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到1852年間的冬天,威爾第和斯特雷波尼在巴黎度過,不過,離開布塞托之前,他已經開始《遊吟詩人》的作曲工作。
《遊吟詩人》的劇本由卡拉瑪諾撰寫。這出歌劇說的是一個吉普賽女人阿楚西娜,她母親被當地一個伯爵在火刑柱上燒死。為了報仇,她偷來伯爵的一個男嬰,點起火來。在心慌意亂的複仇中,她燒死了自己的孩子。
阿楚西娜撫養伯爵的兒子長大成人,這個孩子長大後成為著名的武士曼利科,並愛上了女王的女侍萊奧諾拉,他經常扮成遊吟詩人去看望她。老伯爵的繼承人迪·盧納伯爵也同時愛著她。
隻有阿楚西娜才曉得兩個情敵是兄弟。她的計劃是利用一個兄弟去殺另一個,以向盧納家族複仇。曼利科被盧納伯爵殺死了。阿楚西娜隻好將錯就錯,勝利地告訴伯爵說,他殺了自己的兄弟。阿楚西娜雖然也算是複了仇,卻犧牲了自己從小撫養大的兒子。
威爾第之所以喜歡這個故事,是阿楚西娜心中一直激**著的矛盾的情緒:她對曼利科的愛和她一心為母報仇的渴望。
《遊吟詩人》的情況和《弄臣》甚為相似,連兩位主角的性質都一樣,兩者都以對比的方式來塑造。慈愛的父親又是滿口邪言惡語的弄臣,而慈愛的母親原是滿心仇恨的女兒。這比之前的劇中非黑即白的人物角色要飽滿和真實多了。
1852年的7月17日,卡馬拉諾病逝了。威爾第知道後非常震驚,他和卡馬拉諾訂有合約,《遊吟詩人》寫完後,他要付給他500達卡(古歐洲所用之金或銀幣名)。現在大綱雖已完成,第三幕的部分劇詞和整個第四幕都沒有寫出來,也沒有作最後修改。威爾第體諒卡馬拉諾的遺孀生活困難,主動付了600達卡。他找年輕的那不勒斯詩人雷歐納·伊曼紐·巴達拉完成了劇本。
冬天的時候,威爾第在巴黎又看到一個他喜歡的故事,那就是小仲馬的《茶花女》。在同一個女子身上,她可以是一個靠出賣肉體養活自己的交際花,也可以是一個為愛犧牲自己的純真女子。小仲馬的小說已經很成功,戲劇更轟動。回到布塞托時,威爾第已想好了劇中的人物,大約一年之內,便完成了歌劇《茶花女》。
布塞托對他和斯特雷波尼並沒有更友善。對斯特雷波尼而言,離開巴黎也許是難過的。她會說流利的法語,在巴黎有一個朋友圈,那裏的人都喜歡她。她雖然是意大利人,但對政治不感興趣,從小便在不同城市中長大的她,並無鄉土的感情,不像威爾第,老讓愛國心給拉回到意大利。她忍受布塞托,隻是因為威爾第住在那裏,而她希望能見到他。
不過,這次回來,事情有了些變化。去年夏天,威爾第的母親病故,現在,他的父親也病倒了,這裏的生活又安靜了許多,至少這二老不會再批評和挑剔她了。巴雷吉自接到信後,已慢慢接受了斯特雷波尼,並與威爾第恢複了往來。穆齊歐去布魯塞爾擔任歌劇的指導了。來拜訪威爾第的客人,多是劇院經理或經紀人。威爾第隻接受了威尼斯費尼切劇院的提議,在1853年春上演新劇。整個夏季裏,他都和皮亞韋書信往還,討論有關《茶花女》的事情。
他原本與劇院簽有首演《遊吟詩人》的正式合同。但在卡拉瑪諾死前,他已與羅馬的阿波羅劇院展開洽商。阿波羅是羅馬的重要劇院,擁有威爾第最在意的歌手陣容。他唯一擔心的,是飾唱阿楚西娜的女中音。
《遊吟詩人》首演定於1853年1月19日,《茶花女》的首演則定在3月6日。在這段期間裏,威爾第忙著兩頭,喉痛又犯了,手臂也患了風濕。威爾第乘船前往羅馬,一路有斯特雷波尼伴隨,到了利沃諾,兩人便分手了,斯特雷波尼從那裏便轉往佛羅倫薩去看望兒子。
