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雲鶴將王默帶進茅屋,請王默坐下,也不知從哪裏找來了一個茶壺,泡上一壺,給王默倒上一杯茶以後,就忙自己的事去了。

王默聽到茅屋後院有動靜,本來想出去瞧瞧祁雲鶴到底在忙些什麽,可是祁雲鶴出去的時候曾告訴他過,要他隻管待著便是,倘若覺得無聊,就在屋中走走。

所以,他就沒有出去,而是等著。

半響,祁雲鶴從後院端來了熱氣騰騰的飯菜,香味甚濃,可知祁雲鶴廚藝不錯,經常親自下廚。

很快,祁雲鶴拿來了一壺酒,給王默滿上一杯,說道:“這是我叫人特地從紹興府帶來的極品女兒紅,十分珍貴,你嚐嚐。”

王默原本酒量不怎麽樣,可是祁雲鶴身為武林前輩,如此盛情招待,他要是不多喝兩杯,未免說不過去,所以就在祁雲鶴的注視下喝將一杯女兒紅全都喝了。

祁雲鶴何等眼神,見他喝得有點勉強,不像是江湖上那種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漢子,就哈哈一笑,說道:“看你喝得有點難受,我就不勸你了。你想喝就繼續喝,不想喝的話就吃菜。”

話罷,一仰首,把自己的杯中酒喝幹了,然後自倒一杯,這才問王默道:“你以前沒有聽說過高麗麽?”

王默搖搖頭,說道:“沒有。”

“那我告訴你,高麗是一個國,位於關外……”祁雲鶴說到這裏,見王默仍是一臉不解樣子,就幹脆說道:“反正高麗是一個國,很早的時候,就臣服於中原王朝,是中原王朝的屬國。

據我所知,許多年以前,高麗有三國,分別叫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之間打來打去,都想統一其他兩國。

後來高句麗出了一個大將,名叫王建,自稱是中原人的後代,而且還是來自於皇室。

此人擁兵自重,將高句麗的王給殺了,自己做了王。

十多年後,他發大兵,將其他兩國,也就是新羅和百濟,全都滅了,終於統一了高麗。

這個王建就是高麗國的開國國王,被高麗王室尊為太祖。

高立國建立於中原王朝的五代十國時期,距今大概有五百五六十年,也不知經曆了多少君主,先後向中原王朝稱臣,深受中原文化影響,可以說是中原王朝的小弟。

本來高麗國的國王一直姓王,乃王建的後裔,可是距今八十多年前,高麗國出了一個相當厲害的人物,名叫李成桂。”

王默聽到這裏,不由心想:“難道這李成桂跟高麗國的開國國王王建一樣,起兵將高麗國給推翻了?”

隻聽祁雲鶴說道:“這李成桂出生於元末,父親是元朝的一個千戶。他二十來歲的時候,中原爆發大亂,各地群雄並立,烽煙四起,元廷忙於鎮壓起義的紅巾軍,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管東北。

那一年,高麗國王,名叫王顓,見有機可乘,出兵向北擴展領土,李成桂的父親原本是高麗人,就做了高麗國的內應,幫高麗軍隊攻占了元朝一個名叫雙城總管府的地方。

由於李成桂的父親在這次軍事行動中立下了大功勞,就被王顓封為萬戶兼兵馬使,地位比以前高多了。

沒幾年,李成桂的父親死了,李成桂便繼承了父親的職位,當時也就二十五六歲的樣子,算得上年輕有為。

隔年,李成桂成名的機會來了。

這一年的年底,有一支數萬人的紅巾軍,一路殺到了高麗國,並想要攻占高麗,嚇得王顓急忙派調派了二十萬大軍應戰。

當時的李成桂,手底下隻有兩千兵力,可他仗著武功高強,悍不畏死,率眾與紅巾軍死扛,終於一戰成名,立了大功。

此後,李成桂屢立戰功,成為了高麗國極有權勢的大將,雖不敢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就連高麗國王,有時候也得要聽取他的意見。

那一年,李成桂三十多歲,與高麗一個姓崔的重臣聯手,將高麗一幫權臣給幹掉了。事後,李成桂做了高麗副國相,地位僅次於做了高麗國相的那個崔大臣。

此時,大明國建立已有二十餘年,朱元璋下了一道聖旨宣告天下,凡是前元的領土,都必須歸大明所有。

於是就在當年,大明朝廷計劃在雙城總管府的原址上設立一個衛所,取名為鐵嶺衛,並事先派使者通知高麗國,要高麗國王盡快將此地歸還於遼東,不得有誤。

這時候的高麗國王已不是王顓,乃是王顓的兒子,名叫王禑。

此人不甘心讓出土地,就與我剛才說的那個崔國相密謀,打算派兵與大明朝廷對著幹,甚至還想侵略遼東。

李成桂得知此事以後,極力反對,認為此舉會給高麗帶來滅國之險,然而王禑與崔國相不聽,非要派兵不可。

崔國相老謀深算,就在出兵前夕,卻讓李成桂做了軍中第二號人物,名為右軍都統使,至於第一號人物,也就是左軍都統使,則是由一個名叫曹敏修的大將擔任。

崔國相的這個計劃原本可以防止李成桂造反,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曹敏修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和大明軍隊開戰。

