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師正要做江南武林盟主?”

陰山某處,九陰宮宮主,也就是“邪尊”梅逴龍,臨崖而立,山風吹得衣袂飄飄,樣子看上去顯得更年輕了。

“是的。”

回答的人是一位黑衣老者。

這黑衣老者乃九陰宮三公中的“月公”,名叫徐月。

“如果少師正真要做了江南武林盟主,不老聖人不找他的麻煩嗎?”梅逴龍笑問道。

“據屬下所知,這也是朝廷的意思。”徐月說道。

“這麽說,朝廷已經拋棄了日月聖地,而是改為扶持刀劍山莊了。”

“極有可能。”

“嗬嗬。”梅逴龍怪笑一聲,說道,“少師正真要做了江南武林盟主,怕是要大禍臨頭。”

“難道不老聖人會親自去找少師正?”

“不是。”

“請宮主明示。”

“你以前有沒有聽說過君天佑這個人?”

“君天佑!”徐月神色微變,說道,“宮主,你說的這個君天佑,可是那個打敗了‘刀浪子’楚浪的世外高人?”

“他不是什麽世外高人。”梅逴龍笑道,“我以前見過他。這家夥最近很活躍,少師正要是做了江南武林盟主,他一定會去找少師正比武。”

“難道君天佑也想做江南武林盟主?”徐月問道。

“他不但想做江南武林盟主,他還想做整個江湖的武林盟主。”梅逴龍說道。

“沒想到此人這麽狂妄。”

“他是有點狂妄,不過他有狂妄的資格。”梅逴龍說道,“這件事我們暫且不要管。對了,那小子最近有什麽新消息嗎?”

“據探子回報,那小子已經離開竹山幫,想去參加方海天的壽宴。”徐月說道,“不過在去方家堡之前,窮家幫的人把他和無一用請去參加窮家幫大會,說是要讓他們幫忙對付尹九斤那個魔頭。”

“這小子真會玩啊。”梅逴龍笑道,“不好好練功,非要摻和江湖中事。要是我在他身邊,非得揍他一頓不可。”

“宮主揍他那是他的福氣。”徐月說道,“天下之大,能挨宮主拳頭的人,找不出幾個。”

“徐月。”梅逴龍說道,“你這是在拍我的馬屁嗎?”

“是的。”徐月回答道,毫不臉紅。

“好啊。”梅逴龍笑道,“我最近悟出了兩招絕學,你且看清楚了,不要晃眼。”

話罷,梅逴龍陡然飛出,竟是馮虛禦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將要羽化登仙而去。

徐月心神大震,但又不敢錯過這等機會,凝眸細瞧。

待梅逴龍將兩招絕學在半空中施展完畢,落下地來,徐月雖是記下,但隻領悟十分之一。

“徐月。”梅逴龍說道,“我經常告訴你們,段位是死的,人是活的,就算沒有段位,人也可以擁有強大的力量。誰要是把段位當成判斷武功高低的標準,誰就是蠢貨。”

“屬下記下了。”徐月說道。

“隻要你將我傳授給你的這兩招絕學完全學會了,就算遇到‘坐照’高段的絕頂高手,照樣也能與之一爭長短。”梅逴龍說到這裏,話鋒一轉,“好了,你到別處琢磨去吧,我還要在這裏待一會。”

“屬下遵命。”

徐月迅速退去。

等徐月走後,隻見梅逴龍將身一縱,竟是跳下了萬丈深淵,貌似要自殺。

然而不久以後,梅逴龍的身體竟是從深淵底下漂浮上來,呈盤膝而坐之姿,就好像屁股下麵托著一片看不見的浮雲似的。

……

穹窿山,又叫窮隆山,呈北西走向,北高南低,山勢高峻深邃,靈氣逼人,素有“穹窿福地”之稱。

傳說上古仙人赤鬆子,曾在此山取石煉丹,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

其主峰名叫笠帽峰,乃太湖東岸群山之冠。

春秋時期,被後世譽為“百世兵家之師”,尊為“兵家至聖”的孫武,曾隱居於此,並寫了一部“兵學聖典”,也就是《孫子兵法》。

南宋四大名將中的韓世忠,也曾在穹窿山中留下足跡。

穹窿山有一觀一寺。

觀名上真觀。

寺名寧邦寺。

一百二三十年前,也就是元末時期,上真觀遭遇大火,焚燒殆盡。

明初時,穹窿山來了一個老道士,募資修建了一座新的上真觀,殿宇頗多,香火鼎盛,至今已有將近百年。

而今上真觀的觀主名叫茅道淵。

據茅道淵本人說,他是“三茅真君”的後裔。

所謂“三茅真君”,就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師爺,大茅君叫茅盈,二茅君叫茅固,三茅君叫茅衷。

傳說三茅真君當年曾到過穹窿山,修煉數年,並建有茅君殿。

今天是十月初四。

王默在上真觀住了兩天,已把整個觀宇逛遍。

他之所以會住在上真觀,那是因為上真觀的觀主茅道淵與窮家幫的老幫主,也就是林清淺的師父,交情極深。

據王默所知,這上真觀之所以能修複,跟窮家幫有很大關係。

當年那個募資修煉了上真觀的老道士,與楊風乃忘年交,在楊風的幫助下,才能在有生之年建好了上真觀。

從那以後,這上真觀就成了窮家幫弟子時常拜訪的地方,而窮家幫位於江南的九大分舵之一,也是最大的分舵,距離上真觀並不是很遠,也就八九裏的路程。

“老弟。”吃過午飯後,無一用對王默說道,“你想不想去那寧邦寺瞧一瞧?”

王默笑了笑,說道:“能去的話我當想去,隻是姚長老早就跟我們說過,寧邦寺的僧人以前與上真觀的道士有過不快,我們要是去了寧邦寺,恐怕會引起誤會。”

“怕什麽?”無一用說道,“這穹窿山又不是一家獨大,人人都能進出。我們不是上真觀的道士,寧邦寺的僧人絕不會把我們當敵人。”

王默想了想,說道:“好吧。”

當下,王默與無一用,加上郭勝和田義,從上真觀裏出來,一起朝寧邦寺所在的山峰過去。

四人均是習武之人,腳程奇怪,不一會兒,便已跋山涉水,來到了寧邦寺附近。

這寧邦寺與上真觀一樣,毀於元末。

後來到了永樂年間,距今大概六十來年,有個名叫慧善的大師,在善人的資助下,修建了新的寧邦寺。

與上真觀比起來,寧邦寺要小得多。

此寺依山而建,四周森林茂密,古樹參天,遠眺隱約可見,倒像是一位隱者。

四人尚未靠近寺門,隻見十多個江湖中人朝寧邦寺過來了,內中倒有幾個高手。

王默本不在意,可當他看清楚那幾個高手中的一位時,心頭不由吃了一驚:“這位老哥怎麽會在這裏?他不應該是躲起來嗎?萬一被外人看到了,豈不是要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