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曹操可能不信,但是他不敢不防。”

“畢竟如果他要有稍微的馬虎大意,那麽可能會真正的遭到我們的攻擊,從而丟掉中原等地,徹底無緣爭霸天下。”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曹操一定會向孫策請求支援,孫策如果答應支援,那麽隻能從長江沿江而上,在側翼給我們的荊州施加壓力。”

“如此一來,在江東病例本來就不雄厚的基礎上,他們還要分兵出擊,我們將這股敵人拿下之後,他們的防禦將會更加薄弱。”

“並且我方假意攻擊曹操,實則攻擊孫策,他們的防備也一定會很鬆懈,如此一來,我部的傷亡將會大大減少,勝算也會隨之提高。”

在關羽聽完了李繼的講解之後,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

“那麽如果依照楚王的想法,我方就假意調兵襄陽,而實則在豫章按兵不動,等著孫策的上鉤。”

“確實如關將軍所說,正是如此。”

“在襄陽方麵,我會吩咐鮑子明,陸遠等人,用那兩百萬從雒城帶來的兵馬,打造戰船武器,擺出一副要大舉北伐的情景。”

“既然如此,那麽關某現在就去暗中布置這些兵馬,免得讓孫策方的探子探去我們的真實意圖。”

說罷,此場軍事會議算是徹底落下帷幕。

因為關羽的妥善處置,這件事情仿佛就如同真的要攻打曹操一樣。

北方鄴城。

聽到幾條消息的曹操,如今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他本就生性多疑,如今聽見這些虛虛假假的消息,更是不知所措。

因為如今的他也分不清哪條是真的,哪條是假的。

“一”開始荊州方麵集結大軍在豫章郡,而張飛兵出虎牢關,這分明就是劉備想要主公孫策,然後給我們施加壓力,讓張飛來騷擾我們。”

“可是如今豫章郡的大軍聽探子來報,都已經轉移到了襄陽,那這分明是把攻擊的目標完全轉移到了我們的身上。”

“如此一來,我方要是前往南方邊界抵擋荊州來犯之敵的話,那麽張飛將會到我們的後方給我們造成很大的壓力。”

“可是如果不先去抵擋,倘若荊州軍真的北上的話,那麽我方中原土地將會全部落入劉備之手。”

“如此一來,我們就隻能偏居於河北一處,並且在不久的將來還會受到他們的攻擊,最終落得身首異處的結果。”

此時的曹操,心亂如麻,他一股腦的像他的軍師郭嘉說出了心中的擔憂。

隻見郭嘉沉思片刻,隨後便對他說道:

“主公莫慌,如今的劉備實力雖然強大,但是收到我方和孫策,共同的製約。”

“他想要一舉拿下整個中原絕非易事,如今主公最擔心的便是那荊州襄陽城的大軍。”

“倘若有一支部隊能給這支大軍牽製住,那麽劉備一方的攻勢便會被化解。”

“軍師的意思是讓本王告訴孫策,讓他們在側麵出敵,牽製荊州方麵的軍隊?”

“正是如此,如此一來,我方便可安心對付虎牢關的張飛。”

“倘若荊州方麵還是一味北上的話,那麽孫策便可趁虛而入攻占荊州。”

“如此一來荊州大軍便會陷入斷糧並且孤立無援的境界,那麽等待他們的下場隻有失敗。”

“軍師所言甚是,本王現在就給孫策寫一封書信,想必他也一定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

兩人說吧,曹操便派人將書信送到孫策那裏。

此刻的江東水鄉,孫策等人的心情和曹操大不相同。

因為前些日子,他還擔心要如何抵擋這近千萬人的荊州部隊。

可如今這些部隊,刀鋒一轉指向了北方,這瞬間讓他放鬆了很多。

“主公那曹操寫信,可是說讓我們進攻荊州,以緩解曹操部的壓力?”

此刻的周瑜正在分析著這次戰爭的局勢。

他是不相信李繼率領的荊州軍,真的就放棄了,他們而攻打曹操。

他也想過,這會不會是李繼弄的詭計,但是聽到前方探子,以及荊州部內部傳來的可靠消息,所有事情都表達了一個觀點,那就是荊州方麵真的打算向北攻擊曹操。

“正如公瑾所言,荊州方麵大軍移動之後,曹操在書信中稱稱受到了很大的困難。”

“他想要我們派出一支部隊光打荊州的豫章,一來是為了緩解他們的壓力,二來是讓我們奪回我們失去的領土。”

“那麽主公如何看待本次的戰役?”

“本將軍嗎?本將軍認為此時出兵確實算得上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如果李繼一味的攻占我江東領土,那麽我們將很難抵抗,或者說就算真正的勝利了,那也會傷到筋骨,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作為。”

周瑜聽到了孫策的想法之後,並不反對,但是他心裏總感覺此事不會這麽簡單。

所以他略微擔心的勸告道:

“此次確實是我方的一個機會,但是臣總覺得李繼既然能夠如此的選擇,必有他的想法。”

“我方如果派出軍隊攻擊荊州,也要派出一名經驗老道的將領,步步為營,小心為上才是。”

“公瑾多慮了!我想他李繼就是覺得看不上我們江東這邊小地方,想要急於求成,先一口氣吃掉曹操。”

“隨後剩下孤立無援的我們,無論是戰是降都由不得我們選擇,他就可以慢慢的折磨我們。”

說到這裏的時候,孫策想起了上次戰役的慘敗,憤怒的拍了拍桌子,隨後大聲喊道:

“李繼啊李繼,上次本將軍在戰鬥中丟失的一切,這次我要讓你加倍補償回來!”

“主公,此事不得急躁,應暫緩一段時間,在戰局明了,再做下一步計劃也不遲啊!”

此刻的周瑜急忙在一旁勸到。

“公瑾,不必再說了,本將軍早已召集了那些將領,想必現在他們也該到達了。”

隨著兩人的談話,下人們前來稟報。

此時的黃蓋、甘寧,周泰、程普、韓當等一眾將領早已到達了孫策的府前,等待著傳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