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看著助理興奮的表情,不解地問道:“誰給你打的電話?他是做什麽的?”

他知道現在能給火花唱片公司打電話的人,要麽是來催債的,要麽是來詐騙的,根本不可能有什麽好事。

公司的財務危機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不知道從哪裏傳出去的風聲,讓所有的債權人都聞風而動。

他們一個個像蒼蠅一樣纏著他,不停地打電話催促他還錢或者交付項目。

就算一個原本經營還不錯的公司遭遇擠兌也得落個破產的下場,更別提本就是風中殘燭的火花唱片。

眼不見心不煩,在接了無數次這種電話之後,馬元實在受不了這樣的騷擾,幹脆全部交給助手去處理。

能拖就拖,不能拖就搪塞。

總之就是要錢沒有,再催破產,到時候一分錢都拿不到。

一家公司破產清算之後,最先要結算的就是員工們的薪資報酬,之後輪到銀行,最後才是他們這些債主。

助手搖搖頭:“馬總,那邊說對我們公司有收購意向,希望找個時間來考察考察。”

什麽東西?

收購意向?

馬元第一反應並不是高興,而是疑惑和懷疑。

首先,火花公司是個什麽貨色不用多說,收購來完全看不到一點盈利的希望。

其次,收購意向,怎麽聽都像是個大餅。

別到時候人家來考察之後直接被公司消極破敗的氛圍嚇跑了。

但現在公司已經處於一個擺爛等死的狀態,依靠自己絕對不可能有一點脫身的希望。

萬一,真的有個冤大頭願意收購這個爛攤子呢?

死馬當活馬醫吧。

馬元微微點頭,問道:“那邊有說自己是什麽人嗎?”

“馬總,那人我認識,叫林曹,最近還一起吃過飯呢!”助手激動的手都有些顫抖,“他是月府的老員工,最近跳槽到了巋光集團,聽說級別不低,應該不是假的!”

“巋光集團?!”原本還覺得這事沒多大希望的馬元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又驚又喜,“你確定嗎?你確定他們公司是真的有收購意向,不是在跟你吹牛?”

現在的金海市,但凡是做有關娛樂圈生意的人,有誰不知道巋光集團?

多少人擠破頭想進去工作,多少公司搶著和他們簽合作合同?

巋光集團資曆是淺了點,眼光和合作門檻也很高,可架不住有錢啊!

就是這個林曹,真的有資格決定這麽重要的事情嗎?

“是真的,馬總……林曹說他們老板已經初步拍板決定了!”助手用力點點頭,看起來居然比馬元還要高興。

倒不是他對馬元忠心耿耿,而是因為作為一個創作者,現在也隻有火花公司還能給他這麽一個相對安穩一點的創作環境了。

如果公司破產倒閉,他能不能找到下家都不好說。

至於老板的助手……

作為一家不太正規,且拚命追求降本增效的小公司,一人身兼多職也很正常。

說實話,他對這個對音樂一竅不通,喜歡瞎指揮,出問題了又愛推卸責任的投機分子沒有一點好感。

“太好了太好了。”馬元興奮的在辦公室裏來回踱步,“這樣,你趕緊通知全公司所有人,放下手頭一切的事情,把自己精氣神都提一提。”

“組織全公司所有員工進行一次大掃除!”

公司存續與否,全部都寄托在這次收購上麵了!

……

幾分鍾前,巋光集團,林曹的辦公室。

“嗯,事情就是這樣。不過這事我不敢給你打包票,你們自己好好準備一下,盡量把自己的優點展示出來,缺點也別隱瞞或者編造,別把一年就經營出這麽大個公司的楊總當傻子。”

林曹剛說完,電話那頭就傳來一陣鬼哭狼嚎聲:“林哥,林爺,你對兄弟也太好了,無以為報啊!”

“別惡心人,回頭記得請我吃頓大餐就行。”

“就一頓大餐不太好吧,我要不再給你磕三個響頭?”

