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

什麽是心態?

心態就是一個人對待萬事萬物的態度。

一個人的心態好不好,取決於他的選擇。

生而為人,有得有失,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選擇總歸在自己手裏。

哪怕是被迫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我師父與你都是少宗聖的好友,但你們在少宗聖去世之後,卻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天隱刀說道,“我師父最後一次來刀劍山莊,本想規勸少蒼天,可少蒼天不但騙了他,還設計害他。我師父對此人心灰意冷,選擇了任其自生自滅。而你呢,明明發現少蒼天做得不對,卻相信他能改過自新。”

“少蒼天確實做過一些錯事,但不足以定他死罪!”上官雄說道。

“其實,我並不知道少蒼天做過什麽錯事,但既然連你都這麽說,那就證實我師父臨終前說的一些話不無道理。”天隱刀說道,“我問你,你當初為什麽要答應少蒼天留下來?”

“我與少宗聖情同手足,少蒼天就是我的侄兒,我為什麽不能留下來?”

“如果當年你沒有在劍術上擊敗少蒼天,你會留下來嗎?”

上官雄聽了,卻沒有回答。

“那便是了。”天隱刀說道,“我師父與你一樣,雖然都是少宗聖的好友,可隻要是人,都有私心。你們都與少宗聖比試過,並輸給了他。

少宗聖一死,就算你們以後的本事超過之前千萬倍,也不可能再與少宗聖比試一次。

這是你們的遺憾,也是你們的心病。

好在我師父臨死之前,想通了這個道理,笑自己愚不可及,獲得了解脫。”

王默聽到這裏,隱隱猜到了什麽,不由說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天隱刀點點頭,說道:“是的。我師父死後,這麽多年來,無論是我的幾個師兄,還是我本人,都恪守師父遺命,不刻意去爭名爭利。

要不是我當年實在看不下去,出手打跑了幾股為禍百姓的海盜,又做了幾件也算俠義的事,相信我也會與我的幾位師兄一樣,在江湖上寂寂無名。

上官雄,你看似不把名利放在心上,但實際上呢,當少蒼天輸給你後,你的心態就發生了改變。

你已不可能再找少宗聖較量,所以你隻能將遺憾,或者說是一種不滿,施加於整個刀劍山莊。

你答應留下來不是因為你把少蒼天當做侄子,也不是為了刀劍山莊,而是要享受一種虛榮……”

“胡說八道!”上官雄怒叱道,“我打敗少蒼天的事除了我和他之外,知道的也就數人。”

“這正是少蒼天的高明之處。”天隱刀說道,“什麽是梟雄?少蒼天就是。我問你,你什麽時候打敗少蒼天的?”

“那一年,我九十六歲,他六十六歲。”上官雄倒也爽快,直話直說。

“據我所知,少蒼天的巔峰根本不是六十多歲,而是七十多歲。”天隱刀說道。

“是嗎?”上官雄微微一怔,“你怎麽推斷的?”

天隱刀說道:“我雖然沒有見過少蒼天,可我對武林形勢並非不聞不問。刀劍山莊自少宗聖開創以來,隻有一個巔峰,那便是七十年前。

七十年前,‘海皇’孫波已死,盧隱尚未形成氣候,四海群龍無首,一片散沙。

少林、武當號稱武林泰山北鬥,向來以正義而自居,自是不會獨霸武林。

皇老閣自創立以來,就從來沒有做過老大,一直位列末席。

而那個時候,日月聖地在不老聖人的領導之下,雖仍號稱武林第一,可從武林地位上來說,他是比不上少蒼天的,直到少蒼天過了八十歲,處於半隱狀態,不老聖人才真正算得上是武林第一人。

而整個天下,朱棣登上帝位沒幾年,急需拉攏武林勢力為他穩固江山。

杭州距離南京不是很遠,都在江南境內,如果我是皇帝,我也會選擇刀劍山莊。

那時候的刀劍山莊,風光無限,勢力最大之時,少蒼天足以稱得上‘江南武皇’,除了應天府,江南所有府境,刀劍山莊的人,哪怕是個下人,都能橫著走。

我相信那時候的少蒼天,武功之高,也正處於頂峰。

然而沒幾年,尤其是少蒼天過了八十歲大壽以後,突然宣布要閉關修煉,刀劍山莊因此由向外擴張之勢轉為內守。

江湖傳言,這是少蒼天的變通之術。

但我寧願相信這是少蒼天觸犯了天威,也就是得罪了皇帝,不得不放棄擴張勢力。

一個武林勢力再怎麽強大,又怎麽能與朝廷對抗?”

