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抗日戰爭的發展,蔣介石的反動本質日益暴露。武漢失守後,蔣介石退到峨眉山,采取了消極抗日和積極反共的政策,陰謀消滅中國人民革命力量。

從1939年開始,國民黨在陝甘寧邊區周圍修築了五道封鎖線,西起寧夏,東至黃河,綿延一千餘裏。國民黨用來包圍邊區的部隊,經常有七八十萬之眾。與此同時,蔣介石停止了對八路軍、新四軍的槭彈糧餉的供給,甚至連外國紅十字會捐贈給我們的物資,他也加以扣留。為了對陝甘寧邊區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蔣介石竟假“防敵”、“緝私”之美名,設立種種隊伍和機關,密布在邊區周圍的衝要地區。例如1940年以後,國民黨組織的所謂“經濟遊擊隊”十個大隊,國民黨政府財政部設在陝甘寧綏區的所謂“貨運稽查處”及其分支機構,所謂“運輸統製品監察處”及其分支機構,軍委會所屬的所謂“特檢處”以及“航空檢查所”等等,名目繁多,難以勝數,但實際上都是用來對邊區實行經濟封鎖的。蔣介石想要困死我們,餓死我們,他不僅禁止軍需物資和交通運輸、醫藥衛生器材進入邊區,就是棉、糧、油、布以及其他一切日用物品進入邊區,也一律遭到禁止。

在國民黨團團圍困和層層封鎖的情況下,陝甘寧邊區軍民的經濟生活曾經發生嚴重的困難。特別是1940年和1941年,正如毛澤東同誌所說的那樣,“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我們的困難真是大極了。”

但是,共產黨人是不會被人家餓死的,也不會一天停止戰鬥。毛澤東同誌在一次生產動員會上曾經詼諧地說道:“餓死是沒有一個人讚成的,解散也是沒有一個人讚成的,還是自己動手吧——這就是我們的回答。”於是他向陝甘寧邊區和敵後各抗日根據地全體軍民發出了偉大的號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陝甘寧邊區和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熱烈地響應了毛澤東同誌的號召,他們一手拿槍,一手拿鋤,積極地展開了大規模的生產運動。在這次大生產運動中,八路軍健兒用他們的戰鬥精神,作出了光榮的榜樣。特別是邊區留守部隊,他們實行了屯田政策,生產成績更大。在屯田運動中,又以王震將軍率領下的三五九旅在南泥灣的屯田最為著名。

南泥灣在延安東南一百餘裏,是延安縣金盆區的一個鄉,西界郞(縣)、甘(泉)境內洛水與延水的分水嶺,北靠臨鎮川與延水的分水嶺,東與金盆灣地區接壤,南迄固臨境內黑蛇川與臨鎮川的分水嶺,縱橫各八十裏,平麵達六千四百方裏,地區非常廣闊。它的中心地區由三道河川構成:南盤龍川自西而東,九龍川自南而北,匯合後稱南陽府川,東北流至金盆灣,而後注入臨鎮川。沿川有肥沃土地一萬五千餘畝,整個地區,可耕土地達一百餘萬畝,是一塊很適合於墾荒屯田的地方。

1941年春,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一部來到了南泥灣,他們在朱德總司令和王震旅長的親自指揮下,立即以戰鬥姿態,開展墾荒屯田的運動。在英勇的戰士們麵前,荊棘被斬除了,狼群被趕跑了,荒山被征服了。廢棄多年的土地,肥力強大,長出了茁壯的莊稼,用良好的收成來拫答人們的辛勤勞動。1941年開荒一萬四千餘畝,除損耗外,收正糧八百餘石,雜糧一百三十餘石,蔬菜三十餘萬斤,還有其他許多經濟作物的產品。1942年又開荒二萬五千餘畝,生產規模更大了。同時還興辦了工廠,開辟了市場。以前杳無人煙的荒野之區,如今竟成了美麗的陝北好江南了。

