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黎在京城人的眼中,怕是最大膽的女人了,當然,鳳仙是個例外,偌大京城沒幾個人將其當做女子的。

因為新晉的冠軍侯長期昏迷,所以給冠軍侯姬博的封賞都還沒有落實。

身為冠軍侯“發妻”,陰黎居然就這麽去了金鑾殿為其夫君求綬帶了。也不知道背後有什麽高人指點,一篇文章主體構造寫的極為符合規格不說,通篇讀下來倒也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人們沒少驚歎,新晉的冠軍侯夫婦,都是文武雙全之輩,真稱得上為神仙眷侶了。

畢竟陰黎她姐夫,可是被某朝太祖譽為“最有學問的皇帝”的人,素來以善言談,能書文受到人們追捧,手底下的臣子沒二兩墨水,能坐官位做安穩麽。

常年耳濡目染之下,陰黎學會的東西絕對不少。再說了,她自幼聰慧過人,記憶力極好,又不是每個官員的奏章都會流傳千古,其中那些離流傳千古差一線的好文章,陰黎還能記得些許。

雖然沒有實際文件,而且一些眼光毒辣的老人一眼就能看出陰黎還是處子身,卻也沒有幾個人懷疑過陰黎和姬博的事情。

令人驚訝的是,不禁冠軍侯的綬帶被陰黎求下來了,陰黎本人也被封為了三品誥命夫人。

那可是三品啊,穿越小說裏的大佬們,隨便逛個街都能逛來三品官,但是其實三品官的意義極其深重。

到了封建王朝的後期,三品官沒那麽值錢,但是在大魏,三品官約麽是而今副總理甚至以上的級別。一品官和二品官,其中更多的,隻是一份榮耀而已。

所有人都以為,姬博不過是殺了一個狂到沒邊……頂多也就是格外能打點……很能打……但是哪有說殺了個刺客就能成為頂尖大人物的?

這可是正三品啊,左右仆射,宰相也隻是從二品。且不說當朝宰相,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任三品官職,哪個是輕輕鬆鬆當上的?

他們要講究一命二運三根骨,要命中有貴人,再辛苦打熬幾十年,在官場混成人精,最後還要秉性恰好讓當權者看著順眼,才能做到。

所以,在大魏任職三品的人,不能接受他們的圈子裏多了一個年輕到過份的人。他們的老婆,不能接受自己和一個還是處子之身的小姑娘,同為三品誥命夫人。

更何況,不是所有三品官的夫人,都能成為三品誥命。

那些三品以下的人,更無法接受自己辛苦一輩子都沒法獲得的榮耀,被人輕鬆得到。

一時間,各式各樣,各種署名的奏折雪片一般飛進了京城。

當今聖上一直是個很好說話的人,垂拱無為的他,甚至被不少激進派視作庸君。然而皇帝隻說了一句話。

“北莽都能重用王詡,代代國師都年輕至極,而今的國師弟子葉落,據說年紀不過二十,我大魏為何不能出現這種天才?”

原來這一代國師弟子,名為葉落,這是世人第一次聽說國師弟子的名字。包括秦王和鳳仙公主等人,在秦王暗自思量當今聖上到底有多恐怖的情報網的時候,陰黎倒是極為開心。

有沒有這個三品誥命她倒是無所謂,知道葉落此時安然無恙,明顯重要的多。

皇帝在封陰黎為誥命夫人的時候,還給予了同等規格的府邸,贈送了各式各樣的仆人侍女。

再過幾日,新晉三品誥命夫人陰黎,登白雲山。

而這一天,北莽國師的新弟子訪大魏,第一站也是白雲山。

若是來的人是當今的北莽國師,大魏冒著和北莽開戰的風險,也會將其留在這裏。

因為在絕大多數大魏人眼中,這個前大魏武狀元,後來的禁軍統領,再後來的北莽國師,對大魏太過了解。這些年,國力遠比北莽強大的大魏,每次都會在這個算無遺策,知己知彼的老人手下吃天大的虧。

所以,就算和北莽開戰又如何,就算這個老人的武力不弱於蕭摩訶又如何,一人之力怎麽和一國對抗?

可惜,這次來的是他的弟子。

一個文弱書生。

初來大魏,就去白雲山,也不知道這個年輕人做何考慮。

白雲山上白雲劍莊,是兩國第一劍術宗派,他們門派對於真氣的修行,隻是為了更適配腰間的三尺白刃。而且劍術講究精巧,他們的格鬥理念在這個時代也別具一格。

當然,比起陰黎和姬博這種生在信息時代,各種格鬥技巧和理念之間相互交流,彼此汲取營養的人,還是有境界上的差別。

不過,那一日蕭摩訶大鬧武試,還是給了天下武林一個狠狠的耳光。尤其是那些擅長劍的,擅長拳法,擅長掌法的,擅長真氣的。蕭摩訶隨手體現出來的一項技能,遠比他們看家本領高出不止一個檔次。

若是那天場上斧鉞勾叉之類的武器也被蕭摩訶耍一邊,估計第二天什麽飛天神勾門,開天神斧宗什麽的都要關門大吉了。

但這絕對不代表,白雲劍莊不厲害。

帝國第一高手,尚不被世人所知,但是帝國第二高手鳳仙公主也說過,她這個第二高手,不過是官方評定,實際上還是有不少江湖上的高手不比她弱。

鳳仙說這話,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她也曾拜訪過不少宗派求學,與這些宗派有傳道授業的恩情,抬舉一手,給個麵子。

