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延徽恭恭敬敬的拜別而去,從他的反應看來,對魏國的印象似乎也是極好,而李天衢任由他回去向劉仁恭複命,至少現在而言,哪怕他不會為己方勢力所用,但也沒有意圖針對韓延徽采取任何行動。

畢竟不教而誅的事,李天衢不打算做。繼劉仁恭之後,劉守光更會作死,那麽即便大概能確定韓延徽注定要轉投契丹,不過他按說也終究會因思念故土回來一段時期,史載軌跡他是被同僚所嫉恨而返回契丹,不過以後韓延徽重返故土,又會不會處在後唐政權的統治之下,還是兩說。

放任韓延徽去契丹,終究要致使異族政權迅速強大,而威脅到華夏正朔?不至於,韓延徽對契丹的作用,更多的是曆經三代遼帝不斷完善南北官體係。為契丹改製定法,使得其國力逐步強盛,也不是他一人之功。

而唐末時節同樣會投到契丹效力的人物,比起韓延徽,李天衢會定性為漢奸,在發覺他如果仍會按原本的軌跡行事便該誅殺的,則另有其人。

契丹是北方少數民族政權,而且會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帝國,那麽也必然會對中原王朝會有威脅。李天衢當然也很清楚,契丹改國號為遼,也正是在遼太宗耶律德光滅亡後晉,一時占據汴梁,襲掠中原時所發生的事。

但是這個民族就算隻是相對的,也要比亂華五胡,乃至後來的金、元、清對漢人的包容性更大,對中原征服的野心也更小,不但後來與宋朝簽訂澶淵之盟,百年無戰事,隻要中原王朝保持強大,後梁、後唐時節,契丹經過嚐試後便不再打算南侵,李天衢尋思若霸業事成,又怎會容得石敬瑭那類人割讓河朔屏障之地,任由北麵的帝國一馬平川殺向中原?韓延徽到了北地,也會起到契丹接受漢化的積極作用,便由得他去。

而李天衢接下來要操辦的事,卻是要納李珣之妹李舜弦入宮。

李家有女已長成,幾年光景,李舜弦也已是個大姑娘了。她本來俏美精致的五官多了幾分成熟的韻味。李珣身為魏國殿中監當然也樂得自家妹子入宮,又多了一層皇親國戚的身份。

皇城內苑,毓秀宮雲硯軒,當李天衢受李舜弦迎拜,就見她呈淡藍的星眸,鼻梁高高的,肌膚似玉水靈,體態窈窕,確是十分典型的波斯美人。而李舜弦恭身施禮,嗪首低垂,臉上也不住帶著一抹羞澀。

是夜,雲硯軒中滿是春色,帳中雙影交疊,自是鶯聲喃喃、蝶戀蜂恣,而再接下來,便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了……

次日,早朝過後,李天衢召見王彥章、符存審、解青等幾個心腹一並用膳。按著宋時東京汴梁格局,朝中大臣大多集中居住在臨近內城的禦街府邸中,平時來往也較為便利。與一並打天下的嫡係心腹相處,退朝後的李天衢也不會擺出副皇帝架子,光祿寺珍饈署內侍從呈上上乳炊羊、金絲肚羹、炒蟹……等美食,君臣且吃且聊,也是相談甚歡。

“縱然我朝重挫燕軍,迫使得燕王急於求和,可是晉王那邊倒也並沒有趁機揮兵東討,而是要攻打朱溫,奪下梁國掌控的河中軍藩鎮……”

用膳時,李天衢按上報的時事動向與幾人計議,而符存審便又接口說道:

“如今趙國、鄴國臣服於陛下,而義武軍先前與晉軍親近,北平王王處直遣使向晉王請罪,看來終究是要臣服於晉國。還有燕國顧盼自雄,不願向我朝與晉國稱臣,河朔方麵諸國對持,這等形勢看來也仍會持續下去。