1942年7月10日,朱德同誌約我遊南泥灣,同行徐特立、謝覺哉、續範亭諸同誌,都是老人,但興致都很高,和同行的年青人一樣朝氣勃勃。這天天氣炎熱,車行較久,人們覺得口渴,漸有煩躁之感。車子在慢慢地向南駛去,但見森林茂密,古木參天,一陣陣清風吹來,使人格外感到清爽。總司令在他的紀遊詩中有這樣幾句:

行行卅裏鋪,炎熱頗煩躁。

遠望樹森森,清風生林表。

白浪滿青山,綠葉棲黃鳥。

登臨萬花嶺,一覽群山小。

這是多麽美妙的景致!多麽廣闊的胸懷!若非身曆其境,是無法領會其中意味的。比如“白浪滿青山”,那白浪指的是山上的樺樹葉,它表麵是綠色,背麵是白色,被風吹翻動,遠遠望去,就如同白浪一般。詩是好詩,景也的確是好景嗬!

慢慢地走近南泥灣,又是一番景色。半山上一排排的窯洞,是新辟的市場;平川裏引水灌田,種上了南方的水稻;恰如總司令所說:今辟新市場,洞房滿山腰。平川種嘉禾,水田栽新稻。

這天,我們在陶寶峪休息,總司令的詩把當時的情景記述得異常真切:

小憩陶寶峪,青流在懷抱。

諸老各盡歡,養生亦養腦。

熏風拂麵來,有似江南好。

散步詠晚涼,明月掛樹杪。

續範亭是一個性情豪邁的人,很愛作詩,他當時詩興大發,寫了一首《來南泥灣途中》的七言古體詩:

延安紀念七月七,萬眾同心悲憤結。

初旬已過初伏起,多病之軀正苦熱。

南陽勝地好休息,朱公邀我出南郭。

同車三老徐吳謝,男女同誌二三十。

三十裏鋪左轉彎,回環公路入溝澗。

汽笛一聲馬力足,嗚嗚直上萬花山。

萬花山上最高巔,南望宜洛西保安。

千山重重日正午,同誌采來野杏酸。

口渴既解稍盤桓,萬花山中鳥聲歡。

下坡複馳三十裏,黃楊樹下蔭草堂。

饑渴幸達目的地,東道欣逢葉季壯。

時值盛夏草木長,晚餐已畢乘晚涼。

是的,幾天前在延安舉行“七七”紀念會的時候,人們對蔣介石破壞抗戰破壞團結的政策都非常憤慨,現在來到這風景清幽的南泥灣,頓覺心曠神怡,舒暢多了。我和續範亭同誌由於健康情況較差,便留下在南泥灣休養,其餘的同誌都先後回了延安。

在南泥灣,我們除看到遍地是莊稼、到處是牛羊的部隊屯田外,還參觀了他們創設的帶有試驗性質的農場。在農場的土地上,培育著各色各樣的穀物和菜蔬;苗圃裏種植著種類繁多的果秧和樹苗!至於禽舍和畜圈裏,飼養著的盡是些品種優秀的家禽和牲畜。他們把科學試驗和農業生產密切地結合起來了,我覺得這才是正確的方向,值得大大地提倡。

我們的屯墾部隊在南泥灣還辦了許多的工廠,有木工廠、農具廠、肥皂廠、紡織廠、被服廠、布鞋廠、皮革廠、皮鞋廠等等。但最有趣的要算那裏的造紙廠了。它利用當地舉目皆是的馬蘭作材料,造出了漂亮的紙張,解決了當時邊區最感缺乏的紙張問題。續範亭同誌參觀了這所工廠以後,曾經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馳車未赴金盆灣,十裏先訪造紙廠。