威爾第在羅馬絕少出門。1月19日《遊吟詩人》首演。當時台伯河水泛濫,甚至淹到了劇院附近的街道,劇院經理又提高了票價。即使這樣,清晨8點,劇院門口便排起了隊。到了中午,票就賣光了。一位羅馬批評家說:“大眾以宗教式的安靜傾聽每一個音符,遇有休止便鼓掌,並要求重複……”
這出歌劇極富浪漫氣氛,在鼓聲隆隆中展開序曲,揭開悲劇的愛情與俠士的故事。
《遊吟詩人》形式上完全承襲《歐那尼》,但沒有《麥克白》和《弄臣》中的試驗性質。《歐那尼》中,一連串的詠歎調使戲劇產生靜止的感覺,《遊吟詩人》裏則避免這種音樂會式的感受,而減少詠歎調的數目,將它們彼此巧妙地混合在一起。
《遊吟詩人》之所以在世界各地一直上演不衰,是由於它的曲調合宜出色。自女高音至男低音,甚至合唱,均能輕快地歌唱。雖然必須受過特別訓練的歌手方能演唱譜上的獨唱曲,但由於它們常是華爾茲式的旋律,簡單好記,加上威爾第將字句和音樂完美地結合,它的曲調仍然到處被哼唱。觀眾不認為男高音在戀愛,卻覺得自己在戀愛了。樂曲不再是一種敘述,卻是感情本身。威爾第最擅長這樣的樂曲寫作。
《遊吟詩人》上演後,人們常批評它的故事殘忍恐怖,有人詼諧取笑,有人做衛道的攻擊。威爾第卻以為:“生活中處處都有死亡,此外還能有什麽?”
威爾第再度回到布塞托,斯特雷波尼則在利沃諾登船,於1月底抵達。聖阿加塔農場的改建已大致完成,兩人便搬了進去。此後,這裏就成為他們的家,之後的20年裏,對自己的這個農場,威爾第總不停地在改造,這裏加點,那裏改點。斯特雷波尼曾寫信告訴瑪斐伊伯爵夫人說,動工的時候“床鋪、衣櫥、家具都從這個房裏跳到那個房裏!”有一次,他們在餐廳裏設宴款待一位有名的政治家,那裏還築著燕子的窩,斯特雷波尼覺得很過意不去。
2月6日,威爾第正在布塞托工作,米蘭爆發了馬誌尼領導的革命,但是數小時之後便被鎮服。這次的革命沒有得到米蘭人的支持,雖然很多人作了無謂的犧牲,又遭到奧地利的報複。之後,意大利的共和派開始明白,孤立的起義和革命不能引導意大利走向統一,以後,他們開始主張以撒丁王國國王為首,並與其他派係人士聯合,一致對抗奧國。撒丁王國是北意大利唯一獨立的邦國,可以共商大事、購買武器、訓練軍隊。威爾第也開始密切留意撒丁王國境內的各種消息。
2月21日,威爾第抵達威尼斯,3月6日,《茶花女》首演失敗了。第二場情況也沒有轉好。威爾第告訴穆齊歐說:“過錯在我,還是在歌手?時間自會說明一切。”
威爾第在首演前13天才抵達威尼斯,譜寫管弦樂的時間短,沒有足夠時間在排演中解說他要表現的究竟是什麽。
最後一幕裏,觀眾從頭笑到尾。戲中的歡場女瑪格麗特因肺癆而瘦骨嶙峋,虛弱得甚至無法換衣服,最後香消玉殞。可是飾唱該角的範妮·薩維尼·多勞倫斯利夫人卻身材豐滿,看來健康得很,她每學一聲癆咳,觀眾便大笑。不單是女高音差勁,男高音也倒了嗓,男中音又覺得他的角色配不上他。
差不多有一年的時間,《茶花女》就這麽被壓著,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演出。這時,威爾第的一些威尼斯朋友在一個小提琴手安東尼奧·賈羅的領導之下,請求準許他們在威尼斯再試一次。安東尼奧打算在自己家人開設的桑貝尼德托劇院中上演。桑貝尼德托規模較小,卻和費尼切劇院齊名。威爾第不好拒絕這種好意,便應允了。賈羅找來了好歌手,排練14個月後,他們再度將《茶花女》呈現在威尼斯人麵前。這次大大地成功了。它立即在世界各地上演。