畢竟將軍還是看韜略吃飯,宗派要靠手下的功夫吃飯,但是能讓鳳仙甘願這麽說,就算江湖中最拔尖的那批高手不及鳳仙,也絕對相去不遠。其中的佼佼者,恐怕和鳳仙也能幾百回合不分勝負。

這也是帝國第三高手,皇家禁軍統領高數常年受到質疑的原因。

白雲劍莊的莊主,就是江湖裏最拔尖得那批高手,他的幾個親傳弟子雖然沒有顯赫的背景,但是都是高手。

同為不同世界的天之驕子,見麵除了惺惺相惜,就隻有成為對手的可能。

假設一個厲害的廚子和一個厲害的馬夫,二者起了衝突,又沒法在彼此擅長的領悟征服對手,情急之下多半會動用各種手段。

最後還是大打出手的結局。

更何況,大魏的天驕和北莽的天驕本身就處在敵對層麵,二者怎麽可能和睦共處。

最後說不定還得打起來,而且白雲山上,到時候絕對不止白雲山的高手,恐怕各個宗派的少年高手都會來。甚至朝廷也會派遣不少天才去往白雲山,畢竟大魏不可能放過打北莽臉的一個機會。

這可是比武試更令人值得期待的一件事。

文武試三年一屆,有很多人已經參加過,就不會再參加,也有不屑於參加的。但是這次北莽國師弟子登白雲山,明麵上的,暗中的天才都會浮出水麵,彼此之間的年齡差也會很大,絕對是一場盛會。

而大魏不可能連個保鏢和隨從都不給國師弟子配備,所以這次登白雲山極有可能是兩國天才的一次激烈碰撞。

感以一介書生的身份,登白雲山,連大魏的人也覺得,這個當代北莽國師的弟子,實在是膽識過人。

倒沒人覺得這個北莽國師弟子是來送人頭的,畢竟北莽國師文武都力壓同代天才,除卻幾十年前的那位蕭姓親王,百年來無人能出其右,總不至於找個傻子當繼承人。

更令人尋味的是,前去接待北莽國師弟子葉落的,不是太子而是秦王。

太子早已經成年,不會整日呆在東宮學習詩書,是時候去邊疆建立軍界的關係,遊走各行省訪求天下人才,網絡各地的高官,宣揚自己的正統地位。

最重要的,就是提前和北莽的高層見麵,完成一係列的外交。

這其中有很有趣的一個意思——有時候,你敵人對你的認可,往往比自己對自己的認可有說服力的多。

就像史書中對名將的描寫有明顯的兩個檔次,普通的名將往往是“膽識過人,胸有韜略”,最高檔的名將則是“xx(敵人)聞公之名則喪膽”或者“聞公已逝,xx大舉來犯”。

而今來的不是太子而是秦王,聖上到底作何打算?太子尚在,而親王掌權,將來的宮中不會亂套麽?

太多的人嗅到了太多不尋常的味道,如此一來,新三品誥命夫人陰黎登山求藥這件事兒,就顯得沒有那麽亮眼了。

但是,陰黎知道,自己這趟登白雲山可能沒那麽輕鬆。

新晉的有三品位銜的冠軍侯,新晉的三品誥命夫人,壓在她的身上,與其說是賞賜,不如說是一次考驗。

若是姬博現在尚清醒,能夠做出幾次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自然沒人不服。但是姬博昏迷了這麽久,甚至不少人都覺得姬博已經死了。

陰黎在很多人的眼中也成了可以隨意欺淩的“寡婦”,可能有秦王和龍陽公主撐腰的陰黎沒那麽好欺負,但是咬不動你的虱子,多了之後也夠人受的了。

更何況,姬博真的死了還好,不死的姬博就占著一個三品的位子。

位子一共就那麽幾個,要是姬博真的死了,就能空出來一個三品的位子,多出來一大批令人眼紅的資源。而姬博如果不死,皇帝也不可能給姬博撤銷這個冠軍侯。

身為帝王,必須言而有信,若是因為姬博昏厥,就把人家近乎拿命換來的位子搶走,誰以後還敢給皇家賣命?

別人可以欺負陰黎這個“寡婦”,唯獨皇上不能。

但是好多人希望,姬博能永遠醒不過來。

敢有這樣的想法的人,莫不是有能力和野心圖謀三品位子的人,這些人沒有一個是簡單的。

找皇帝求的姬博的三品綬帶,和誥命夫人身份,隻不過讓陰黎多了不到半分底氣。

有那些想要姬博死的人給白雲劍莊撐腰,白雲劍莊出於武道地位的考慮,也不想姬博活,陰黎此去,麵對的困難並不比葉落即將麵對大魏所有天才的壓力小多少。

好在冠軍侯,三品誥命夫人,北莽國師弟子這幾個身份,也說明姬博,陰黎,葉落,陽小清這幾個“穿越者”,在短短的時間內,已經站在了兩國的最高最大的舞台上演出,並且能夠參與兩國最高或者說僅次於最高的層次的博弈了。

能夠站在浪尖了,離掀翻這座苦海還遠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