廠前流水清且、澈,廠屋宏大廠基廣。

馬蘭遍地多材料,自力更生出奇想。

生產勞動真神聖,建設還推共產黨。

8月1日,南泥灣的中心南陽府市場舉行開幕大會,我去參加了。周圍各地軍民,都紛紛趕來集會,真是人山人海,擁擠萬分。朱總司令也親臨參加,並且登台講話。他講到邊區和敵後軍民,正在實行毛主席的號召,努力生產,克服困難,一定能積蓄反攻力量,打敗日本帝國主義。這時掌聲如雷,“毛主席萬歲”的歡呼聲,回旋於山穀中,經久不息。我帶著無限興奮的心情,回去把盛況告訴了續範亭同誌。他那天因病未去,開始感到遺憾,但聽罷卻興奮異常,不能自已,立即提筆寫詩,一揮而就。我記得這首詩的開頭兩句便是:南陽八一新市開,各處軍民結隊來。

真是開門見山,一下就道出了軍民赴會的歡樂心情,讀了令人感到痛快。這首詩的最後兩句也寫得很好:會罷歸來迎晚照,山頭猶臥白雲堆。

多麽瀟灑的氣派,多麽深厚的韻味!但不知怎麽,我覺得這兩句詩裏麵,似乎把他的無限遺憾之情也包括進去了,不及開頭兩句那樣明快。

看到南陽府新市場那樣的繁盛,很自然地便會想到它的過去。這些日子,我住在南泥灣,對它過去的曆史情況已經作了初步的考察。撫今追昔,人們總是容易發生感慨的。我這時的心情,也是感慨萬端。

原來南泥灣地區,特別是它的中心南陽府,由於土地肥美,一百年前,還是個人煙稠密、相當繁盛的地方。為什麽叫南陽府?這名稱確實有些奇怪。據續範亭同誌解釋“南陽”可能是“南延”一語之轉。“陽”、“延”同聲,這種說法是有些道理的。但為什麽叫“府”呢?我認為這說明了它過去是比較熱鬧的,絕不是什麽荒涼的區域。它之所以變得荒涼,完全是後來的事情。

從1862年到1873年(清朝同治元年到同治十二年),陝西、甘肅、青海等地的回族人民,在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的影響下,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起義,反對清朝政府對回族人民的瘋狂屠殺和黑暗統治。這次起義,時間很長,地區很廣,鬥爭也很複雜。開始,西北太平軍一部和撚軍一部於1862年相繼進入陝西,於是陝西、甘肅和青海的回民乘機發動起義。這三股反清武裝客觀上互相配合,使清朝反動軍隊窮於應付。當時進攻起義軍的劊子手、清朝政府的欽差大臣勝保,就是因為打了敗仗,坐困潼關,而被清朝政府“拿訊”和“賜死”的。接著,從1863年至1865年,由於起義軍成分複雜,一些混跡在起義軍隊伍裏麵的上層分子,在清軍的威脅利誘下,陸續投降了敵人,使起義軍遭受到很大的挫折。隻有甘肅境內,起義軍還很活躍。但是,清朝政府的暴虐政策,不僅激起回族人民繼續反抗;而且也逼使它一部分隊伍嘩變;同時,西北許多被搜括幹淨,以至無以為生的“饑民”,也相率暴動;至1866年,起義軍聲威複振,活動範圍遍及陝、甘、青各地。1867年,當太平天國革命失敗以後,清朝政府調其閩浙總督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專門對付西北的撚回起義軍。左宗棠是絞殺太平天國革命的著名的漢奸劊子手之一,為人凶殘狡詐,他帶著大軍來到西北,使撚回起義軍受到嚴重的威脅。左宗棠采取了“先撚後回”、“不令撚回合勢”的惡毒方針,而撚回起義軍由於本身條件的局限性,又未能自覺地合力對敵,因此終被左宗棠各個擊破。撚軍首先被擊膁,由陝西退至山西,再退至河北,至1868年最後失敗。撚軍東去後,回民起義軍仍然奮力鬥爭,取得許多勝利,1870年曾迫使左宗棠坐困平涼,受到清朝皇帝的“嚴旨斥責”。但是勢孤力薄的回民起義軍,終究敵不過清軍的全力進攻,至1873年,陝西、甘肅、青海的回民起義軍,都先後被左宗棠罪惡的血手所撲滅。

