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這些漢族士兵騎著戰馬向自己發起衝鋒,鮮卑族的大首領哈哈大笑了起來,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麵。
雖然他承認漢人的文化確實十分的燦爛輝煌,漢朝軍隊也十分有戰鬥力,但這隻能是說綜合實力上來看。
如果光看騎兵戰鬥力的話,他鮮卑族甚至敢自稱這天下第一,因為他們這邊的人從小就接觸駿馬,可以說是在馬背上長大的。
而一支騎兵部隊具備戰鬥力的關鍵,並不是說使用的武器有多先進或者說,人的身體素質有多麽強壯。
而應該是他們對戰馬的掌控程度,因為騎兵部隊中戰馬才是最關鍵的因素,有一匹好的戰馬能夠和士兵心有靈犀的話,那麽這場戰爭打起來就會舒服得多。
所以說單單論對戰馬的熟悉情況,鮮卑族要比這些漢人們高的高。
所以他們常年馳騁在北方的草原之上,從來都沒有對手敢主動挑釁他們,別說這些漢人部隊,就連現在如日中天的羌族都不行。
鮮卑族大首領之所以有這樣的自信,並不是說他盲目自大,而是他確實有這樣的資本,因為如今的他已經掌控整個東北地區,算是這邊的頂尖王者。
當他嘲諷完這些漢人部隊之後,他便命令手下的士兵準備迎戰。
此時的趙雲也在衝鋒的路上,他知道眼前的這支敵軍並不好對付,從他們剛剛受到埋伏的臨場表現就可以看出來。
在這漆黑的夜晚又是騎著戰馬,這種情況之下突然遭受敵軍的襲擊,是很大可能引發自己方部隊的混亂的,更別說他們本來就是軍紀鬆散的少數民族部隊。
但是令趙雲驚訝的是這是不對,因為他們首領的幾句話,便迅速變得安靜了下來,就連那些受到驚嚇的戰馬,也變得十分的溫順。
所以趙雲轉頭對身邊的士兵們說道:
“與敵人交手之時,切記不要粗心大意,一定要穩健起來。”
而這個時候,鮮卑族的騎兵們也向他們發起了衝鋒,雙方都在急劇的加速著,當距離還有兩百米的時候,隻見這些鮮卑族的士兵彎弓搭箭,先給趙雲他們來了一波箭雨。
因為此時趙雲手下的士兵們正在全力的加速著,所以他們麵對這速度極快的箭矢根本來不及做任何反應,所以有許多人便紛紛中箭倒地。
有一些人倒下了出現了空缺,後麵的人別立馬補上,因為此時的他們隻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向前衝鋒,阻攔敵軍的路線,不能讓他們從自己這裏突破出去。
所以麵對天上的箭矢,這些士兵們隻能暗自祈禱,不要射在自己的身上,此刻的趙雲幾乎和這些士兵同樣的想法。
因為現在即將兩軍相撞了,他根本不能做出其它的調整,剛才自己方射箭埋伏這些鮮卑族,現在鮮卑族把這些弓箭又還了回來,如此一來也算是兩清了。
如今的雙方距離已經不到一百米,鮮卑族的這些士兵們又重新背上了自己的大弓,紛紛抽出了腰間的配刀。
而趙雲及手底下的這些士兵早都將自己手中的長槍高高的舉起,他們就要借著戰馬的衝擊力將這長槍貫穿敵人的身體。
很快兩軍的間距變不到五十米、三十米、十米,兩軍即將相撞!就在這個時候一件令趙雲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那就是鮮卑族的這些士兵們快要和他們麵對麵時候,突然來了一個轉向迅速的向趙雲這支部隊左右兩邊跑去。
他們這一跑極其的機智,因為如此一來就躲過了趙雲和他手下們蓄力已久的對麵一擊。
而趙雲此時才知道中了敵軍的計謀,但是他們一直向前衝鋒,由於慣性太大,所以現在根本做不出其他的調整。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萬一也轉向調頭的話那麽勢必會影響自己的速度,如此一來,他們很可能被身後的友軍誤傷到。
所以他們現在隻能先將自己衝鋒時的這種慣性取消掉,這一下就耽誤了很多時間,他們又向前衝刺了近百米。
而此時正給了這些鮮卑族士兵們的機會,因為趙雲他們都是向前衝鋒的,而鮮卑族的士兵又到了戰場的兩邊,這就給趙雲的側翼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所以隻見這些鮮卑族的士兵們拿著自己手中的短刀,迅速的穿插到了趙雲軍隊的兩翼,瘋狂的在側翼屠殺著趙雲的部隊。
如此一來就相當於是給趙雲這支部隊攔腰折斷了,隨後趙雲便迅速的命令著自己的手下進行反擊。
但因為他們用的是長槍,這種武器在麵對步兵的時候很好用,但是麵對同為馬上作戰的騎兵,便顯得有點累贅。
因為長槍雖然殺傷半徑很大,但是用起來卻很不靈活,而這些鮮卑族的士兵們,已經打到了他們的陣中。
所以這些趙雲手下的士兵們在這密集的戰場之上,拿著如此笨重的長槍,就連普通的轉身都很難做的,就更別說有效的殺敵了。
而鮮卑族的士兵卻在此時如魚得水一般,因為他們的又小又鋒利,這使得他們在戰場之上可以輾轉騰挪,十分靈活的擊殺漢人軍隊。
此時的趙雲才知道自己雖然十分的謹慎,但終究是小瞧了敵人,所以他迅速的大喊道:
“棄槍!”
聽見此命令之後,手底下的這些軍隊便紛紛將自己的長槍扔在了地上,然後也抽出他們腰中的長劍和鮮卑族的士兵進行著短兵接觸。
扔掉了自己手中的長槍以後,這些士兵們才能稱心應手的和敵人進行戰鬥。
於是他們從被動的局麵堪堪的打了回來,但是這些先輩族士兵們的戰鬥力實在是過於強大,或者說他們在馬背上的技術很是先進。
所以這些漢人士兵往往要兩個人才能夠和鮮卑族的一名士兵打成平手,而同樣在廝殺的趙雲也發現了這些部隊仿佛都是敵軍的精銳部隊。
因為他自認為自己的武力已經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