王默聽了這話,不由暗想:“此老最後這句話難道是說給少冬兒聽的?”

果然,隻聽少冬兒冷冷說道:“天隱刀,你認為我不能做武林女皇?”

天隱刀望了她一眼,淡淡說道:“丫頭,我一眼就看出你魔功了得,但你想要成為武林女皇,怕是還不夠資格。”

“難道當今武林還有人能夠擊敗我?”

“你想要成為武林女皇,可不僅僅隻是成為武林第一人那麽簡單。”

“為什麽?”少冬兒確實不懂。

“你聽說過天魔女嗎?”

“我師父跟我說過。”

“你自認可以擊敗天魔女?”

“隻要她敢現身,我就一定能擊敗她!”

“哈哈。”天隱刀大笑,但不是嘲笑,說道,“丫頭,我很佩服你的勇氣。你要是擊敗了天魔女,你就是天下第一女強人,沒有一個女子能打得過你。但據我所知,天魔女可不是宇內最強。”

少冬兒皺眉道:“天下還有比天魔女更強的人?”

天隱刀目光一掃,緩緩說道:“一道一佛一儒家,三百年來不爭他,三教九流本無別,太浩萬法歸王下。”

眾人聽了,都是不解其意。

唯獨上官雄一人,神色顯得特別古怪。

王默暗想:“太浩萬法歸王下,難道太浩就是指太浩真人,而萬法就是萬法老祖?”

“他們……”上官雄張了張嘴,竟是有點膽怯,“他們都還活在人間?”

“我不清楚。”天隱刀說道,“我隻知道早在我沒有出生之前,我所說的這段話就已開始在江湖上流傳。”

“不!”上官雄陡然叫道,“你說錯了,你說的這段話,曾在江湖上出現過兩次。”

“哦,那我倒是不知。”

“這段話第一次出現於兩百多年前。”上官雄說道,“那時候正值宋末元初,這五大高手至少已三百歲。

但奇怪的是,忽必烈統一天下後,有人說‘王’就是忽必烈,這段話就再也沒有人提過。

幾十年後,中原遍地烽火,群雄並起,不知為何,這段話又被人再次提起。

豈料幾年過後,這段話無人提起,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統一天下,‘王’就應在了朱元璋身上。

直至如今,一百多年過去,要不是你突然說起,我也忘了這段話。”

少正春皺眉道:“這段話到底是什麽意思?”

上官雄想了想,說道:“太浩就是太浩真人,萬法就是萬法老祖,一道尊號‘道祖’,一僧尊號‘佛尊’,一儒尊號‘聖君’。”

“太浩真人?”少正春說道,“此人我好像聽說過。他與‘道祖’有什麽區別?”

上官雄明白少正春的意思,解釋道:“‘道祖’乃‘道門’第一人,太浩真人雖然有真人之名,但太浩真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道人,隻拜天地,所以兩人不相上下。

同理,‘佛尊’乃‘佛門’第一人,萬法老祖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僧人,兩人並列。

唯獨隻有‘聖君’,乃‘儒門’第一人,不受佛道影響。傳說‘聖君’做過皇帝,故有‘君’之名,但他是哪朝哪代的皇帝,甚至有沒有做過皇帝,就沒人清楚了。”

“還有呢?”

“沒有了。”

“沒有了?”

“對。”上官雄說道,“我知道的就這麽多。與這五大高手比起來,我就是個小人物。他們已不是人,而是人仙,如果還活著,至少五百歲。那武當派的開山祖師張三豐,倘若還活著,也不過兩百三十多歲而已。”

“照你這麽說,他們五人豈不是比張三豐還要厲害?”少冬兒說道。

“不知道。”上官雄說道,“我連張三豐都沒有見過,更不要說這五大高手。不過張三豐要是成了神仙,我想論道行,張三豐最高。”

“那也不一定。”有人說道,正是天隱刀。

“難道人仙比神仙還有厲害?”上官雄說道。

“人仙自然是比不上神仙,可五大高手的真身未必是人仙。”

“真身?什麽真身?”

“我聽過一個傳說,五大高手乃天仙所化,分別代表了天地三教,天就是太浩,地就是萬法,三教就是儒釋道……”

“那麽人呢?”

“人?”天隱刀倒沒想過,但是很快,他就補充說道,“人應該就是‘王’。但王無定數,人人都有可能是‘王’。所謂成王敗寇,誰獲勝了誰就是王。”

“不錯!”上官雄也明白了,“忽必烈得了天下,他就是王。朱元璋得了天下,他就是王。朱棣得了天下,他就是王。王不是指某個人,而是指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