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像將軍這樣的人,無論麵臨什麽樣的情況,都不會投降的敵人,所以封書信並不是勸降書,我隻是和將軍說明一下如今的情況。”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如今我主劉備,乃為皇室宗親,奉旨討賊,匡扶正義。”
“如今天下九州,我主已占大半,縱觀州內居民,無不安居樂業,再無盜匪之患,瘟疫之殤。”
“而原本江東也是一片祥和之地,但如今,卻因戰亂四起,有許多江多郎,已經戰死於荒野,十戶九空。”
“你我本都為先漢的子民,本王實在不想再次看見互為同胞,卻刀劍相見。”
“如今孫策大勢已去,雖然願跟隨他一起征戰的人數眾多,但這些人的命運到最後一定是極其可悲的。”
“如今的建業城,乃為江東最富饒繁榮之地,城內擁有著千萬的居民。”
“倘若將軍執意堅守,那麽本王所說領的這幾百萬大軍,隻有堅決攻城。”
“如此一來,戰端一開,整座城市將會徹底被戰爭所摧毀,導致這長期積攢的城市底蘊,也將會不複存在。”
“故所以將軍若表忠心,決定要戰死沙場,本王可以理解。”
“但也請將軍為大事著想,為你麾下幾十萬江東子弟兵所考慮,為城內那幾千萬民眾所考慮。”
程普看完這封信之後,一直坐在那裏,一言不發。
他並不怕死,如果他怕死,他也不會在孫策撤退的時候主動承擔墊後的義務。
但是正如同李繼在信中所說,如果戰爭開啟,那麽他一個人死亡不可怕,甚至這幾十萬士兵死亡也不礙事。
畢竟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他最擔心的確實是這城內的數千萬百姓。
所以隻見他走到了城內孫堅的祠堂之前,他望著孫堅的靈位,撲通一聲,跪下來哭著說道:
“罪將程普,前來給先主問安。”
“臣雖有罪,但臣對孫家絕對一片忠心,自陳年少之時,追隨主公,如今已近三十年也。”
“在這期間,每當戰士開啟,臣無不是一馬當先,奮力殺敵。”
“可如今世道已變,統一姿勢愈加明顯。”
“再加上我江東連連征戰,兵員損失的慘重,所以臣實在不忍心在建鄴城內再起戰端。”
“為了保我江東,數千萬百姓的安寧。”
“所以罪將已經下令,在中午之時,開城獻降。”
“至於罪將,枉愧於主公你的培養,也愧對於孫策將軍的重托,我已無顏活在這世上。”
隻見程普說完,便抽出了他腰中的佩劍,在孫堅的靈牌之前,自刎身亡。
李繼就這樣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建業。
當他踏入建鄴城之後,他發現他所見到的江東繁華都是假象。
許多老百姓都已經衣衫襤褸,許多家庭食不果腹。
都說江東之地富庶,李繼也一直是這樣想的。
如果不是他今天的親眼所見,他也一定不敢相信。
“人民都已經過成這個樣子了,這不都是戰爭所引起的嗎?”
“連自己自然之下的人民都管理不好,還有什麽資本去爭霸天下呢?”
李繼隨即吩咐手下,將城裏的糧倉打開,可是當糧倉大門開啟的那一刻,他才發現就連糧倉裏麵的餘糧都已經快要見底。
如今的建業城已經算是他的管轄範圍了,所以他命令士兵們將一些軍糧分發給百姓。
隨後又派人從荊州調來糧食,填滿建業的糧倉。
隨後他聽說程普自刎以後,便令人將他厚葬,將牌位立於孫堅祠堂裏麵,讓他生生世世的守護著孫堅。
此時的李繼,站在了建業的城門之上。
他看著眼前那條滾滾而來的長江後,心中頓時無限感慨。
此種風景是何等的雄壯,怪不得有許多詩人都觀江有感。
李繼看著這長江,也有著氣吞山河的魄力。
如今剛剛被占領了建業城,已經擁有著來自於荊州的八百萬軍隊。
而倉皇而逃的孫策,他手下隻有那一百多萬剛剛經曆慘敗的士兵,以及後方幾十萬預備軍隊。
他們的總人數加起來,也就不到兩百萬人。
所以李繼覺得在江東丘陵之地,八百萬的大軍很難施展開來,再加上此地如今因戰亂之苦,缺少糧食。
所以他特命關羽,率領三百萬傷兵以及一些年齡比較小和年齡十分大的士兵們,回到荊州休整。
但關羽等人走後,李繼看著留下來的這五百萬精銳軍隊,仍是覺得勝率滿滿。
夜晚的時候,李繼召開軍事會議,商討著下一步討伐孫策的戰略。
而此次會議到場的將領,隻有他的四個從係統裏麵招募來的心腹。
那便是林鏡、李宏毅,江風,雒天城。
人員到齊之後,他便開門見山。
“如今的江東,最大的主城建業已經被我們占領。”
“而孫策因為戰敗,目前正逃往了江東的東南部,此地隻有兩座重要城市,那便是丹陽郡以及會稽郡。”
“此時的孫策已經是困獸之鬥,本王估計他已經堅持不了多久,所以我們應該宜將勝勇追窮寇。”
“趁他現在這些極其低落,兵員不足之時,迅速給他一擊。”
“林鏡、雒天城。”
隻見李繼厲聲說道:
“莫將在!”
“我命你二人率領精兵兩百萬,攻打丹陽郡,此次戰鬥一定要快刀斬亂麻,無論付出多大傷亡,也要占領全郡!”
“莫將靈命!”
“李宏毅!”
“末將在!”
“我命你率領一百萬軍隊,駐紮在這建業城。”
“一來,在此地休養生息,恢複建成正常的生產秩序,二來,充當我軍預備役,如若前線戰事緊張,你便見機行事前往支援。”
“末將領命!”
“而江風便隨便往一起攻打會稽郡。”
“出兵時間,明日清晨。”
吩咐完事情之後,他便讓林鏡等人退出去。
對於接下來的戰鬥,他是十分有自信的。
畢竟如今的他手底下擁有著精兵強將,而此時的孫策早已經大傷元氣,根本沒辦法與他抗衡。
李繼正在規劃著統一江東之後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