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方內心一喜,終於等到皇帝開口了。

隨即馬上說道:“諸位,既然海州危急,那自然是刻不容緩的,撫州知州蘇年曾與我上過書信,如今太平聖教襲擾海州、撫州、梧州,其大勢已成,建議朝廷急速剿滅,或者...招安..”

此言一出,全場震驚了。

董瑞大怒道:“太平賊子,意圖顛覆大盛江山,如何招安,定要剿滅才是正道!”

臨安公王普也是點了點頭:“若是招安,那豈不是給太平賊子安心發展的時機,若是招安,太平賊子獅子大開口怎麽辦!難不成我等也要給他們歲幣?”

秉筆太監曹興安上前道:“陛下,老奴也不建議招安,此事乃是助長賊勢,不可為之啊..”

蘇方頓時拜倒:“既然諸位不願招安,那就請陛下派遣諸位一同出兵出餉,共同剿匪吧,梧州隻能勉強自保罷了..這三萬大軍,還要布置在恒台防備太平教入侵呢,定然是沒空前往海州了。”

趙盼煩躁不已,隻想快點解決問題,畢竟自己的裸泳館剛剛修建好,新進一批秀女正準備去試試呢..

“到底什麽個章程?丞相,你不是說要剿賊嗎,說話!!”

董瑞尷尬一笑,既然要自己出錢,那自然是不願意了,自己隻是想搞一隻軍隊而已,要是拉起來就能打,那就是開玩笑了。

“陛下,既然如此,不如請梧州和錦州、雲州同時編練軍隊,三管齊下,定然可以解決太平賊子!”

此言一出,眾人都是點了點頭,各自都有了興趣。

趙盼也不傻,頓時怒道:“什麽意思?難不成爾等也想造反?”

董瑞等人連忙跪倒:“陛下恕罪,臣不敢!!”

這時候,又有小太監送來一封書信。曹興安馬上看了一眼,頓時震驚了。

“陛下,海州真山郡失守了,錦州林安郡正在受到太平教襲擾。定州賊人高舉太平教大旗衝擊縣城,邢州賊人殺官造反響應太平教,寧州山脈之中賊寇聯盟起義,欲圖下山襲擾寧州。”

如果說剛才趙盼還能坐著憤怒指責的話,現在他已經麻了,徹底開始恐懼了。

“什...什麽..為何這麽多賊子啊!!”

“眾愛卿...我大盛危矣,我等需同心協力啊!”

蘇方也沒想到居然這麽多賊子,看到太平聖教勝了,居然都選擇響應。

隨即,蘇方馬上乘勝追擊:“丞相大人,你倒是說句話啊,陛下可是等你的妙計呢!”

董瑞想裝死,可現在被蘇方點了出來,頓時心裏一涼道:“不如令各州自行成立剿滅軍,各自擊退太平教?”

剛說完這句話,頓時就覺得自己完蛋了。

果然,蘇方率先發難:“丞相這是想要分封天下嗎?是要讓各州自立?你好大的膽子!!”

曹興安也是冷冷道:“董瑞,陛下待你不薄,沒想到你卻如此狼子野心,前朝如何滅亡的你心裏沒數嗎?”

臨安公王普雖然很讚同董瑞的話,不過現在也敢不說話了,隻能低頭裝死。

趙盼看到危急時刻,下麵還在內鬥,心裏就是一涼。

“到底該怎麽辦,董瑞既然你不行,那蘇方,你倒是說說啊!”

蘇方立馬起身道:“陛下,一切都是因為太平聖教突圍而出所致,我等隻需要解決太平聖教的問題即可!”

董瑞嘲諷道:“解決?如何解決?你蘇太師親自帶兵去解決?”

曹興安也是笑了:“蘇太師莫不是還藏著十萬大軍?”

蘇方冷冷道:“既然已經無兵可調,不如招安,隻要將荒無人煙的撫州還給太平教,他們自然不會亂來了,而太平教一旦接受招安,那麽其他州府的賊子也會偃旗息鼓。”

“額...這...”

眾人一想,好像也是啊..

趙盼一拍桌子:“好!好計!!一個本就沒什麽人的撫州,讓給太平教自己折騰就是了!”

董瑞連忙說道:“陛下,一個沒什麽人口的撫州,太平教能願意過去嗎,這招安能成功嗎?不付出點代價,對方怎麽肯罷兵啊..”

曹興安突然眼睛一亮:“陛下,不如將海州給他們?讓他們去海州抵禦倭寇!如此,我等可以派遣人手去治理撫州,有了梧州、撫州、定州三州監視,那麽海州的太平教將被鎖死在海州,並且陷入和倭寇的鏖戰當中。

無論是太平教或者倭寇勝出,我等都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啊!”

此言一出,蘇方都驚了,這和計劃不一樣啊,搞得我都沒自信去招安了啊..

董瑞眉頭一皺:“不行吧,若是太平教抵擋不住倭寇怎麽辦?”

曹興安哈哈一笑:“真山郡傳來太平賊子的信息,對方訓練有素,攻城有度,顯然是精銳,就算抵擋不住,那我等也剿滅了太平賊子,到時給點錢,倭國自退!”

聞言,眾人皆是點了點頭,在他們眼裏,倭國不過是想要點錢和女人罷了,太平教才是想要推翻大盛的。

趙盼連忙說道:“既然如此,蘇太師,你提出的招安,不知道你可有招安大使人選?”

蘇方心裏也沒底,但也隻能說道:“陛下,此事可以交由梧州知州蘇年去操辦,他上次贖回朝廷大軍曾和太平聖教有過交易,應當可以聯係上。”

趙盼點了點頭:“那就這麽辦吧..”

見他想走,蘇方馬上道:“陛下,不知道招安,除了將海州轉交給太平教之外,還有什麽條件?”

趙盼疑惑道:“條件?”

“萬一賊寇不願意,或者賊寇想要銀錢,我等也要有個度啊..”

“那你說說,這度在哪裏?”

蘇方尷尬一笑:“賊寇缺衣少糧定然想要布匹和糧食,估計他們想要五十萬..”

“什麽!!絕無可能!!最多二十萬!”

“好吧好吧,臣心裏有數了..”

蘇方心裏大喜,這東西,自然是給蘇家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