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城,菜市口。

刑部獄卒押著阿巴特來到了這裏。

阿巴特滿臉憤懣,被捆得跟粽子似的,還在用力掙紮。

但不管他如何掙紮,今天都是必死無疑。

刑場附近圍觀的都是大梁城的老百姓。

大魏和遼國本就仇深似海。

阿巴特竟然還敢惡意打死酒樓老板,老百姓聽說後,無不義憤填膺,滿腔憤恨。

現在看到他即將問斬,紛紛拍手叫好,都罵他死有餘辜,死不足惜。

此時,附近一棟酒樓靠窗的位置,有兩個人正目不轉睛地看著刑場。

蕭晃驚訝道,“沒想到,蕭慶竟然這麽有魄力,真要殺這個阿巴特,本王還以為他隻是嘴上說說的。”

梁天興得意地笑道,“殺了好。隻要阿巴特的人頭一落地,耶律胡回去後,必定會將此事告訴遼國皇帝。再加上蕭慶不肯割讓燕北城,遼國皇帝一怒之下,肯定會興兵南下。到那時,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殺別人的隨從,還叫別人必須來現場觀看。蕭慶這樣做,對耶律胡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對遼國皇帝來說,更是絕不能容忍的。兩國交兵,勢在必行了。”

接著,蕭晃擔憂道,“一旦交兵,那本王的皇叔蕭百順會不會趁機舉兵造反?”

“我看不會。這事不管怎麽說,都是蕭慶占了理。如果蕭百順敢舉兵造反,必定會遭到天下聲討。但如果他不舉兵,便是首當其衝地會遭受遼國強力攻擊,實力必定大幅削弱。所以,不管他是否要造反,這對我們來說都有好處。”

蕭晃聽了滿意地點點頭,“還是不舉兵好,等他們兩敗俱傷,咱們就可以坐收漁人之利。”

“正是。燕北城戰事一起,滿朝文武必定會請蕭慶調兵北上,天雄關便是關鍵。”

另外一棟酒樓,蕭慶換了便裝,也來看熱鬧。

鄭明龍站在他身邊,周圍還有十幾個大內侍衛,但全都換了便裝,免得被人認出來。

掃了一眼下方後,蕭慶問道,“老鄭,耶律胡他們在哪兒?”

“應該在那裏。”

鄭明龍指了一下斜對麵的酒樓。

蕭慶點頭道,“算他們識相。”

“陛下,梁王蕭晃、禮部尚書梁天興,還有朝廷不少官員都來了。”

“這種熱鬧,他們當然要湊了。”

蕭慶掃了一眼後,問道,“他們在哪兒?”

“就在那邊。”

蕭慶順著鄭明龍指的方向看過去。

那地方離刑場更近。

“看樣子,他們比任何人都關心這個阿巴特的生死。也是,阿巴特死了,遼國就有借口興兵南下,他們便想趁機渾水摸魚。但是,朕不會讓他們如願以償的。”

就在這時候,一聲鑼響突然傳來。

全場肅靜。

刑部尚書魏有法親自到場,負責監斬。

他拿起一塊令牌,準備扔出去。

這時,一個禦林軍騎著快馬來了,大喊道,“聖旨到!”

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看向了那個禦林軍。

人群散開。

禦林軍騎著馬一路狂奔到了刑場台下。

跳下馬,他便快步衝了上去,大喊,“聖旨到!”

魏有法和現場所有的老百姓都跪了下來。

但被押著來觀斬的耶律胡不跪。

他昂著頭站在原地,雙手背在身後,顯得極為礙眼。

魏有法怒道,“耶律胡,你為何不跪?”

“笑話。本使乃大遼使臣,又不是你魏國的子民,為何要跪?”

“縱然你是遼國使臣,但你如今身在我大魏,就該受我大魏的律法管束。大魏律法明文記載,陛下聖旨,任何人都要跪聽!誰要是敢站著,等同造反,可立即斬殺。”

這時候魏有法也是很強硬的,當即喝道,“來人,叫他下跪!”

趙進也在現場。

這麽大的事,他可不敢懈怠了。

上次鄭明龍已經警告過他,要是再懈怠,腦袋上的烏紗帽就保不住了。

所以,聽到魏有法的話,趙進便親自帶人衝了上來,拔刀怒斥道,“跪下!”

一眾禦林左軍的士兵跟著喊,“跪下!”

接著連老百姓們也喊,“跪下!”

幾千人同時喊,氣勢洶洶,且一個個眼神凶狠,嚇得耶律胡臉色大變,膽戰心驚。

無奈之下,他隻得跪下來。

這時,禦林軍才開始展開聖旨,宣讀道,“遼國使臣隨從阿巴特,濫殺我大魏子民,觸犯我大魏律法,罪大惡極,按律當斬。耶律胡管教不嚴,縱容下屬行凶,本應嚴懲。但看在是使臣的份上,從輕發落。待阿巴特問斬後,杖責耶律胡四十棍,立即驅逐北歸,不得延誤。欽此!”

魏有法大喊道,“陛下聖明!”

趙進跟著喊,“陛下聖明。”

老百姓們被帶了起來,紛紛大喊,“陛下聖明,陛下聖明!”

耶律胡氣得暴跳如雷。

他這次出使,算是丟盡了臉麵,但他不敢反抗。

刑場周圍幾千人,不論是官員還是老百姓,都對他極為憤慨,同仇敵愾。

他要是敢說話,肯定會遭到嚴懲。

萬一那些老百姓裏跳出幾個人要打他,魏有法和趙進肯定不會管。

要是被這些老百姓給打死了,那就太窩囊了。

無奈之下,他隻得忍氣吞聲,準備回到遼國後,狠狠地報複魏國一把。

魏有法領旨後,拿起令牌毫不猶豫地扔下,“斬!”

阿巴特被殺。

接下來就是杖責耶律胡了。

四十棍雖然打不死他,但也把他打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耶律胡本想強忍劇痛,不叫出來,保留最後的尊嚴。

但實在是太痛了,他最後還是忍不住痛叫出來,引得老百姓一陣歡呼和嘲笑。

杖責完畢,魏有法便說道,“趙統領,就勞煩你派人護送他們北歸了。”

“魏尚書放心,此事就交給我了。”

“你們給我等著!等我大遼的天兵一到,定叫爾等死無葬身之地。”

老百姓裏馬上有人帶節奏。

“小小遼國,若是膽敢犯我大魏,我等縱然一死,也要叫你們有來無回。”

“對。當今陛下英明神武,絕不會坐視你們一直侵占燕山要地。八年前的血仇,定要你們血債血償!”

“我家兄長就是被你們遼國人殺害的。”

“我爹也是。”

“在下要去參軍報國,你們誰要一起的?”

“我。”

“還有我。”

……

八年前的燕山之戰,陣亡的將士裏邊,有不少是大梁城的人。

所以,大梁城的老百姓對遼國人十分痛恨。

聽到別人這麽一喊,他們紛紛想起了這血海深仇,都被煽動起來了,當即就有不少人跟著去參軍,報效朝廷。

坐在窗戶邊上的蕭慶笑道,“老鄭,你安排的這些人,演技不錯。”

“全都是陛下英明,知道在這種時候調動老百姓的情緒。如此一來,非但使得百姓同仇敵愾,對陛下、對朝廷刮目相看,而且還能讓朝廷招募到一支新軍。可謂是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