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的王詡,在大魏的京城可以稱得上是風雲人物。
代代都有文武狀元,這些文武狀元不管是自身實力過硬,還是家庭背景的強勢,最後都能成為大魏的棟梁。
王詡是一介布衣,那種祖上三代一窮二白的布衣,從一個小山村裏出來,家裏老爺子會一些奇怪的武功,那是年輕時候出來遊厲習得的。
這樣的家世,在大魏任何一個地方都能找出來相同的模板。那些小說裏喜好這樣打造人物背景,還不是因為這樣的人多了,而這樣的人大多數碌碌無為,成日沉浸於幻想,受眾比較多。
不過,王詡和其他的人不太一樣,王詡很聰明。
這個聰明是不限於武學的,王詡不管學什麽都很快。當初先帝也不知為何腦門一熱,忘了自己國家那幾近腐朽的科舉製度是什麽本質,居然想著讓眾人參觀太學,以激勵考生。
當時有幾個能臣,幾個名將家中的子弟,基本上把文武雙試的名額占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考生心裏也清楚,自己不過是陪太子讀書的,所以對所謂的參觀太學,多半興趣寥寥。
所有人都想借這個機會一飛衝天,不過這些江湖中來的人,最希望的還是成為某些權貴的家臣乃至上門女婿。
唯獨王詡不抱著這樣的心思,他對於太學中號稱天下第一,事實上也確實是天下第一的藏書,有著極大的興趣。
當時距離文武試約麽還有半年,王詡憑借著應屆生的名額和權限,硬是在太學裏呆了四個月。
這四個月裏,王詡沒有那些小說主人公的運氣,碰上了某個強大的圖書管理員,被一眼相中,傳授絕世武功。
太學裏沒有圖書管理員,人家信奉的是禮教,是學術自由,以及對先賢,對知識的敬畏。但凡太學之人,藏書一律自取,抄閱完即送回,百年無一人違例。
前三個月,王詡遍讀經史子集,奇門遁甲,平戎策和種樹書。最後一個月,王詡憑借太學中藏書,推演自身真氣,從真氣的登堂入室,連跳幾層,幾乎到達了江湖二品高手的門檻。
二品高手,在武試中,算是比較拔尖的了。
不過,比起王詡這種半路出家的野路子,幾乎任何一個修煉過高深真氣的世家子弟都可以吊打他。畢竟人家家傳的絕學,有些最好的老師,條件好的還可以去各地挑戰,不用擔心任何後果的鍛煉實戰經驗。
王詡從太學裏出來的第一天就和人打架了。
打架的原因很狗血,因為一個長的很好看的姑娘。其實王詡見過的好看的姑娘很多,和那個姑娘差不多好看的也有很多,不過王詡也不知道為什麽,偏偏為了這個姑娘和別人打了一架。
被打的那個人並不是考生,不過年紀輕輕的,一身武功確實不差。
兩人打了個難解難分,最後那個姑娘誰也不願意搭理的離開了,隻留下麵麵相覷的兩個人。
也不知道為什麽,自從和那個年輕人打完架之後,王詡就麻煩不斷。今天走路撞到個人,就被抓著衣領硬要切磋一番。明天在路上隨便瞧了別人一眼,就惹來一句“你瞅啥”。
雖然武試還沒開始,王詡就把所有武試的考生打了個遍。
最開始,那些水平一般的考生,能和王詡打個難解難分。後來,那些水平比較高的考生和王詡打起來,基本也是吃虧的料。
最後,就算是水平最頂尖的那幾個考生,在王詡的手上也撐不過五十個回合。
這家夥的學習能力太恐怖了,以前沒有絲毫實戰經驗,這在京城裏惹了一點事兒,就積累了這麽多的經驗。
所有的人都意識到,他們中已經沒有人是王詡的對手了。
好在大魏的武試的規則可以利用,最後是一場大混戰,他們可以群起而攻之。這麽多人聯合,別說剛剛借助這些人之手穩定了二品高手境界的王詡,就是個實打實的一品高手也要打怵。
不過,王詡很聰明,他不選擇參加武試了。
在太學裏看了三個月藏書的王詡,自信就算參加文試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武試裏得罪了那麽多人,他又何必自己去找不痛快呢?