在起義過程中和起義失敗後,西北回族人民曾遭到殘酷的屠殺。就是左宗棠也不得不這樣供認:“陝甘頻年兵燹,孑遺僅存,往往百數十裏人煙斷絕。”南泥灣就是百數十裏人煙斷絕的地區之一,但這不能籠統地歸之於兵燹,這乃是劊子手左宗棠最得意的“剿回”業績的一樁罪證。叢此,南泥灣的沃土上荊棘叢生,狐鼠遍地,以後更長成茂密的森林,變為狼群和鷙鳥的世界。從清朝同治皇帝以至蔣介石的反動統治,七八十年來,這裏是愈來愈荒僻,除了間有強梁出沒之外,杳無人跡,昔日繁盛之區,如今變得這樣荒涼,多麽可惜啊!

但是,八路軍屯田部隊來到這裏以後,曾幾何時,情況就完全改變了。我住在這裏,要是不去了解一下過去的曆史情況,麵對著青山綠水,香稻良田,再到市場上看看那繁榮的景象,怎能相信不久之前,這裏還是滿目荒涼和一片恐怖的世界呢?這真是古人所說的“滄桑之變”。但這不是發生在東海邊,而是發生在西北高原上。不是桑田變滄海、滄海變桑田,而是桑田變荒山、荒山變桑田。而且這種變化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的。而且從今以後,人民作了主人,這裏的桑田,隻會一天天地更加美好,絕不會再有滄海之變了。

眼看著這麽巨大的“滄桑之變”,我怎能不發生感慨?但是我的感慨,和曆來的騷人墨客不一樣。他們總是向後看,以為今不如昔,從而頌古非今,對現實感到無限的悲哀。而我們共產黨人,總是向前看,努力從事今天的戰鬥,向往未來的光明,我們的感慨,隻不過是對過去的詛咒而已。而且,我們愈是詛咒過去,就愈加珍惜今天和追求明天,我們的幹勁就愈大,因此,我們的感慨是積極的,而非消極的。

這種種的感想,觸動了我的詩情。既然總司令帶頭寫出了好詩,續範亭和其餘諸同誌都各有佳作,我似乎也不能不寫一首。但我素來拙於作詩,尤其不善於閈詩來抒情和狀物,又有些難於下筆。不過,我自小愛讀詩,更愛讀杜甫的詩,最喜歡他那些記實和敘事的詩作。因此,我特仿杜詩《北征》的體裁,寫了一首《和朱總司令遊南泥灣》的五言古詩:

三十一年夏,七月有七日;

抗戰滿五年,寇焰猶未息。

敵後苦堅持,艱難出奇策;

鬥爭本長期,破賊不須急。

國際新環境,民主結同盟;

時間於我利,全盤韜略精;

今年平德寇,明年殲日兵;

勝利在不遠,努力接光明。

軍書雖傍午,建國須督促;

舉世稱朱毛,撐持我大局;

整風健思想,經濟求自足;

大敵正當前,團結互忠告。

將軍有深謀,戰略要兼收!

屯墾複生聚,建國多藎籌。

我聞南泥灣,土地皆肥沃;

風景稱絕佳,森林更茂密。

七七紀念後,朱公約我遊;

觀察一年績,任務完成否?

汽車出延市,風馳達嶺北。

公路新築成,迤邐登山脊。

四望眾山低,殷綠連天碧。

盛夏草木長,大地無空隙。

南有九龍泉,西有萬花山;

中心南陽府,東北金盆灣。

良田千萬頃,層巒四麵環;

青山與綠水,美麗似江南。

縱橫百佘裏,“剿回”成荒地。

七八十年來,一向少人至。

曠野雉兔走,深林虎豹肆。

如此好山河,焉能久棄置?

