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2冥婚
餘蘭的棺材裏居然出現兩具人骨,這確實出乎我們的預料,另外一具屍骨的身份是誰?當初為什麽會以配陰婚的方式合葬,不要忘了,餘蘭當年的是被人下了術,變成讓人可怕的妖怪,究竟有誰會願意把自己的死去的兒子放在別人家的墓裏?
難道隻是因為看中了地主給的好處?活人的感受可以不顧,那麽被配了陰婚的這個男人?是否有人考慮過他的感受。
這就要從冥婚的可怕習俗說起,傳統意義上的冥婚,漢朝以前就已出現,在中國曆史上,曹操的兒子曹衝非常聰明,懂得用船入水的深度來測量大象的重量,也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曹聰稱象,可惜曹聰十三歲就死了,於是曹操便下聘已死的甄小姐做為曹衝的妻子,把他(她)們合葬在一起。
冥婚也要通過媒人介紹,雙方過門戶帖,到命館合婚,取得龍鳳帖。
冥婚也有禮聘之說,放定多是一次性的,就無所謂大、小定之說。男方給女方送去的定禮,一半是真綢緞尺頭、金銀財寶;一半卻是紙糊的皮、棉、夾、單衣服各一件,錦匣兩對,內裝耳環、鐲子、戒指及簪子之類的首飾。放定的當天晚上,在女方家門口或墳上焚化。
男方給女方送去的“鵝籠”、“酒海”、龍鳳喜餅以及肘子、喜果都是真的,惟有衣服、首飾是紙糊的冥器。
女方陪送的嫁妝,一般都是紙活,送至男方後,隻在“新郎”照片或牌位前陳列半天,有的隻是抬著環繞男方院內一周,即由鼓樂前導,送至附近廣場焚化。
冥婚並不一定都舉行上列儀式,但迎娶儀式是不可少的。是日高搭大棚,宴請親友,門前亮轎。喜房裏供奉“百份”全神。對麵炕上設矮桌,供“新郎”牌位,前設蘋果、龍鳳喜餅若幹盤。並有大紅花一朵,下綴緞帶上書:“新郎”字樣。
女方“閨房”中供“新娘”牌位,亦如前所供,並有大紅花一朵,下綴緞帶,上書:“新娘”字樣。
花轎到達女方後,由送親太太將“新娘”照片或牌位取下,由娶親太太接過來,放人寶轎。這時,“新娘”的父、母不免要大聲嚎哭,而且要追出屋外。完全不是辦喜事的氣氛。
因為是冥婚,所有的儀式都是在晚上舉行,燒好了那些東西之後就要立刻入棺合葬,免得出事。
蓋棺定論,隻要合了葬,就算是完成了一件心事,同樣不用擔心以後禍害家人,正是因為這樣的迷信思想作祟,一些地方依然存在配陰婚的惡俗。
“三婆。”
奶奶半天沒說話,那些人隻能站在那看著,後山餘蘭墳墓裏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有些壓抑,這樣的突**況誰都沒有辦法提前預料,如果不是兩次棺材落下,肯定不會有人想著打開棺蓋,這種事對誰都沒有好處。
按照古人留下的傳統,人死了以後,肯定是入土為安,最忌諱的就是有挪動或者打開棺材,所以,那些盜墓賊,雖然能從墓穴裏弄來好處,基本上沒有長命的。
這個時候,胖村長的腦門上已經見了汗,這裏的通風口隻有被破壞的墓門,現在幾十個人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開始還沒覺得有什麽,現在明顯感覺到呼吸都有些吃力。
“先把棺材抬走,是否合葬,到時候讓他們自己選!”奶奶朝著棺材裏看了一眼,那一刻,臉上的神情有些奇怪,這件事應該很棘手。
“自己選?”
又不是大姑娘挑意中人,這人都死了幾十年就剩下一堆白骨了,怎麽選!
我滿臉疑惑,相信其他人也是,不過這一刻,幾乎沒有人提出任何質疑,這就是對奶奶的信任,這種信任是長時間建立起來的,沒有任何的權力約束,但是可以發揮出驚人的力量。
“再多放幾道繩子。”
有人跳進去用力把棺材蓋合上,順勢又多加了三道繩子,這一次,出奇的順利,在眾人的合力下,棺材終於離開了原來的墓坑。
我記得奶奶說過,當初那個害了地主一家的高人不僅僅是為了圖財,應該是和地主一家有仇,所以才會把埋人的地方選在這裏,表麵上看是好穴,其實根本不是,不僅會害了地主一家,同樣會讓埋在這裏的鬼魂永不安生,這麽害人確實夠損的。
隨著棺材抬出,奶奶朝著墓坑裏麵看了一眼,幾道手電同時照過去,那一刻奶奶的眼神有些奇怪,我跟著往裏看,墓坑下麵白花花一片,好像鋪了什麽東西,難道是擔心棺材下麵碰到水爛掉,所以鋪了一層白色的塑料布,看著又不像,而且這裏是半山腰,棺材底距離地麵有一米多深,應該不會出現雨水滲入的情形。
“走吧,作孽。”
棺材緩緩抬出,經過墓門的時候特別的小心,因為棺材的寬度幾乎和墓門一模一樣,如果不是有人用鐵鍬在兩側鏟去一些土,無論如何調整角度都無法從墳墓裏出來。
“奶奶,地方選好了嗎?”
“村子前麵的山梁,那個地方比較適合。”
“那,那其他的屍骨怎麽辦?”
墓穴裏還有四具白骨,準確的說是五具,其中一具被封在土牆裏,現在有了家夥,完全可以破開土牆,取出當年塞進去的屍骨。
“小沫,你該不會答應了什麽吧?”奶奶說完看著我,應該已經猜透了我的心思。
“隻是覺得她可憐,想找個地方埋了。”我有些猶豫,為了幫助那個可憐的女人,我還是說了出來。
奶奶歎了口氣,“既然答應了,就一定要履行承諾,對人要這樣,對鬼更是如此,大剛,你陪著小沫,把裏麵的屍骨整理好都帶來,選一個好地方葬了也就是了,以免再害人。”
“奶奶,謝謝你。”
奶奶笑了,“傻孩子,說這些幹啥,就算你不說,奶奶也會那麽做,世間多是可憐人,卻也有可恨之處,罷了,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