而晉王到底對朱溫恨之入骨,不過就算晉軍奪回澤、潞二州,如今與我軍分治原本昭義軍領地。陛下又劃出東麵數州為揚武軍,宣武、河陽、忠武諸鎮也盡由我軍掌控,那麽晉軍也就不便由河朔的方向南討,隻得往西南麵打,趁著梁軍為我朝大敗,實力銳減,也勢必急於攻取河中軍,進而兵鋒直指長安。”

李天衢微微點頭,思付片刻,說道:

“我軍近期征戰頻繁,也須休整一段時日,而再要發兵時,西麵陝虢軍,還有山南東道襄陽軍藩鎮也勢必要奪來。而梁國鎮守陝虢軍的朱友謙,固然不足為慮,可是再要往西麵打,便是潼關險地。

而鎮國軍藩鎮治所華州,位於潼關以西,故而又稱關西節度。被朱溫派赴轄潼關防禦軍務的節度使,卻是那先前與我軍交戰也曾占得些便宜的楊師厚,此人也決不可小覷。

晉王也如朕一般,勢要突破拱衛長安的屏障之地,而他派遣李嗣昭等幾員良將揮軍攻打河中軍(後世山西省西南部地區),轄河中府、晉州、絳州、慈州、隰州諸地,晉軍也唯有向打下那塊領地,才能對長安構成威脅……”

正說著,李天衢頓了一頓,隨即又長聲說道:

“隻不過那個同樣是臨危受命,奔赴河中軍藩鎮接任節度使的梁將牛存節,也不好對付啊……”

……

做為李克用麾下最是能征善戰的義子之一,李嗣昭也終於得以按照他原本的軌跡出任昭義軍節度使,雖說東麵幾州為李天衢所占……可是他下轄的澤州、潞州治下領土相對更為廣闊,與洺州、磁州、邢州的麵積大致相當,所以倒也不會顯得如何寒磣……

不過李嗣昭被李克用委以重任,重新整編昭義軍牙兵部眾,出兵最大的意圖,就是要吞掉河中軍整處藩鎮。先前雖然在那塊地盤曆經幾場慘敗,但是李嗣昭調整戰略部署,與一並往西南麵打的河東軍同僚軍旅當中,也不乏有善於在山嶺地帶的部曲。

而朱溫先前禦駕親征的二十多萬大軍卻被李天衢殺得潰敗,非但波及到其它各路梁軍軍心動**,朱溫不得已也需要調派兵力,重新劃分重點要死守住的防守區域。

河中軍重鎮,也是梁國丟不得的要緊去處。然而今番由李嗣昭掛帥,興師動眾揮軍南下,卻是連戰連捷,已經攻破晉州、隰州兩州治所,又不出半個月的功夫,便將兩處的州府治下縣坊徹底攻取。

河中軍晉、隰二州失守,西南麵的慈州地盤狹小,南麵接鄰的絳州(後世山西省西南部的新絳縣),則是河中軍治所河中府的北麵屏障。拱衛長安的潼關固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固然難以估量,但是倘若由晉軍在一舉攻破絳州、河中府,也完全可以繞過潼關,**,而攻打梁國遷移的都城所在長安。

畢竟不止是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取道河中,由龍門渡口渡過黃河,進而拿下關中地區,而後定都長安,建立大唐。後來兩宋交迭時節,金軍大將完顏婁室也由位於五代時河中軍治下的蒲津渡口渡過黃河,將宋軍殺得措手不及,而在關中大破十六萬敵軍,遂威震關隴……

距今不遠時也有鮮明的戰例,當年的晉王李克用,可也是從晉北揮並至河中軍,從蒲津渡口渡河,並在大唐國都郊外擊敗黃巢,而迫使反軍退出長安。所以這條進攻路線,晉軍門兒清。

兵事險急,河中軍丟了晉、隰二州,不久後也將直接威脅到治所河中府,如此梁軍大將牛存節,也迅速召集麾下,很快也要針對李嗣昭的進攻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