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5月,汶川大地震。
8月,北京成功舉辦第29屆夏季奧運會。
9月,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金融風暴席卷全球,黨中央和國務院及時采取一係列措施應對金融危機,並形成比較完整的應對方案,稱之為“一攬子計劃”。
...
這些外麵的事情,對青湖鄉的張春蘭,一點影響都沒有。
即便是有影響,她也不知道。
張春蘭連家裏的心都從來不操,哪裏還管什麽國際風雲。
她隻知道看書。
這天,聶老四領著三個大學生來家裏住。
這三個大學生是來村子裏種試驗田的,需要在村子裏住一段時間,就分住在各家各戶。
聶老四的媽跑前跑後地招呼大學生們,讓張春蘭去灶火裏放火燒水。
眾人在上房裏聊天,就聞到了一陣焦糊味。
“不好!春蘭又把鍋燒幹了!”
婆婆趕緊跳下炕,小跑去了夥房。
眾人也跟了過來,就見廚房裏的鍋都紅了,張春蘭卻在灶火裏拿著書,目瞪口呆地看著進來的人。
“你咋又把鍋燒幹了?”
聶老四趕緊跑過去,把灶火裏的柴抽掉。
“哎呀!這書太好看了,我看著看著就忘了...”
張春蘭這才愣過神,趕緊跳起來,毛手毛腳舀起了一瓢水,就倒進了鍋裏。
“滋啦!”
鍋裏冒起了一陣水汽。
“別倒水!小心別把鍋炸了!”
聶老四的媽趕緊過來,就見大鐵鍋已經裂開了一條縫,灶火裏也傳來“滋滋”的漏水聲...
“好了,這下真叫個徹底倒灶了!”聶老四笑道。
“你還笑?下午這幾個大學生娃娃要在我們家吃飯呢,你讓他們喝西北風啊?”
聶老四的媽不好說張春蘭,就瞪著眼睛氣呼呼地說聶老四。
自從張春蘭進了門,幹啥都毛手毛腳的,整天就知道看書。
可聶老四的媽卻不敢說張春蘭。
聶老四好不容易才娶上媳婦,張春蘭娘家又有錢,兄弟們都有勢,經常給張春蘭送來大堆大堆的東西...
張永泰和王桃香去簸箕溝的時候,還把一院子家當都給了聶老四和張春蘭。
關鍵聶老四時時刻刻護著張春蘭,她媽稍微說一句,聶老四就領著張春蘭躲進屋裏,兩口子又哈哈大笑,聶老四的媽一點脾氣都沒有。
“沒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這鍋破了也是好兆頭呢,說明我們要換新的吃飯家當了,說不定有發財的新營生呢!”
聶老四卻滿不在乎笑道。
“我們一個莊戶人家,除了種地還能有個屁的新營生!能發啥財?”聶老四的媽沒好氣罵道。
“媽,您就別管了,您去和大學生們喧慌,我們倆做飯就行了!”
聶老四說道:“我去姨娘家把他們的鍋拆來,尺寸一樣呢,按上就能做飯!”
“你姨娘把啥都當寶貝,你拆了她的鍋能行嗎?”聶老四媽瞪著眼睛說道。
“咋不行?反正她把一院子家當都給我了,現在那些都是我的,我想咋弄就咋弄!”
聶老四拍了拍手笑道:“春蘭,走,我們去拆你們家的鍋!”
“好啊!我媽要是說,就說是我拆的!”
張春蘭興衝衝地跟著聶老四出去,兩口子騎上三輪電動車走了。
“你看看,娘家的鍋都讓拆掉了,還笑呢...我就不知道,這兩個勺子,一天嘻嘻哈哈高興個啥!”
聶老四的媽鬱悶說道。
“行了,外人在呢,你也不怕丟人!”
聶老四的爹一向不咋說話,也是個老實疙瘩。
“走吧,去屋裏喝茶,不管他們了!”
聶老四媽又把大學生們招呼到了上房喝茶。
一個大學生就笑道:“奶奶,你們家的這個大嬸真有意思...不過,看書是好事呢,您就別怪她了!”
“是啊,看書總沒有壞處。”
“大嬸愛學習,也是有理想有誌氣的人嘛!”
另外兩個大學生也笑道。
“她有個啥誌氣?看書是好事情,可我這個媳婦,看書都看魔怔了!”
聶老四媽歎道:“她一天價抱著書看,總是燒幹了鍋,澆跑了水,放丟了羊...
一個農村女人,又不考大學,又不當秀才,看書有個啥用?能掙來錢?能當飯吃?”
“嬸子看的都是什麽書啊?”一個大學生好奇問道。
“誰知道她看的啥書,一大箱子呢,全都是鋪襯齷索(垃圾)...我帶你們去看!”
聶老四媽憤憤不平,想讓張春蘭出醜,便帶大學生到了張春蘭屋裏,揭開了炕上張春蘭的陪嫁大箱子,從裏麵扔出來了一大堆書。
書全都破破爛爛的,好些還是線裝的,也不知道被翻看了多少次,果然就像一堆垃圾。
大學生們翻看著張春蘭的書,卻都驚呆了。
“詩經集注?”
“唐詩三百首?”
“故事會?”
“荷馬史詩?”
“童話大王...”
大學生們發現,張春蘭看的書非常雜,古今中外,應有盡有,簡直就是個大雜燴。
像《詩經集注》一類的古書,大學生們都看不懂,張春蘭卻在上麵密密麻麻地記了好多筆記和心得。
“她不僅看,還寫呢!”
聶老四媽以為大學生們也把張春蘭當傻子,越發得意,就又從箱子裏翻出來了一堆本子。
有巴掌大的塑料皮小筆記本,有學生的作業本,甚至還有一些髒兮兮的紙條和煙盒的錫紙...
上麵密密麻麻地寫著字,畫著蠟筆畫。
字跡靈動娟秀,蠟筆畫卻像小孩子畫的一樣,畫的都是農村的生活場景,土裏土氣,筆法笨拙,卻很有煙火味道。
“哎呀,大嬸這畫畫得真好!上麵的人都活了!”
“她這煙盒錫紙上,寫的是一首詩,也非常有文采!”
“還有這本子上的隨筆,文字靈動優美,簡直比大作家寫得都好!”
大學生們翻看著張春蘭的蠟筆畫和文字,紛紛驚歎。
“呃...你們還誇她?”
聶老四媽鬱悶說道:“她天天又看又寫的,村裏人都叫他勺媳婦,要是再看書寫字,還不真成了勺子?”
“奶奶,你們家的大嬸可不是勺子,而是天才呢!”
“是啊,我們雖然不太懂,可大嬸的文字和畫,都讓我們震驚呢!”
“大嬸的這些詩文要是發表出去,肯定能引起轟動呢!”
大學生們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