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蕭摩訶還是輕而易舉的逃走了,鳳仙帶來的甲士全部殞命。鳳仙難以想象,一個看上去瘦弱如文官,平日行事瘋瘋癲癲的那具身體,怎麽可能蘊含著這麽恐怖的力量。
鳳仙甚至覺得,要是北莽國師這些年的修行稍微有一點懈怠,都有可能被剛從自己手底下逃走的那個男人打敗。
哦,不,不是從自己手底下逃走,他剛才說了,是看在自己師父的麵子上,放自己一回生路,不過自己把這個機會用完了而已。
蕭摩訶,其師父是大魏先帝手下的異姓王,當年大魏國勢微弱,作為太子的先帝在北莽當質子,那時候蕭摩訶的師父就已經是先帝的至交好友了。
後來二人被北莽釋放,其師與先帝共同遊曆天下,學的一身本事,回到宮闈之間,又成為先帝的第一賓客,最後先帝登上地位,因為從龍之功,成為異姓王。
蕭摩訶的師父,就是張毅的師父,雖然蕭摩訶不知道為什麽自己師父腦門一熱,會收這麽一個傻徒弟,雖然武學天賦不錯,但是和自己比起來還是有雲泥之別。自己的師父性子來的比誰都跳脫,要不是自己天賦實在妖孽,恐怕早就被玩壞了。
自己那個便宜師弟就是,明明有成為武學宗師的潛力,被師父搞得能成為個皇家侍衛一般的高手就算他運氣好了。
當然,自己師父收張毅為徒的時候,已經離開了皇宮。
蕭摩訶的師父是北莽人,比北莽國師要大上一輩。諷刺的是,這兩輩人中,北莽最出色的人,去了大魏當異姓王,大魏最出色的,去了北莽當國師。
和那些傳奇冒險小說一樣,天才總是有著傻子一般的熱血,可是現實中沒有人有傳奇小說主角的運氣。
北莽和大魏戰事緊張,大魏鎮西將軍一夜之間連下北莽城池七座,下令屠城三座,其中一座城,就有蕭摩訶師父的故鄉。
蕭摩訶的師父知道了這個消息以後,一人單騎,來到了大魏邊境。鎮西將軍的軍隊知道是楚王蕭燁來臨,很幹脆的放了楚王進大營。
後來,武功已臻至化境的楚王,殺了鎮西將軍的十多個親信,九名義子,最後把鎮西將軍的頭顱掛在了自己故鄉的城池上。
或許,當時楚王妃沒有喬裝離開王府,沒有想去自己夫君出生的地方看看,沒有被奸殺在楚王出生,但是卻記恨進了一輩子的小城中,楚王也不會做出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
鎮北將軍離世,邊境大亂,北莽反擊,一時間中原生靈塗炭。
後來在楚王的帶領之下,大魏的軍隊才終於節節反擊,將北莽的軍隊打退了回去。也就是在那時候,楚王的軍隊再次來到了生養了楚王的那座城,楚王收了一名弟子,是那次屠城中,藏在廢墟中的一名孤兒,楚王給他起名叫蕭摩訶。
皇帝慶幸自己沒有聽信群臣的話,在楚王做出那事的時候,就直接將楚王處決。但是既然大魏的邊境已經守住了,國內的形式大定,楚王自然也沒有任何理由活著。
先帝下令處決楚王,但是素有百人敵威嚴的楚王,最後還是逃了出去。
逃出去以後,過了好久,楚王才重新在世人麵前露麵,先帝又封他為武林副盟主。那時候的大魏已經徹底的掌握在了先帝手中,中央集權發展到了一個高度,再加上當年的事情知道的人很少,所以先帝此舉並沒有遭到太多反對。
蕭摩訶隻記得師父受封的時候,師父趴在那個沒見過麵的師娘的墳前枯坐了一夜,喝了整整三壺酒。
那之後,師父收了一個新徒弟,叫張毅。
再過了幾年,師父進京,自己跟著,張毅留在山中。
那個笨蛋師父,這些年成天不修行,成天喝酒傻笑的師父,其實已經快要被自己這個千年不遇的天才趕上了。
但是那個笨蛋師父還是一個人闖了皇宮,最後死在了皇帝禦書房門口四尺前。
據說那晚上,皇帝在禦書房看了一晚上書,門口的侍衛死戰,死傷上百人。第二天皇帝出來的時候,門前已經收拾幹淨,先帝又被稱為有謝安臨處事之風采。
後來那個比師父還笨的師弟,問自己師父去哪兒了,蕭摩訶隻知道師父死之前,和自己說要報仇,哪知道師父要報什麽仇?為什麽要這麽作死?
