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縯率領大軍離開藍鄉後,迅速往南撤退,過了沘水,到達湖陽縣境內。

 到了這一帶,劉縯就放心了,再往南走幾十裏就是蔡陽縣地界。他母親樊嫻都是湖陽縣人,娘家正是湖陽大姓樊家,由於走親訪友的緣故,他對湖陽一帶很熟悉。

 大軍在沘水南岸駐紮,休整半日。蔡少公命人壘砌土台,準備祭祀天地。

 劉縯的營帳內,坐了劉嘉、劉秀、朱祐、蔡少公四人,這都是他最親近的人。

 劉縯道:“經過這一次北伐,我們看清了很多事實,朝廷在南陽的實力,足以對我們造成致命的威脅,隻要稍有不慎,我們這支隊伍就會全軍覆沒。”

 “我們雖然剛打了勝仗,但是自己的人馬也損了兩成左右,這對族親們的打擊很大,一些人已有心理陰影,所以咱們不能和官兵再這麽硬拚下去了,得改變局勢。”

 劉秀道:“大哥所言不差,咱們還沒打出名頭,得不到天下人的響應,就現在這點為數不多的人馬,拚掉一個少一個,根本經不起消耗。”

 劉嘉道:“這麽說我們正麵臨一個困境,問題是不打仗也得打仗啊,朝廷一直在防著我們舂陵劉氏,把我們當成了眼中釘,事到如今,正好有了消滅我們的借口。”

 劉縯道:“接下來,形勢將非常嚴峻,甄阜和梁丘賜作為王莽的親信,一定會想法設法地圍堵我們,他們吃了一次虧,已知道了我們的底細,後麵的仗不好打啊。”

 朱祐笑道:“伯升哥,你有什麽想法就直說罷,反正我們大家都聽你的。”

 劉縯瞧了瞧屋內幾人,終於說出了心事。

 “現如今,天下義軍那麽多,不如聯合他們,共圖大事。”

 大家眼前一亮,心道這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啊。

 劉嘉如釋重負,哂道:“這麽好的主意,幹嘛不早說啊?”

 劉縯喟然一歎:“這是我和蔡少公剛琢磨出來的對策,因為還有很多顧慮,算不得上上之策,不敢輕易采用啊,但要是大家沒有更好的辦法,那也就隻能這樣了。”

 朱祐笑問:“什麽顧慮?”

 蔡少公道:“因為這雖然能解決咱們眼前的困境,但也會產生很多新的問題,畢竟別的義軍有別的將領,未必和咱們一條心啊,相互間可能會起一些矛盾和爭執。”

 朱祐歎道:“那倒也是,不過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劉嘉也道:“目前最重要的,是想辦法生存下去,以後的事以後再說罷。”

 劉縯的目光停在劉秀身上:“三弟,你的意思呢?”

 劉秀苦笑道:“除此之外,我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了。”

 蔡少公道:“既然大家都沒意見,那咱們接著往下說。”

 “我有一些專門負責刺探情報的人,他們最近探聽到,綠林軍的一支隊伍已經到了南陽郡的最南邊一帶,人數上和我們差不多,如果能說動對方,那最好不過了。”

 劉縯哂道:“綠林軍在鼎盛時期有幾萬人馬,剩下來的這些都是精兵啊。”

 蔡少公露出一個睿智的笑容。

 “最重要的一點,綠林軍的名頭大,大家合兵之後,定能招到不少兵馬。”

 劉嘉歎道:“聽你們二位這麽一說,眼前豁然開朗啊。”

 各人都笑了起來。

 蔡少公試探著問道:“看來大家都沒有意見了?”

 四下沒有反對的聲音。

 蔡少公道:“那好,事情就這麽定了。現在咱們需要一個說客,誰願前往?”

 劉嘉立刻答道:“我願前往。”

 蔡少公咧嘴笑了起來,道:“這正合我意,墨家弟子在這方麵是最擅長的。”

 大家都微笑點頭,這裏沒有比劉嘉更合適的人選了。

 劉縯忽然起身,往外走去。

 “我看時候也差不多了,咱們先出去祭祀天地,順便把這個消息告訴大家。”

 幾人出了營帳,往剛壘砌出來的土台走去。

 到了那裏,周圍早已站滿了將士,他們見到劉縯到來,個個無比崇敬。

 劉縯到了台上,朝大家微笑示意。

 “將士們!你們在藍鄉一戰中,英勇無畏,所向無敵,大破莽賊五萬精兵,打出了漢軍的威風,也讓我看到了光複漢室的希望,這實在了不起啊!”

 各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劉縯又道:“今王莽暴虐,天佑漢室,複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正當時也。”

 四下掌聲雷動,皆呼:“複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

 待掌聲平息,劉縯道:“我們身為漢室的擎天之柱,應當有一個響亮的名號,自今日起,我軍就叫‘柱天都部’了,縯雖不才,願行大將軍事,帶領大家打天下。”

 這個名號夠響亮,四下沒有一人反對。

 大家再次鼓掌,齊呼:“大將軍。”

 眼看大事已定,蔡少公登上土台一側,振臂高呼。

 “吉時已到,請大將軍祭祀天地。”

 號角聲中,劉縯燃起香,拜天地四方。

 “各方神靈在上,請保佑我等漢室子民,闖過一切災難,平定天下九州。”

 把香插上,劉縯再次麵朝眾人。

 “既然咱們成了正規的漢軍,那就得有個正規的建製。”

 他清了清嗓子,大喝道:“眾將軍上前聽封。”

 蔡少公便照著早已擬好的名單大聲念了起來。

 “大將軍諭:劉祉為高義將軍,領兵一千;劉慶為上德將軍,領兵一千;劉賜為諫言將軍,領兵一千;劉嘉為攻堅將軍,領兵一千;劉秀為先鋒將軍,領兵一千;朱祐為忠義將軍,兼任護軍之職,領兵五百;劉信為勇武將軍,領兵五百……”

 被點到名的人,先後走了出來,登上土台。

 劉縯先拜諸將:“眾將軍,興複漢室的大業,全仰仗你們了。”

 諸將回拜,齊呼:“大將軍。”

 諸將當中,劉慶最為年長,又是劉縯的長輩,劉縯忙上前攙扶。

 劉縯道:“眾將軍回去之後,再把兵馬細分,但凡能領兵者,皆稱將軍。”

 眾將領命,各自回到隊伍中去了。

 一切妥當之後,劉縯又將聯合其他義軍的計劃,說與大家知道。

 聞言後,眾皆稱善,四下歡聲鼓舞,軍中越發士氣高漲。

 看到如此情形,商定這個計劃的蔡少公等人都放心了,大家相視一笑。

 劉嘉向大家告別,匆匆南下。

 蔡少公親自送了出去,路上和他說了一些有關綠林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