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

蕭晃吃了一驚。

他確實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但沒一會兒就釋然了,因為藩王謀反這種事,在大魏也不是第一次。

隻是,在他的印象裏,曹王一向本分,對朝廷也很恭順,沒想到居然也會做出謀反這種事情。

心情平複下來後,蕭晃才問道,“你是怎麽知道這件事情的?”

“曹王派人給我送了一封信。”

“信呢?”

“我看後便已經燒了。”

蕭晃詫異道,“燒了?”

“殿下,此事關係重大,隻有把它燒了,才能沒有後患。況且,蕭慶今非昔比,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小心謹慎才行。”

輕輕點了點頭,蕭晃又問道,“那信上說了什麽?”

“曹王約我一起造反。一個月之後,他帶兵從曹州出發,吸引朝廷的兵力。等朝廷的兵力調走後,我在大梁城趁機起事,就可以順勢攻進皇宮,拿下蕭慶。如此,大事可定。”

“這事太便宜我們了吧?會不會有詐?”

梁天興笑著說,“曹王和我約定了。一旦我們帶兵攻入皇宮,必須要和他劃江而治。常江以南歸他,常江以北歸殿下。”

“這不是要分裂我們大魏嗎?”

蕭晃用力擺了擺手,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不行,絕對不行。本王寧可不做這個皇帝,也絕不做對不起祖宗的事情。”

他這點操守還是有的。

但梁天興卻不以為然,說道,“我怎麽會讓殿下對不起列祖列宗呢?”

蕭晃轉過身來,目不轉睛地看著梁天興,問道,“直說吧,你到底是什麽意思?”

“殿下,咱們不妨暫且先答應曹王的請求。等殿下登基稱帝後,便可以整頓內部,發展生產,勵精圖治,富國強兵。等到我們實力強大了,再打著剿滅叛臣的口號,發兵南下,滅了曹王。到那時,大魏便盡入殿下之手了。”

聽到這話,蕭晃突然眼前一亮,心思活泛了起來。

梁天興繼續勸說,“雖然這樣要繞個彎子。但是,隻要能成就千秋霸業,多花一些時間也是值得的。當務之急是殿下登基九五。如果殿下始終不能登基,那蕭慶的屠刀就遲早會落在殿下的頭上。到了那時,說什麽都晚了。”

梁天盛也跟著勸,“是啊殿下,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這倆人把蕭晃說得心花怒放,心裏癢癢得很。

主要是,梁天興的辦法確實可行。

無非是多花一些時間,走了點彎路。

但也總比現在一直屈居蕭慶之下要好得多。

更主要的是,蕭慶的實力越來越強,早晚會除掉蕭晃的。

如果不行動起來,隻能死路一條。

所以,稍作思量後,蕭晃便點頭道,“好,就照你說得做。”

“既然殿下同意,那我便派心腹前往曹州,將此事告知曹王。”

“曹王不是派人給你送信嗎?何不讓曹王的人把信帶回去呢?這樣也省得麻煩。”

“殿下,我已經得到確切消息,蕭慶能有現在的變化,不是獨孤明月在背後指使,全都是他自己的主意。”

蕭晃聽了大吃一驚,“當真?”

“此事千真萬確。徐知禮在離開大梁城之前,曾跟我單獨聊過。他再三保證,自己絕沒有把藏糧地點告訴蕭慶。唯一的可能性是,蕭慶自己查到的。”

“他怎麽查?”

梁天盛表情凝重道,“徐知禮懷疑,蕭慶在大梁城裏安插了很多眼線。所以,從那天起,我便把蕭慶康複後發生的所有事情,全都前前後後,仔仔細細研究了個遍。”

“怎麽樣?”

“我現在敢斷定,蕭慶肯定秘密成立了一個組織,專門負責搜集情報。而曹王派來的那些人,我仔細留意了一番,發現他們並不十分可靠。把信交給他們,風險太大了。所以,還是咱們自己的人,用起來更放心一些。”

蕭晃點頭笑道,“梁尚書果然是老成謀國,穩。”

梁天興從身上拿出一封信,遞給了梁天盛,“你馬上派絕對可靠之人,將這封信交給曹王。”

“好。”

“告訴送信的人。如果情況有變,立即毀掉這封信,絕不能讓其他人看見。此事關係到你我兩家上百人的性命,千萬不能出事。”

梁天盛點頭道,“大哥,你放心吧。”

說完,梁天盛馬上離開了密室。

他走了後,蕭晃才繼續問,“梁尚書,那我們是不是也要行動起來?”

“東城門守將那邊,殿下可打了招呼?”

“已經打過了。葛力表示,誓死效忠本王。”

“好。麻煩殿下告訴葛力,這段時間務必提高警惕。隻要曹王在曹州舉兵造反了,我們這邊也要有所行動才是。”

蕭晃點頭道,“這個沒問題。隻是,本王有些拿不準。一旦曹王舉兵造反,蕭慶要是不調大梁城的軍隊南下平叛,該怎麽辦?”

“他肯定想調其他地方的部隊,但他調得動嗎?他要是調大梁城的部隊,也隻能調金忠的南營,或者是趙進的禦林左軍。至於董襲的常勝軍,那隻不過是剛剛組建的新軍,戰鬥力還沒有形成,根本沒有能力平叛。”

蕭晃笑道,“看來,梁尚書把一切都想得很透徹,胸有成竹了。”

“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利,已經損失了太多太多。如果不能及時止頹,扭轉局勢,等待我們的就隻有死路一條。所以,這一次,定要蕭慶徹底從皇位上滾下來!”

“放心。這次我們計劃周密,做事隱蔽,還有外援,肯定能大獲全勝。”

此時,廣德殿內。

蕭慶正在批閱奏折,鄭明龍快步走了進來,“陛下,剛剛得報,北營主將梁天盛從禮部尚書府出來了。”

“前後一共待了多久?”

“大概一個時辰。”

“這麽久?肯定又在密謀什麽。”

蕭慶繼續問道,“梁天盛從梁天興那裏出來後,又去了哪兒?”

“去了北營。”

“他去北營做什麽?”

“據我們的人報告說,他去了北營之後,很快就有六匹馬衝出來,都是日行五百裏的快馬。出了大營,他們便直奔南邊去了。”

“去了南邊?”

蕭慶停下了筆,仔細琢磨了起來一會兒,當即決定道,“派人追上去,將其拿下,嚴加審訊。”

“臣遵旨!”

等鄭明龍下去後,蕭慶立馬喊道,“小李子,傳旨,明天魏有法回京,叫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