝石頭的小荷包留在了阿米爾的墓碑上。
阿布拉江大爺很欣慰:“萊麗古麗她還記得,這是我們塔吉克人的傳統。阿米爾一定很高興。”
薑南看著陽光下閃耀的石頭,想起在塔什庫爾幹,石頭“永恒不變”的含義。
臨告別時,她問阿布拉江大爺:“阿米爾有沒有告訴過你,他們是怎麽認識的?”
“有一年兵團的演出隊上了高原,阿米爾幫忙帶路,那姑娘就坐在他牽的犛牛上。回家他就告訴我,他遇見了他的古麗碧塔。”
阿布拉江大爺沉沉歎息:“這就是命運。”
鷹笛又響了起來,是另一支熟悉的旋律。
薑南在心底默默分辨:
是——
如今見到人間的仙女,
我是多麽幸福。
古麗碧塔,古麗碧塔,
把我的心兒獻給你。
還是——
花兒為什麽這樣鮮?
為什麽這樣鮮?
哎,鮮得使人,鮮得使人不忍離去,
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來澆灌。
古老的塔吉克民謠,輕得像一聲歎息,又重得像一生的誓言。
山風驟急,吹散薑南沒忍住的淚滴。她在山邊回頭最後望了一眼——兩座墳塋沉睡在夕陽下,靜靜等待最後的團圓。
這一幕她沒有拍照。有些畫麵,更適合留在心裏。
回到喀什,交到倪女士手中的,除了現場的照片和視頻,還有一塊石頭。
“從阿米爾和古麗的墓旁撿的。”薑南輕聲說,“阿布拉江大爺說,戀人們互相贈送石頭,表達對愛情忠貞不二,是塔吉克人的傳統。”
倪女士她顫抖著接過石頭,珍重地把它貼在胸口,仿佛那是什麽無價之寶。
“告訴……告訴我全部的過程。”她哽咽著說,“每一個細節都不要漏掉。”
聽完薑南的講述,倪女士安靜地坐了一會兒,突然說:“我要留在喀什。”
“這把老骨頭上不了高海拔也沒辦法。"老太太繼續說,手指輕輕撫摸那塊石頭,“那就盡量離他們近一些咯。”
她望向窗外若隱若現的雪山輪廓,笑微微的模樣隻能用幸福和安詳來形容。
“好巧。”薑南說,“我也打算留在喀什。可能偶爾會去圖木舒克和其他地方采風,不過這不重要。”
她朝老太太伸出手:“我是個獨立攝影師,誠征一名模特。要求七十歲以上,形象氣質佳,有親和力,銀發優先,按時付薪。考慮一下?”
“把我拍漂亮一點。”倪女士抬起手,緊緊握住她的。
不過老太太並不甘心隻當模特。
當天晚上,薑南就聽見她在視頻電話裏和大侄子說想在喀什開個民宿,或者小咖啡館。
“可以演奏音樂,辦個讀書會什麽的那種。你們手頭有閑錢的可以考慮投資。不回上海。回上海做啥,上海又沒有我的古麗,租金還貴得要死。”
說這些話時,老太太眼睛裏充滿光彩,是前所未有的精神。
看來尋找古麗這趟旅程,終於劃上了不夠完美卻圓滿的句號。
薑南沒有想到,她把故事的結局發布在網上後,居然會引發一場激烈的論戰。
評論區基本分成兩派。
一方認為倪愛蓮這一生充滿遺憾。
“老太太可憐,十五歲就來支邊,把青春獻給新疆,最後得到了什麽?健康垮了,愛人沒了,連孩子都沒有,太不值得了。”
“那個年代有多少人像她一樣,被時代洪流裹脅,付出一切卻得不到回報?可悲可笑!”
“如果當年留在上海,她的人生肯定完全不一樣。”
“現實果然不是童話,一切都沒有意義。”
另一方則被這種犧牲打動。
“她們那一代人就是這麽淳樸,樂於奉獻。這正是現在年輕人缺乏的。”
“心疼阿米爾和古麗,但倪奶奶的人生並不可悲。她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擁有了最純真的愛情,她教過的學生至今還記得她,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幸福。”
“有些人衡量成功的標準太功利了,難道隻有婚姻、財富、子孫滿堂才算圓滿?”
還有熱心網友整理了一個長篇,統計了自五十年代屯墾以來,新疆的發展成果。標題就叫《倪愛蓮們的人生意義,就在這裏!》
眼見討論越演越烈,薑南想和倪女士商量個安撫辦法。找了一圈,才在安靜的後院找到老太太。
隻見老太太坐在石榴樹下的花氈上,用自拍杆架著手機,嘴裏念念叨叨,赫然再給自己錄視頻。
“年輕人,你們總在替我算賬——健康、愛情、孩子,好像少了一樣,人生就虧了。可人生又不是買賣,哪能樣樣都賺?”
“我是失去了很多,但我也得到了很多——我在戈壁灘上種出了莊稼,教過的孩子成了醫生、老師、工人……”
“如果重來一次,我還是會來新疆。不是因為我多偉大,而是因為……這裏我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遇見了我的阿米爾和古麗。”
這條視頻,薑南沒做任何剪輯。盡管畫麵有些晃,聲音收錄也不夠清晰,但這才是最真實的倪女士。她教老太太怎麽注冊賬號,發布視頻,才發現自己的賬號,不知早在什麽時候,就有了一個叫“古麗媽媽”的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