它成功的部分原因,至少在早期時,是由於它不尋常的緋聞故事。小仲馬的劇本曾在巴黎引起**,皮亞韋的劇本隻改了角色的名字,其他完全相同。巴黎名妓瑪格麗特為青年阿爾芒的真摯愛情所感動,毅然離開社交生活,與阿爾芒同居鄉間。阿爾芒之父責備瑪格麗特毀了兒子的前程,瑪格麗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舊業。阿爾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場合當眾羞辱她。瑪格麗特一病不起,含淚而死。阿爾芒讀了瑪格麗特的遺書,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在威爾第看過小仲馬的戲劇《茶花女》後,音樂大綱便自然躍入腦中。盡管首演敗得一塌糊塗,他依然對它充滿信心,他知道它和《弄臣》一樣好。
《弄臣》是古裝劇,有浪漫的背景和英雄式的人物,序曲的音樂結合了詛咒。《茶花女》則是現實的背景,敘述的是中產階級的故事。《茶花女》中也有獨唱的詠歎調。瑪格麗特同阿爾芒的父親的會麵,先是爭抗,繼而憂傷,然後下決心,乃至最後的激狂暴發。每種心情都有合適的曲調。
《弄臣》《遊吟詩人》和《茶花女》三劇加在一起,成就了威爾第的偉大。
威爾第為何突然會有這一串輝煌的成就,一口氣連著寫了三部傑出的歌劇?有人說是他和斯特雷波尼的生活增加了他對感情的安全感和信任度,給了他穩定的情緒,讓他的才華更能表現出來。
1853年春,威爾第返回了布塞托。他不在時,斯特雷波尼胃痛的毛病發作了,飲食隻有湯和蛋。她幾乎天天寫信給他,告訴他很多事情,像巴雷吉來看了她兩次,她兩個兒子各來了一次等等。
卡馬拉諾去世後,威爾第開始尋找合適的編劇人選。威爾第似乎在威尼斯找到了一位意氣相投的詩人,作他的工作夥伴。此人名叫安東尼奧·鬆瑪,是個律師,也是賈羅的朋友,還是位成功的悲劇作家。在威爾第的建議下,兩人開始進行《李爾王》的腳本撰寫,到9月的時候,腳本已經完成。之後約有三年的時間,兩人不斷地改寫,往返書信表明他們討論的十分詳盡,但是威爾第卻始終未曾譜出曲子。
這年夏天,他和斯特雷波尼在農場度過,他們一邊與友人書信聯絡,一邊在自己農場上工作。從他這時記載盈虧的賬目看來,他已經有了三個轉租的佃農,農場上種著玉米和秣草,他還擁有4頭公牛、17頭母牛、11頭小牛和6頭公羊。他的利潤多半從賣牛上麵獲得。
這個夏天他沒有作曲,完全在度假。自1842年3月《納布科》首演以來的11個年頭裏,他共寫了15出歌劇。這麽多年裏,他第一次這麽悠閑。他想去那不勒斯過冬,請朋友代他訂了房間。可是10月他又改變初衷,到巴黎去了。臨走之前,他過了40歲生日。
這時的巴黎城裏氣氛又不一樣了。1848年的憲法規定總統不能直接連任,波拿巴要求修改憲法,立法議會多數反對。波拿巴於1851年12月2日發動政變,解散議會,建立專政體製。1852年12月2日宣布成立帝國,波拿巴被封為皇帝,稱拿破侖三世,第二共和國告終。波拿巴解除了所有傾向共和的將軍職務,並逮捕了反對大選的議員們。雨果逃到了布魯塞爾,許多人逃往英國。波拿巴有心謀國,想帶領法國進入工業時代,並積極整建巴黎。