“懶得跟你廢話,掛了。”林曹一陣肉麻,同時也不免有些感慨。

如果自己當時沒有狠下心,把簡曆扔到巋光集團來,今天會是個什麽樣子呢?

失業應該不至於,可估計也就拿一份不算高的工資,重新在直播這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賽道上磨資曆吧。

還好……自己做了最正確的選擇。

堅定不移的反月府!

林曹掛斷電話,把整理好的火花唱片公司資料打印出來,回到了楊總的辦公室。

“楊總,這些是資料,您過目一下?”

“放這吧。”楊若謙雙眼對著電腦,沒有抬頭。

林曹點點頭,把資料工整的放到不會影響到楊若謙工作的地方,沒再打擾老板的工作:“好的楊總,您有什麽吩咐隨時喊我。”

說著,他離開了辦公室。

正追著最新幾集《祖國好歌聲》的楊若謙悠閑的看片喝茶吃零食,暫時沒去看桌上的資料。

忽然,伴隨著一陣輕微的敲門聲,辦公室門被推開了。

全公司上下能不等楊總批準就進辦公室的人,也就一個。

“咋了,大忙人?收購公司的事情有問題嗎?”常芷晴走進辦公室,把林曹發來的資料拿在手上,粗略的看了一遍。

楊若謙戀戀不舍的把目光從電腦屏幕上挪開,輕輕點了下頭:“我對他們公司也不是很了解,你幫我說說唄。”

收購火花公司可是現在的頭等大事,隻要能把這家破產公司的運營穩定下來,維持現狀,就是一個可以一勞永逸的穩定虧損項目!

“我覺得他們就是一條破船。”常芷晴歎了口氣,隨便坐下,念叨了一句,“私企,五個股東,除去保安之類的人員,一共還有45名員工在崗。”

“曾經寫出過不少小眾精品歌曲,也做出過口水歌……依靠版權賺了些錢。現在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各個渠道來的散客,有的是一時興起單純玩玩的個人,有的是沒錢了隻能找他們的小歌手。”

“幾乎不存在任何用戶粘度,能不能吃上飯全看運氣,盈利模式極為不穩定。”

聽著常芷晴一字一句的介紹,楊若謙心中暗自驚歎。

傳統主播依靠觀眾打賞獲得收入,已經是非常不穩定了,但好歹主播會有些鐵粉,再怎麽樣也會為愛買單。

火花公司聽起來,是一點回頭客都沒有啊。

能把事情做到這種份上,不得不說也是一種能力。

一種讓楊若謙發自內心嫉妒的能力。

“隨著時間推移,老歌的版權收入漸漸減少,最近三個月的營收更是已經跌破了3萬;散客那邊是他們現在的支柱產業,可因為流量問題,客源少了很多,導致收入斷崖式下滑。”

楊若謙心中大概知道,為什麽這家唱片公司最近曝出資金鏈即將斷裂的消息了。

原來是支柱產業崩了……

“成本呢?他們公司現在的運營成本怎麽樣?”對這家公司越來越滿意的楊總又問道。

常芷晴把手上的資料翻了一頁,掃兩眼,紅唇輕啟:“這個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不過林曹還是幫我們做了個估算。”

“辦公場地的租金,每個月大概是12000元,員工人工成本15萬左右,銀行貸款利息每月50000元,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統合在一起,估計還有1萬到2萬的成本,總計不會超過25萬。”

員工45個,人工成本才15萬?!

平均每人3333一個月的工資?

而且這還隻是平均,某些管理者的工資肯定會比平均高出不少。

也就是說,火花公司裏估計有不少人是拿著2000元一個月的工資勉強度日。

這……

別看現在這家公司一個月隻能帶來25萬的虧損,可它的進步空間卻是十分之大啊!

把所有員工工資,福利待遇和巋光本部看齊,換一個辦公場所,砍掉所有降本增效的策略方針,想辦法提高音樂製作的成本……

現在看來,這家唱片公司並沒有多少盈利的隱患。

在不觸碰整體框架的情況下,盡可能抬高成本就行了。

楊若謙思考著,又問了一句:“收購一家公司需要走什麽手續流程,注意些什麽情況嗎?”

