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白天,網友們並未找到《中國隊長》相關的消息。

 如此過了幾天,網絡上的氣氛漸漸沒那麽火熱了。

 隻是“(大概大點二十分發”成了一個最近流行的梗。

 網上有人說什麽事情,都喜歡在後麵加一句這個,而且括號後半截還不打上。

 這句梗多出自陰陽師們陰陽怪氣的反諷上。

 你想黑什麽東西或者人,就一直誇他,然後在最後加上一句這個。

 懂的都懂。

 但就在大年三十的前十天,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二日的那天,賀歲檔電影的訂票時間出現在了各大手機訂票APP上。

 (順帶一說,平行世界今年的大年初一正好是元旦,還真是巧哦。)

 賀歲檔中其他的電影倒是沒被人在意,畢竟都是早就預告片滿天飛,大家都已經早就知道了的電影。

 但有一部看著眼熟,卻又感覺挺陌生的電影名字,出現在了網友們的麵前,再度把已經有些冷卻的熱度給拉了起來。

 “是《中國隊長》啊!中國隊長是賀歲檔電影!”

 剛下班吃完飯,正躺在**玩著手機跟沙雕群友們吹水的方唐鏡猛地坐起。

 他飛快點開了一個購票APP。

 果然!一月一日上映的電影中一個名字赫然在列!

 《中國隊長》!

 電影簡介沒說什麽,隻是說“這是一位英雄人物的起源與成長”。

 封麵則是一個身穿黑色皮衣的冷酷小平頭。

 別的就沒了......

 而這個首映的時間,則是大年初一的淩晨零點。

 真是個坑爹的時間。

 老實說,這個封麵,這個簡介,如果勸退效果的滿分是十分,那方唐鏡絕對能給它打九點五分。

 但想了想蘇轍的推薦,以及回憶了一下過去幾年無聊的春晚,方唐鏡還是決定買了張首映的電影票。

 買完之後,他隨手就截圖發到了討論組裏,結果原本吹牛打屁的網友們忽地沉默,然後有人驚歎:

 “這電影還真有人買票?”

 方唐鏡微微一愣,問道:“有什麽問題?敢情你們都沒打算看?莫非你們要在家看春晚?”

 現在的春晚已經不是以前的春晚了。

 雖然收視率依然爆表,但充斥著過氣網絡爛梗的小品、連話筒麥克風都沒的錄音室級別演唱、不敢給全景鏡頭的魔術......他們寧願看這種春晚也不願意來看電影?

 “你沒看微博?”有人解釋,“有人發了條diss這電影的長微博,說的有理有據,就連吳凱都點讚轉發了。我覺得那條微博說的還挺有道理的,這《中國隊長》也就是個博眼球的噱頭電影,沒啥意思。”

 他還發了條鏈接。

 下麵一片附和之聲。

 方唐鏡沒回複他們,而是點開那條鏈接。

 微博打開,轉到了那條消息上。

 這個博主的名字叫做“大陰陽師——最強草履蟲”。

 那篇微博開頭第一句,就是跟蘇轍類似的開頭。

 【人在美國,剛下飛機,謝邀......】

 他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逐條逐句的反駁蘇轍誇讚《中國隊長》的內容。

 從電影名字到裏麵內容,挨個批判了一番。

 最後結尾,更是毒蛇了一把:

 【綜上所述,我感覺這部電影已經沒有下降的餘地了。唉,話盡於此,希望導演好自為之,不要再搞些歪門邪道了,我覺得他已經沒有下降的餘地了。利益相關,匿了。

 順便一說,吳凱導演的《鐵血飛沙》絕對是一部良心之作。這是吳導轉型的第一部戰爭題材電影,八千萬的大製作,請的也是業內一線流量小生擔當主演,保守估計一下,票房八個億。】

 這博主全文都沒說什麽髒話,但那個陰陽怪氣的文字表達讓方唐鏡感覺有些不舒服。

 雖然他也承認,這“草履蟲”說的感覺挺有道理的。

 不過票買都買了......還是去看看再說。

 “沙雕們,到時候我先去影院探探路,然後回來給你們反饋。”

 “群主大氣!為了看個爛片,竟然連年都不過啦!”

 “群主大氣+1!”

 “群主大氣+2!”

 “群主大氣+1024!”

 下麵又是一群複讀機的複讀。

 方唐鏡關上討論組,想了想,又買了張《鐵血飛沙》的電影票。

 這個時間剛剛好,首映禮八點開始,剛好九點半首映十一點半結束,在看《中國隊長》之前,可以先看看這部大製作的電影。

 就這麽愉快的決定啦!

 ............

 方別關上手機,抬頭笑道:“點讚都十萬加了,評論轉發也都過了五千,我粉絲都漲了八萬多。吳哥你的人氣還是足啊!”

 “還是你這篇稿子寫的好,不然就算我轉發了也沒這麽好的效果。”茶桌對座的吳凱歎了口氣,麵色愧疚,“老弟,真是不好意思,我沒想到那些水軍這麽不上心,結果還需要你來補救。”

 當時他確實給水軍發了那句“大概八點二十分發”的話。

 結果幾個水軍頭子一起喝酒,看了一眼就隨手發給了手下們。

 不,他們也加了一句話。

 【一個字都不要改】......

 結果,就搞出了這麽一個危及他們職業生業的大烏龍出來。

 今天他是專門找方別過來一起想補救措施的,順便也能給方別炫耀一下自己的新電影。

 關上投影儀,吳凱給方別倒了一小杯茶:“老弟,我這部電影如何?”

 剛才倆人一邊聊天,一邊就看完了他的新電影。

 方別端著茶杯的手一頓,開始在腦子裏組織語言。

 怎麽說呢......作為一個看過無數大片爛片的人,他覺得吳凱這部電影,真特麽是爛到家了。

 好好一部戰爭片,你要麽拍的熱血,要麽拍的悲壯。

 結果呢,吳凱這家夥大概是拍文藝片的習慣還沒轉過來,也可能是小文青病犯了。

 他拍的電影方別完全就沒看懂在說啥。

 一會兒跳這裏,一會兒跳那裏,劇情完全不銜接,全片還充斥著大量的旁白。

 關鍵那旁白的聲音語氣完全就是一副要死不活的病秧子的樣子。

 順便主角最後死了。

 本來電影死個主角很正常,有時候也能加深觀眾的印象。

 結果你特麽都大結局了,然後連鋪墊都沒有主角忽然就出了車禍被撞死?

 你特麽的在搞笑哦!

 這就是方別浪費了兩個小時人生之後的真實感受。

 但他又不能直接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

 所以他憋了半天,在吳凱期待的目光中,還是決定委婉一點兒的好:

 “我覺得吧......還有上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