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上海浦東機場。李明和阿依古麗走出機艙,迎麵而來的是江南特有的濕潤空氣。
“歡迎回家!”李明的父母早早就在接機口等候。看到兒子和兒媳婦,老兩口激動得紅了眼眶。
“爸,媽,想我們了吧?”李明緊緊擁抱著父母。五年沒回上海,父母的白發又多了幾分,但精神矍鑠。
“古麗啊,你們在新疆還習慣嗎?”母親拉著阿依古麗的手,滿是心疼。
“挺好的,媽。”阿依古麗用標準的上海話回答,惹得全家人都笑了。這是她特意學的,為的就是和公婆更親近。
回到家中,母親早已準備好了一桌子菜。“知道你們想家裏的味道了,我可是準備了好幾天呢!”
酒過三巡,父親突然正色道:“小明,這五年,我和你媽經常在電視上、報紙上看到你們的消息。說實話,一開始我們還擔心你在那邊吃苦,現在看到你們做出這麽大的成績,我們真的很欣慰。”
李明舉起酒杯:“爸,媽,謝謝你們的理解和支持。在南疆這五年,我收獲的不隻是事業,更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第二天,李明來到闊別已久的上海醫科大學。校園裏依舊是熟悉的梧桐樹,隻是樹更高了,蔭更密了。
禮堂裏座無虛席,師生們都來聽這位優秀校友分享援疆經曆。
“五年前,我帶著滿腔熱血去了南疆。那時的我,可能更多的是一種單純的奉獻精神。”李明站在講台上,娓娓道來,“但在那片熱土上,我逐漸明白了什麽是真正的醫者擔當。”
他講述了“關愛風燭”項目的創立過程,分享了天山健康基金會救助貧困患者的感人故事,介紹了遠程醫療係統為基層帶來的變化。
“現在的南疆醫療條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但我看到的是希望。”李明的眼神堅定,“特別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醫生加入進來,他們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活力。”
台下的醫學生們聽得入神,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提問環節,一個大四的學生站起來:“學長,你有沒有後悔過放棄上海的工作機會?”
李明微笑著看向坐在台下的阿依古麗:“從來沒有。因為在南疆,我不僅收獲了最真摯的愛情,更找到了最有價值的人生。”
報告結束後,李明的恩師專門找到他:“你能把醫術和大愛結合得這麽好,真是讓我們以你為榮。”
隨後的幾天,李明馬不停蹄地奔走在上海的各大醫院之間。他此行還肩負著一個重要使命——為南疆的醫療發展尋求更多支持。
在上海兒童醫院,他爭取到了每年十個免費手術名額,專門救治南疆的貧困先心病兒童;在瑞金醫院,他促成了遠程會診合作項目;在中山醫院,他為南疆的年輕醫生爭取到了進修機會。
“現在的南疆和上海相比,差距還很大。”一次晚飯後,李明對阿依古麗說,“但這恰恰說明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阿依古麗點點頭:“是啊,我們要把上海的先進經驗帶回去,讓南疆的醫療水平不斷提升。”
母親在一旁聽著,突然說:“古麗,你能這麽想,真是太好了。小明有你這樣的妻子,我和他爸真的很放心。”
臨行前夕,李明和阿依古麗特意去了趟外灘。夜幕下,浦江兩岸霓虹閃爍,展現著大都市的繁華。
“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麵時,你說要讓南疆的醫療條件也有這樣的‘光彩’。”阿依古麗依偎在李明肩頭。
李明笑了:“是啊,雖然任重道遠,但我相信,隻要我們繼續努力,南疆的醫療事業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
“而且,”他看著阿依古麗略顯疲憊的臉龐,輕輕撫摸她微微隆起的腹部,“等我們的孩子長大後,一定會為我們驕傲的。”
阿依古麗幸福地閉上眼睛。
夜風輕拂,浦江的波光中倒映著兩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