“哦……差點都忘了你這個大老板是第一次收購別人的公司了。”常芷晴笑著打趣了一句,“其實收購的話,風險還是不小的,特別是你要收購的這家公司。”

“細說細說,都有什麽風險?”楊總提起了精神。

從概率學角度出發,風險越多越好啊!

雷多了,總有一顆能爆。

“先找個專業的會計,核對一下他們的賬務,至少不能出現類似挪用資金,抽資跑路這種情況。”

“還有就是他們的資產——各種設備的折舊情況,我們不是專業人士,肯定不了解,也肯定不能他們說折舊多少就折舊多少,需要請專業人士來做評估。如果最後我們決定不收購,這裏又是一筆無回報的投入。”

“不過火花公司現在經營狀況那麽糟糕,應該是找不到其他買家的,他們那個叫馬元的最大控股人應該很著急把公司賣給我們以求脫身。主動權握在我們手上,收購價格不會很高,最多二十萬就能拿下。”

“才二十萬?”楊若謙語氣中難掩失望的情緒。

怎麽自己收購一家公司搞得和小打小鬧一樣,都是十幾萬幾十萬這樣,一點看不見那種豪擲千金的大場麵?

區區幾十萬,怎麽填的上如今那麽多的盈利窟窿。

要不了多久電競戰隊那邊讚助商們的巨額讚助費就會打進公司賬戶了……

常芷晴用手指彈了彈手上的文件,聲調稍稍高了些:“別看二十萬的數字很小,可巋光集團是要繼承火花公司所有債務的!”

現在兩人在一起了,作為老板娘,她可不得好好心疼心疼公司的錢包。

“他在外麵欠了那麽多錢,我們就算一分錢不出,實際成本也是巨大。”

“現在這個馬元全力拖著不讓公司破產的原因也很簡單,畢竟多拖一個月,他就能名正言順的多從公司財務裏拿一個月的工資,多吸公司一點血。”

“直到公司再也發不出一分錢的工資,他再給公司裏那一大堆破爛資產定個極高的折舊價,分發給員工們衝抵工資,不但能虛報價格,還順便節省了賣二手設備的成本和功夫。”

楊若謙聽著馬元創意十足的做法,目光不免有些呆滯。

這不是很能省錢,很會節流嗎,怎麽能把公司整的這個破樣子?

難道虧本這種事情也是看天賦的?

在如此強大的運營能力下,公司還是能每月血虧……說明火花公司的潛力巨大,還有很多可虧損,但是不會影響到主業,不會影響到公司框架的項目能被開發。

常芷晴又提了幾句其他細節方麵的事情,但楊若謙聽的就比較敷衍了。

他已經決定,就收購這家公司!

常芷晴觀察力多強,看出楊若謙沒繼續認真聽後,她把手上的資料放回桌上,點頭道:“大致情況就是這樣了。你要不要親自去考察一下?”

楊若謙笑道:“肯定要去的,已經約好時間了。我和林曹一起去。”

“約好時間的有什麽用。”常芷晴對老公這不上心的態度稍有不滿,微微蹙眉,“提早準備好,就是一家再破的公司也能給你弄出幾天光鮮的場景,你得突擊檢查一下啊。”

突擊檢查嗎……

也不是不行。

雖然楊總對火花公司會不會做麵子工程不是很在意,但是如果能夠了解到真實情況,看看自己子公司爛到什麽程度也不是不行。

萬一,這公司是敗絮其外金玉其中呢?

對自己運氣極不自信的楊總認可了常芷晴的建議:“好,安排兩次考察,第一次是林曹去,第二次我去。時間間隔不要太長,一天就可以了。”

在麵子工程做完之後的第一天,是反應一家公司真實情況的最好時機。

常芷晴滿意的點點頭:“行,那我就去安排了哈,你注意身體。”

迫不及待想納入一員猛將的楊總補了一句:“就把日期安排到這個星期吧,盡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