不久,李成桂與曹敏修率軍到了一條名為鴨綠江的大江邊,駐軍在江心的一個大島上。

兩人見江水滔滔,涉水困難,將士個個有氣無力的樣子,都是動了退兵之念。

然而軍國大事豈是兒戲,真要就這麽退兵,肯定會被殺頭。

兩人商量了一個晚上,聯名上書高麗國王,說全軍士氣低沉,實在不宜出戰,請求允許撤軍。

可是崔國相不答應,非要讓他們進軍不可,否則就要軍法處置。

這麽一來,就把李成桂和曹敏修惹惱了。

兩人本是武將出身,最討厭別人指手畫腳,既然有了火氣,當然不會按兵不動,而是率軍返回高麗王都,打出清君側的旗號,抓了崔國相,逼令王禑流放崔國相。

不久,兩人被封為左丞相和右丞相,一起執掌高麗國政,權傾朝野,王禑見了他們,也不敢露出不滿之色。

王禑不甘心當傀儡,就暗中布置了八十多個武功高強的太監,想要刺殺李成桂和曹敏修。

結果那八十多個太監一去不回,從此不見蹤影。

沒過幾天,王禑就被李成桂和曹敏修逼宮退位,做了太上王,被軟禁在一座島上。

此時的李成桂,大權在握,已有當高麗國王的野心。

可是他有個心腹之患,那就是曹敏修。

王禑退位的時候,李成桂曾想立一個名叫王瑤的高麗王孫為新王。

但最後當上新王的人名叫王昌,乃王禑的兒子,不到十歲,就是被曹敏修扶植上位的。

自古以來,做大事的人往往城府都很深。

對於此事,李成桂心中雖然不滿,但口中沒說什麽。

然而僅僅過了一個月,李成桂就利用言官彈劾曹敏修,借王昌的名義將曹敏修流放。

當然,曹敏修不是等閑之輩,無論朝中還是軍中,都有他的不少心腹,他之所以會被流放,也是一種策略,叫以退為進。

果然沒過多久,他就官複原職,回到了王都,並與李成桂展開了最後決戰。

一個月後,這場決戰最終由李成桂勝出,曹敏修成了階下之囚。

從此,李成桂獨攬大權,節製高麗軍政,無人能與之比肩,與高麗國王沒什麽區別。

第二年,有幾個大將原本是崔國相的族黨,在崔國相被流放,乃至被殺以後,一直想要除掉李成桂。

這一年年底,他們偷偷跑去見被軟禁的王禑,說是願意聽王禑號令。

王禑正愁無人可用,就拿了一把貼身寶劍給他們,說是可以當做信物,讓他們憑此劍去某個地方找一個絕世高手,隻要那個絕世高手到了高麗,就能殺了李成桂。

誰曾想,那幾個大將之中,有個姓郭的人,竟然出賣了王禑,將此事密告李成桂。

李成桂得知此事以後,自然是火冒三丈,便借機廢掉了王昌,並宣稱王禑、王昌父子並非高麗王室出身,而是一個名叫辛旽的兒子和孫子,本名應該叫辛禑和辛昌……”

說到這裏,祁雲鶴微微一頓,然後笑問道:“你可知道這個辛旽是什麽人?”

“他是什麽人?”王默問。

“此人是個和尚,自幼出家為僧,法名叫做‘遍照’。據說此僧精通異術,武功之高,乃當時高麗的三大高手之一。”

“既然他自幼出家為僧,為什麽會有兒子呢?”

“你以為和尚不能娶妻生子?”

“難道可以?”

祁雲鶴笑了笑,問道:“你聽說過扶桑吧?”

王默說道:“晚輩聽說過。”

祁雲鶴道:“扶桑這個國度的和尚就可以娶妻生子。當然,不是全部,而是某些。這些和尚跟普通人沒什麽區別。”

王默聽後,不覺訝然。

在此之前,他本以為天下的和尚都是要守清規戒律的,要是有人犯了,便等於是褻瀆了佛祖,會被逐出佛門,不得為僧。

原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扶桑的一些和尚竟可以娶妻生子!

“說起這個辛旽,不但武功高強,而且還是高麗國的一代權臣,曾經顯赫一時,與高麗國王平起平坐。說他好話的尊他為‘聖人’,說他壞話的罵他為‘妖僧’。

傳說此人年輕時曾到中原拜師學武,後來回國,遇到一位將軍,被這個將軍驚為天人,留在府中好吃好喝供著。

有一日,那個將軍把辛旽介紹給高麗王,也就是王禑的父親王顓。奇怪的是,王顓見了辛旽,居然把辛旽當成了救命恩人。”

“救命恩人?”王默愣了愣,問道,“難道他們兩個以前見過?”

“對,他們是見過,而且就在昨晚。”祁雲鶴麵上露出一種怪笑,說道,“不過是在夢裏。”

“夢裏?”王默愕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