當大魏招生辦的主任……啊呸,應考處的官員講這個消息爆出來的時候,整個京城都被轟動了。
不說別的,那時候的王詡在京城真是出名,畢竟一個鄉下來的窮小子,把京城的天才打了個遍,稱得上壯舉。
就在所有人都覺得王詡廢了的時候,還沒等到王詡參加文試,一鳴驚人,扮豬吃虎,裝x打臉的主角光環時刻到來,文試就宣告泡湯了。
那時候距離文武試正式開啟,還有五天的時間。
那一天是皇帝腦門一熱接見考生的日子,王詡見到了皇帝,才知道為何那麽多人針對自己。
那天自己在飯館裏打架的對手,就是那個年輕的皇帝。自己不認識天子容顏,其他人可知道,他們可不會放棄這個機會,打壓自己幫皇帝出頭,為家中謀得好處。
皇帝欽定,要讓王詡參加武試,王詡如何拒絕?
你說我一個鄉下來的,怎麽就被皇帝給欽定了呢?可是既然天子已經下令了,當時王詡就念了兩句詩……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王詡會在賽場上被群起而攻之最後落敗的時候,王詡卻始終沒有出現在賽場上。
或者說,從五天前皇帝欽定王詡必須參加武試的時候,王詡就已經不見了蹤影。
眾人以為王詡怯戰逃跑,紛紛嗤之以鼻,皇帝陛下對此也表示十分無聊。那一日引得皇帝和王詡大打出手的姑娘,不知道出於什麽心理,也來了現場觀看比賽。
所有考生都忘記了王詡這麽個從鄉下來的小人物,即使這個小人物也曾經名動京城。
等他們結束了比賽,那個勝利者傷痕累累的站在台上,等候裁判的宣判,等候皇帝的封賞的時候,王詡從地底裏鑽了出來。
鑽出來的時候,王詡還心有餘悸的說道:“幸好這地道沒有挖偏,不然考試就完蛋了。”
可以想象,當時那個離武狀元隻有一步之遙的兄弟,內心是何等崩潰。
本來這些人裏就沒有人是王詡的對手,王詡滿血滿狀態迎戰已經傷痕累累的老哥,自然毫無壓力。
碾壓局結束之後,皇帝很開心的上前拉住王詡的手,封他為武狀元,外加禦前侍衛。
天底下什麽官最大?
自然是皇帝身邊的官最大,就連史上第一富豪和珅和大人,都是侍衛出身。武狀元被封為禦前侍衛,可以說王詡此生可以青雲直上了。
隨後的故事很簡單,那個名叫明月的姑娘,成了皇帝的妃子,雖然王詡也喜歡她,她也對王詡很有好感。
王詡和皇帝則成為了好朋友。
這種情節的心路曆程,詳情可以參考《鹿鼎記》,皇帝大多是寂寞的,和人打一架就成為朋友的事情發生也實屬正常。
就好像霸道總裁喜歡說:“可以,女人,你讓我很有興趣。”
後來就是王詡的進步一日千裏,不久便破了宗師門檻,後來蕭摩訶來尋仇,王詡尚未突破宗師以上境界,強行迎擊。
那時候的蕭摩訶半隻腳突破了宗師,已經不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宗師可以阻攔的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王詡有漫威電影裏美國隊長的超能力——和誰都強行五五開。
在蕭摩訶的壓力下,王詡居然也突破了宗師的界限,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超越宗師境界的人。
可能是打的多了,打出了基情的火花,王詡和蕭摩訶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有一次王詡能取蕭摩訶性命卻沒有取,放虎歸山的蕭摩訶再次殺到禦書房的時候,也已經超越了宗師。
這也是皇帝和王詡之間友誼裂隙的開始,上一代皇室和權臣的恩怨,不論誰參與都會被猜忌,即使王詡是被動的保護皇帝。但是,王詡的留手,對皇室而言意味著背叛。
天家連親情都沒有,遑論友情。
後來,因為複雜的原因,王詡被逼迫著去了北莽,去北莽刺殺魏帝。
能夠脅迫王詡的,是一個女人的性命,那個女人名叫明月,封號為月妃。
這就是鳳仙知道的所有有關王詡的故事。
講到這裏,姬博好奇的問道:“月妃為何能夠脅迫王詡?皇帝就因為對王詡的猜忌,就逼著一個宗師以上的終極殺器去北莽送人頭?”
鳳仙有些神經質的笑了笑:“自然不止是因為這個,最大的原因,是王詡給當時的皇帝戴了一頂綠帽子。”
姬博和陰黎的嘴巴張的老大,似乎沒法承受這麽勁爆的消息。
鳳仙看著兩人的神情,笑道:“你們以為這就是最有意思的了?不,你們還記得我的另一位皇帝哥哥,也就是已經死去的先帝麽?”
姬博和陰黎雖然一時半會兒沒法完全接受王詡給大魏皇帝戴綠帽子的消息,但是鳳仙發問,二人還是點了點頭。
“其實,我這另一位皇帝哥哥,他的親生父親是王詡。”鳳仙笑道。
這笑容中有難以掩飾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