威爾第這時正和巴黎頂尖的劇院合作,可是他卻非常惱火。為他寫腳本的斯克裏布是當時公認的全法國最好的歌劇作家。他為威爾第寫的故事叫《西西裏晚禱》。他和威爾第兩人對歌劇的觀點十分不同。
威爾第要故事進行快速、清晰,對角色能作真實的表達,並能表現他對他們的感受。他寫歌劇的目標,是要在觀眾心中引起共鳴。
斯克裏布就不一樣。大歌劇院是法國的頂級劇院,也是國家劇院,有它自己的特色。它的傳統是每部歌劇得有一場足本的芭蕾表演,並盡可能多加幾場短的舞蹈演出;一出歌劇要有五幕,這樣觀眾才會覺得票有價值;若是可能,最好有一幕裏的背景倒塌,或燒掉。這樣做的目的是娛樂觀眾。
《西西裏晚禱》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3世紀,當時西西裏在法國的統治下。誌士阿裏戈和普羅奇達共謀推翻法國統治。貴婦埃萊娜的哥哥為法國總督蒙福特所殺。埃萊娜願下嫁阿裏戈,但求阿裏戈為其兄報仇。阿裏戈謀刺蒙福特,事敗被捕。阿裏戈實為蒙福特之子,後父子相認。埃萊娜與普羅奇達繼續合謀行刺,亦遭逮捕。阿裏戈為兩人向其父求情。蒙福特同意阿裏戈與埃萊娜結婚。西西裏民眾準備於婚禮之日起事。埃萊娜知事危急,要求推遲婚期。蒙福特不允。婚禮的鍾聲響起,民眾爆發起義,蒙福特等一夥統治者皆死於西西裏誌士之手。
《西西裏晚禱》裏的大屠殺並無意義,隻有隨便塗上些西西裏的地方色彩罷了。斯克裏布最初是為多尼采蒂寫了這個劇本,多尼采蒂寫了部分曲子,還未全部完成,便過世了。斯克裏布把年代改動一下,並不管是否合適,便把它賣給了威爾第。
威爾第打從開始即有困難。他寫信給阿皮亞尼夫人說:“我曲子譜的非常慢,或者說根本就沒在譜曲。我也不曉得怎麽搞的……”
排演開始後,女高音柯魯維莉忽然失蹤了。她是巴黎的當紅歌手,大家都正興奮地等待著事情的發展。威爾第正想著是否該離開巴黎時,柯魯維莉一聲不哼地出現了,又開始練唱。由此也可看出,大歌劇院缺乏紀律。威爾第建議取消合同,歌劇院不肯。
威爾第與大歌劇院的關係越來越僵。在巴黎待了14個月以後,1855年1月,威爾第再次寫信給劇院經理,要求解約,依舊不被允許。排演在吵吵鬧鬧中又拖了五個月。最後,《西西裏晚禱》總算在1855年6月13日那天首次登場。
《西西裏晚禱》首演極為成功。數以千計的意大利人趕來巴黎觀看演出。《西西裏晚禱》很快就翻譯成了意大利語,在世界各地演出。但這並不是威爾第最好的作品之一。問題出在它的五幕和誇張的法國大歌劇的形式上。因為時間太長,這類歌劇多經刪節後演出。可是威爾第的歌劇重複少,可有可無的東西都分布較均勻,因此刪減困難。現在演出《西西裏晚禱》時,總是刪去芭蕾舞,這邊剪剪、那邊刪刪,使得劇情更令人莫名其妙,不過一些上好的音樂倒是保存著。
1852年起,撒丁王國的新首相卡米洛·加富爾伯爵進行了多項行之有效的改革,使王國的實力日益增強。撒丁王國在軍事領導和政治、經濟發展等各方麵,均為意大利樹立了楷模。
這種情形很容易讓像瑪斐伊伯爵夫人、威爾第這樣的共和人士舍棄馬誌尼與共和的原則,轉而支持君主立憲。
1855年的夏天,威爾第一直留在巴黎,一方麵解決業務的問題,一方麵休養身體。他的業務問題包括版權法方麵的事,作品在巴黎遭盜演,與出版商人爭吵等。他寫信給裏科爾迪,抱怨他最近的歌劇曲譜“印製得粗心大意,滿篇錯誤”,甚至將如何演奏它們的附注和指示都改了。