公率健兒來,荒地次第開。

非徒益軍餉,也在育英才。

經營勤計劃,佳產試培栽。

川穀多開闊,溝洫導紆回。

平原種嘉禾,斜坡播黃麥。

牛羊遍鄉野,雞犬滿家室。

窯洞列山腰,市廛新設立。

農場多新種,工廠好成績。

四方眾來歸,群策複群力。

工農各得所,士兵勤學習。

空氣常清新,療養可勿藥。

人人稱樂土,家家皆足食。

事本在人為,經綸權小試;

他年複國土,都成安樂地。

我的這首詩,不僅辭句未工,而且近乎拖遝,但把當時的事實記下來了,所以我一直把它保存下來。1958年初,《紅旗飄飄》編輯部來信向我索詩稿,我便將它拿去發表。我發表這首詩的目的,不是讓青年們來欣賞我的詩句,而是要他們學習“我黨同誌在艱難困苦中所創造的優良作風”,為此,我還特地附了一封信在後麵,說明我的意思。在抄寫這首詩的時候,我的一位服務員張同誌發覺其中“‘回亂’成荒地”一句不妥。他說“回亂”雖然打了引號,但說“回亂”成荒地,仍把荒地的責任放到回民身上了,還是不好。我非常讚賞他的意見。於是大家斟酌了一番,才把“‘回亂’成荒地”改成了“‘剿回’成荒地”。雖然隻改動一個字,但意思卻大不相同了。古人有所謂一字之師,我看張同誌就是我的一字之師。可見一個人必須隨時隨地向別人學習,而且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斷取得進步,才能避免發生錯誤和及時糾正錯誤。

從1942年7月到10月,我在南泥灣休養了三個月,身體果然好了一些。我離開的時候,正是收獲季節。那年南泥灣的收成很好,除損耗外,收細糧六百二十五石,蔬菜一百餘萬斤,還有其他經濟作物產品很多。同時家畜飼養也更加發展,屯田部隊平均每五個人有一口豬,而運輸隊的騾馬已經達到六百多匹了。

1943年,屯田部隊的生產成績更大,平均每人耕地十餘畝,糧油菜蔬達到全部自給,經常費的自給也達到百分之九十六。人民群眾高興地稱讚說:“他們替咱們減輕了負擔,又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真是好軍隊!”

1943年初,中共中央西北局獎勵了領導國民經濟建設和公營經濟事業成績卓著的單位和個人。團體獎以三五九旅居首,個人獎以王震旅長為第一名。從此,南泥灣更加名播全國,成為解放區大生產運動的一麵旗幟,成為解放區軍民艱苦奮鬥、克服困難的革命精神的具體象征。

我住在南泥灣的時間並不長,而離開南泥灣的時間又很久了,但是南泥灣在我頭腦中的印象,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薄,恰恰相反,它是愈久而愈鮮明,愈久而愈加顯示出它的光輝。這是什麽原因呢?是因為南泥灣景色的美嗎?不錯,南泥灣的景色是令人難忘的。但是,以我們祖國人員之廣,名山大川之多,哪裏沒有美麗的風景?但這些地方給我留下的印象,都不及南泥灣那樣的深刻。我想,能在我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主要的是南泥灣的精神。南泥灣精神就是發憤圖強的精神,自力更生的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怕困難的精神,一句話,南泥灣精神就是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我們正是憑著這種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才打敗了國內外的敵人,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建設的勝利,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現在,當我們要把祖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和現代化的國防的社會主義強國的時候,我們更需要這種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更需要南泥灣精神。

為了讓青年們學習南泥灣精神,需要向他們介紹一些南泥灣的情況;因此,雖然事隔多年,我還是要把我當時的親身見聞,追記下來。

(19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