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說完這些話後,他見劉備十分憂慮,於是不解的問道:

“主公為何麵露憂色?莫非是臣剛才所說的話中有誤?還是主公另有其他難言之隱。”

聽到了李繼所傳來的疑問之後,劉備終於緩緩的張開了口:

“不瞞軍師,朕最近時常在想一個問題,如今曹操孫策與朕三方,都在休養生息。”

“如果天下一直這樣太平下去,會不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畢竟這個天下亂世的時間已經太久了,有太多的生命在戰鬥中消失,朕實在不忍心看到士兵們在戰場殘殺之後的慘狀了。”

李繼聽到了劉備的表達之後,他知道劉備在登基的這一年內發生了許多變化。

畢竟曾經的劉備漂泊半生,居無定所,但現在他已經貴為皇帝,享受著榮華富貴。

再加上年齡的增長,使他漸漸失去了壯年時期的那種豪邁之情,取而代之的是想尋求內心深處的寧靜。

但他知道,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不應該選擇墮落,而是應該奮起一搏,尋求永世的太平。

於是他向劉備勸解道:

“主公的觀點雖然沒有什麽問題,但是臣卻不這麽認為。”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所以統一是必然的。”

“再加上主公認為天下黎民受夠了戰爭之苦,那麽我們就更應該結束這場亂世。”

“畢竟這種寧靜維持不了太久,現在主公占據了優勢,如果是曹操或者孫權,日後發展起來,那麽他們還是會挑起戰爭。”

“確實優勢就會不一定在我方,到時候迎來的將是更大範圍的屠殺和死亡。”

“所以請主公務必要早下決心,結束這亂世紛爭,給天下黎明百姓帶來永久的太平。”

李繼知道,劉備最大的願望最多是統一這三國亂世。

而自己卻不同,在結束這個亂世之後,他的目標更為宏大。

越是宏大的目標,就越需要給他時間。

所以他不能再等了,他一定要勸說劉備盡快出兵,將眼前的這些事情盡快解決,好給自己更多的發揮空間,讓他創造更多的豐功偉績。

聽到了李繼這一通慷慨激昂的陳詞以後,劉備的內心也有了些許的鬆動。

李繼見到此種情況,繼續趁熱打鐵的說道:

“主公莫非忘了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嗎?”

“在您爭討黃巾、抗擊董賊的時候,那麽困難您都沒有放棄,而如今已經擁有大敗天下,為什麽要選擇停滯不前呢?”

“去年的荊州之戰,您可是賭上了後半生的榮華富貴來打的,當時如果不是有你英勇果斷的決策,我們又怎麽能打贏那場戰鬥呢?”

聽到李繼說完這些話之後,劉備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朕也不知為何,或許是年紀大了,突然間就沒有那種向上進取的動力。”

“幸虧剛才軍師所言,才讓朕驚醒。”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朕永遠也不會忘記。”

“那麽我們下一步該如何進行軍事計劃,請軍需詳細和朕解說。”

李繼見時機已到,於是便送上一封奏折,上麵寫的都是他的軍事想法。

當劉備打開那封奏折之後,李繼對他一一解釋道:

“目前我軍士兵們都得到了休整,糧草兵器也都補充到位,是一個絕佳出征的機會。”

“並且一身戎裝的將士們,都想著趕快為主公建功立業,軍威正盛。”

“如今的荊州水師也已經訓練完畢,我建議率先東征孫策。”

聽到了李繼的話,以後劉備肯定的點了點頭,隨即又向他問道:

“倘若依軍師之言,那麽此次出征的主帥該為何人?”

李繼直接了當的說道:

“臣願意前往荊州前線,擔當軍事主帥。”

李繼能說出這句話來,並不是他的狂妄和自大,而是因為這種幾乎國與國之間的大戰,選擇主帥是十分重要的。

因為主帥的每一個決定,都將對戰場產生不可預估的影響。

如今劉備方的勢力雖然強大,但是在這種滅國之戰上,孫策一方感覺到威脅後,一定會竭盡全力來抵抗。

倘若孫策被逼到了絕境背水一戰的話,那麽他們的戰鬥力將不可想象。

而關羽雖然為當世名將,但是如果單單隻是兩軍對陣,那麽別人可以放心交給他。

但此種大戰是運用著無數條戰線的決戰,所以此戰必須李繼本人親自到達。

劉備聽到了李繼的毛遂自薦後,並沒有多大的反應。

因為他也知道此次戰鬥必須要由這位當代軍神來指揮。

“要是軍師為主帥的話,那麽還需要派哪些戰領一同前往戰場?”

“臣會率領麾下的林鏡,雒天成等四人先行趕往荊州,與關將軍會合。”

“隨後再命雲南等地,調動一百萬南蠻兵,這些蠻兵作戰勇猛,在一些應戰上需要他們的發揮。”

“最後陳還想在蜀中各地,征調兵力三百餘萬人,作為預備隊來使用。”

“如此一來,加上荊州本部的兵馬,總人數將超過千萬之巨,用千萬的精兵悍將,對付江東孫策足矣。”

“可是倘若這時,曹操在側翼進攻荊州,支援孫策該如何?”

劉備突然不放心的插嘴問道。

“主公,請放心,且聽臣下一步想法,當荊州兵全部東征討伐孫策之後,在調動主公雒城兩百萬軍馬,由鮑子明,陸遠等人統領。”

“讓他們分批進駐江夏與襄陽,互為犄角之事,已便抵禦曹操的進攻。”

“當荊州這邊的事情準備妥當之後,陛下還應擬旨一封,送到身處關中地區的張飛將軍手裏。”

“而這封旨意的內容應為,趙雲留守長安洛陽能力,雖後讓張飛將軍率領三百萬精兵,東出虎牢關,騷擾與我方勢力連接的曹操城池。”

“如此一來曹操南下攻占荊州不成,而自家勢力也會受到來自西邊的軍事騷擾。”

“此刻的他就算想支援孫策,也是心有力而力不足。”

當劉備聽完了這些建議之後,便對李繼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