12月底,威爾第返回布塞托,這時,《西西裏晚禱》開始在帕爾馬演出,以此開始意大利的巡回公演。他一時沒有寫新劇的計劃,隻想修改《斯蒂費利奧》。
1856年3月,威爾第上威尼斯去指揮《茶花女》的演出,這一次十分成功。他與費尼切劇院再度簽約,在明年春天演出新劇,新劇仍然是皮亞韋執筆,根據一部西班牙劇本而寫成的《西蒙·波卡涅拉》。
首演定在1857年3月12日,演出並不成功,以後的幾場也不見好轉。批評家讚賞威爾第對樂團的運用與他流暢的宣敘調,可是觀眾卻覺得宣敘部分太冗長、乏味,腳本也很亂。24年後,威爾第把音樂和劇本完全修改後重新推出,那就是今日演出的版本。
威爾第又把之前的歌劇《斯蒂費利奧》修改了一下,更名為《阿羅多》,首演較成功。演出是在意大利東部亞得裏亞海岸的小鎮上。鎮上新開了一家劇院,他們不僅首演了威爾第的歌劇,而且請到他本人來導演,皮亞韋安排演出,全意大利最好的指揮來指揮。
一年多前,威爾第和那不勒斯的桑卡羅劇院簽約,想演出《李爾王》。他非常中意女高音瑪麗亞,想讓她唱考狄利婭一角,劇院經理也答應了。可是後來桑卡羅劇院卻未能與瑪麗亞簽成合約。威爾第無論如何不肯換人,便把《李爾王》擱置了。
桑卡羅的經理部門認為威爾第對女高音一事太吹毛求疵,他們對威爾第說:“給我們《李爾王》吧!就算你能找到更好的考狄利婭,可是我們這裏有最好的男中音、男高音和男低音。”威爾第仍然一口拒絕。一直到1896年,威爾第完成最後一部歌劇後,把自己有關《李爾王》的所有資料,都轉送給一位初露頭角的作曲家皮特羅·馬斯卡尼。馬斯卡尼問他為何不譜曲,威爾第閉目片刻,然後低聲回答說:“李爾王發現自己置身荒郊野地那一場,令我覺得很害怕。”
10月,威爾第選定了斯克裏布的一出五幕劇。鬆瑪重新改編,將之濃縮為三幕,取名《假麵舞會》。題材是取自18世紀末,瑞典國所發生的古斯塔夫三世被暗殺事件。古斯塔夫是在首都斯德哥爾摩的歌劇院裏被安卡斯特倫伯爵刺殺的。古斯塔夫是位明主。他臨危受命,繼承王位,曆經數次政變而不倒,並在一場大海戰中擊潰俄國。他創建了“瑞典學院”,諾貝爾文學獎就在那裏頒發。
為了解釋這樣的明君何以會遭刺,斯克裏布杜撰了一個愛情故事,讓國王和伯爵夫人在愛情矛盾裏掙紮。
這是部極佳的腳本,但是由於要表現的是一樁成功的弒君事件,必定會遇到審查的問題,威爾第認為稍為改動一下,問題便會解決。
1853年,撒丁王國與土耳其、英國和法國聯盟參加克裏米亞戰爭對抗俄國。克裏米亞戰爭結束後,列國會議在巴黎召開。撒丁王國的代表是首相加富爾,他要求對意大利問題進行討論。撒丁王國雖未自戰爭中獲得領土的利益,但在歐洲的聲望卻大大提高。加富爾利用在巴黎的機會,與當地許多意大利流亡人士晤談,解釋自己對撒丁王國與意大利的政策,企圖減少黨派間的歧見。
1858年1月14日,威爾第抵達那不勒斯當日,馬誌尼的擁護者企圖刺殺拿破侖三世。他的炸彈準確地擲在了皇帝的座車底下,可是沒有爆炸。另一枚爆炸了,卻在人群當中。
這個事件震驚了全歐,那不勒斯王費迪南多一年前進行軍事檢閱時,也曾遭受行刺,幸而隻刺中鞍上的槍匣。因此,那不勒斯的劇檢處否決了威爾第的新劇本。它的問題不在改名字、改字句,而在歌劇本身的題材。