蕭摩訶沒有回答他師弟,一是不知道答案,而是懶得搭理這個笨蛋。後來蕭摩訶聽說,大魏皇帝快要去世了,當今皇帝快要上位了,他就再闖了一次皇宮。
當然,這次也沒闖過去,當時有個叫王詡的青年,是那一屆的武狀元,那個叫王詡的和他大戰一番,蕭摩訶吃了點小虧,最後總算是帶走了一份皇室的卷宗。
卷宗裏麵,甚至有先帝親手寫的日記。
卷宗裏麵記載著,蕭摩訶的師娘,是受到當時的貴妃攛掇,才喬裝去往楚王出生的那做城池的。楚王功高震主,不得不殺,很俗套的一個理由,但是確實身為帝王的先帝必然的選擇。
若是先帝提出來這個要求,楚王可以自盡,當然,最好的是歸隱山林。
但是先帝不想親口對自己的兄弟提出那種過分的要求——他可是皇帝,他怎麽能那麽做?那是最為人不齒,最違背道義的事情。
所以先帝動了動腦子,選擇了一種更沒腦子的做法。
其實,說什麽隻不過一個道理——先帝不敢信任楚王,不敢信任這個文韜武略,個人才華各方麵都在自己之上的人。
也嫉妒這個男人,這個說好了一起追求那次在大草原見到的那個放牧的姑娘,後來那小子卻偷偷單獨行動,把那個姑娘變成了楚王妃。
先帝自己也不想想,他一個皇帝,怎麽可能立草原上的女子為正妃?怎麽可能隻有她一個配偶?大草原上最純潔的姑娘,怎麽可能甘願成為他人的生育工具?
其實這注定了他在一開始,就得不到那個姑娘,但是他是皇帝,他不允許世界上有他得不到的,有比他強的。
剛好,楚王妃和楚王,占滿了這兩點。
自己的家鄉,自己未謀麵過的師娘,自己如生父一般的老師,都死在了皇室的手上。
一次次的報複,都被那個叫王詡的人阻止了,後來,他才知道,若是沒有王詡每次輕而易舉的將他拿下,他早就死了。
先帝臨死之前終於悔悟,下令他的繼承人不得傷害前楚王的後代。
要是王詡製服他不能那麽輕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皇帝,能夠忍受自己隨時可能死在自己書房的日子。蕭摩訶再強,終究隻是一個人,皇帝不顧先皇的詔令,沒人能讓他活下來。
後來蕭摩訶回到大山中潛心修煉,那個笨蛋師弟問自己師父去哪了,把自己問煩了,就幹脆告訴他:“那個老頭子,居然自己留了一手,還有幾本秘籍,就是不交給我,我非要搶,他不知死活,居然還手,後來死了。”
蕭摩訶一直覺得,是那個師弟太煩了,自己隨口敷衍的。其實,他隻是不想讓那個天賦“不怎麽好”的師弟,背負上一個自己都沒法完成的任務。
自己的師父那麽厲害,再脫險也不可能把師弟教壞了啊,恐怕師父也是這麽想的吧。
後來王詡莫名其妙的去了北莽,當了國師,大魏禦書房門前四尺又一次沾滿了鮮血。蕭摩訶又失敗了,不過這時候的蕭摩訶已經超越了他師父當時,所以蕭摩訶沒死,成功的逃脫了。
當然,蕭摩訶成功活下來,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那個已經成為北莽國師的男人,居然千裏奔襲,潛伏到了大魏的京城京城,最後掩護著他離開。
回北莽之前,王詡還和蕭摩訶定下了很多約定,隻不過隻有他倆知道這些約定的細節。
身為老一輩中最為璀璨的那顆明星——楚王的親傳弟子,無數次刺殺皇帝未果,最近的一次殺到了禦書房前四尺,大魏舉國之力都沒有抓到他。
怪不得姬博當時問他,天下有誰能真正稱得上英雄或者大俠,蕭摩訶很不要臉的在寥寥幾個人名之後加上了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