劇院經理還抱著一線希望,到處找人疏通關係,他不敢告訴威爾第,怕他停止作曲。威爾第和斯特雷波尼來到那不勒斯,高興地過了兩個星期,等到要物色演員時,才發現事實真相,他真氣壞了。他解除了這出歌劇的合同,等秋季時再返回上演《西蒙·波卡涅拉》。4月底,他便和斯特雷波尼起程返回布塞托。
在那不勒斯的時間倒也有些收獲,他交到了一些新朋友。除了商人得桑提斯而外,還有畫家多孟尼科·摩雷裏、一位愛好音樂的貴族哥諾維西男爵、一位諷刺畫家梅基奧拉·戴菲科。威爾第也開始和羅馬的阿波羅戲院經理進行商談,隻要《假麵舞會》審查通過,就在阿波羅劇院上演。
威爾第在布塞托過了夏天,忙著農事,並請指揮馬利阿尼來獵鳥,住了幾星期。10月,他和斯特雷波尼回到那不勒斯,這次事情很順利,《西蒙·波卡涅拉》獲得了成功。同時,阿波羅劇院亦大致被批準上演《假麵舞會》,隻要背景設定在歐洲以外即可。最後,威爾第將背景改成了18世紀殖民時期的波士頓。此外,他也依照劇檢處的要求,修改了約60行的字句。首演定在1859年2月17日。
威爾第和斯特雷波尼約於一個月前抵達羅馬,當時政情日趨緊張。關於加富爾密晤拿破侖三世的謠傳四起,說他們已結盟共同對奧地利作戰。此外,他們公開準備撒丁王國公主與拿破侖的表弟的婚事。
撒丁王國國王在1859年1月10日的國會上致辭說:“……撒丁王國領土固小,但代表著遠大的理想……我們尊重條約,卻不能對來自意大利各處的苦痛呼喊無動於衷。”這篇講辭立刻傳遍了全歐。旁聽的流亡人士都聽得熱淚盈眶。
《假麵舞會》的首演在音樂方麵完美而成功。女聲部雖不出色,但也綽綽有餘,男聲部則超水平發揮。快樂而熱情的國王——古斯塔夫三世一角,是威爾第所寫男高音角色中最富變化的。劇中出現了很多新的東西,特別是愛開玩笑的侍童一角,對威爾第和意大利歌劇來說,都是嶄新的角色,而且角色的行為和動機都能清晰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讓人更矚目的是,威爾第對器樂的譜曲技巧進步了很多。或許是巴黎給他的經驗,那裏的管弦樂團水平是高出意大利許多的。
這出歌劇一直很受歡迎,不過總比不上《弄臣》《遊吟詩人》與《茶花女》,原因是它的演出比較困難。管弦樂團的演奏水平要較高,歌手也得唱得更好,才能應付。國王和侍童兩角很難物色到合適的歌手,而舞會那場若是導得不好,就會變成一場混亂。它還需要有個好魔法師,不然,便要完全失去其可看性了。不過時至今日,它的趣味依然不減,依然蘊涵豐富、技巧圓熟。
另外,將背景改成殖民時期的波士頓,給人的感覺卻還是斯德哥爾摩。最近有更多的劇院經理,已經又把背景恢複為斯德哥爾摩,人物的名字也改回去了。1861年3月15日,該劇在波士頓的音樂學院演出,穆齊歐執導和指揮,頗獲好評。
《假麵舞會》首演後,威爾第和斯特雷波尼在羅馬停留了數星期。威爾第已經是個大人物,不論住在哪個地方,都會對當地產生影響。可是他的生活方式絕不鋪張。當時,大部分名人出門都是拖著一大家子,並且帶著自家的傭人去住旅館。但是威爾第隻是租了間房子,雇了個廚師,隨身帶著幾個傭仆。
斯特雷波尼開始伴隨他前往各地,因為他也年紀大了,生活方式需要有些改變,再不隨興之所至,東闖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