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殺聲震耳欲聾,士兵們的怒吼交織在一起。
腳下的大地因這千軍萬馬的奔騰而顫抖,漫天的塵土飛揚而起,遮天蔽日,讓整個戰場陷入一片混沌。
城牆上,雲貴麵色凝重,看著秦軍凶猛的攻勢,特別是那威力巨大的投石車不斷向城牆砸來,他心急如焚。
“將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必須想辦法毀掉秦軍的投石車!”一名副將滿臉焦急。
雲貴緊緊咬了咬牙,腮幫子上的肌肉因用力而鼓起:“組織敢死隊,帶上火油,從側麵出城,趁亂燒毀投石車!”
“是!”副將得令,立刻轉身下去安排。
不一會兒,一支敢死隊便在城門口集結完畢。
這些勇士們身背沉甸甸的火油,手持鋒利的兵刃。
趁著秦軍攻城的混亂,敢死隊從城門一側悄悄出城。
一名秦軍哨兵眼神銳利,仿佛察覺到了一絲異樣,他定睛一看,發現了蜀軍的動向。
“有敵軍出城!”哨兵扯著嗓子高聲呼喊。
秦軍立刻做出反應,猶如一台精密的戰爭機器瞬間啟動。
一隊精銳士兵迅速從各自的位置集結而來,他們行動敏捷,步伐整齊劃一。
沉重的鎧甲隨著他們的動作發出鏗鏘的聲響,手中的兵刃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寒芒。
“衝!”敢死隊隊長聲嘶力竭地高喊一聲,聲音中透著破釜沉舟的決然。
敢死隊不顧一切地朝著秦軍猛撲過去,腳步如飛,身上背著的火油瓶隨著他們的奔跑劇烈晃動。
雙方短兵相接,刀光劍影交錯。
秦軍士兵訓練有素,配合默契,而敢死隊則抱著必死的決心,拚死抵抗。
戰場上鮮血四濺,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
雙方立刻展開激烈的廝殺,敢死隊的隊員們拚死向前衝,不少人倒在了秦軍的刀下,但仍有人成功靠近了投石車。
他們果斷地潑出火油,點燃火把,瞬間投石車燃起了熊熊大火。
“好!”城牆上的蜀軍士兵們見狀,不禁歡呼起來。
但秦軍並未因此退縮,攻城的勢頭依舊猛烈。
“繼續防守!絕不能讓秦軍攻上來!”雲貴大聲喊道。
見投石車被燒毀,汴哥眉頭緊皺,權衡片刻後,果斷下令:“鳴金收兵!”
清脆的金聲瞬間響起,在嘈雜的戰場上顯得格外突兀。
秦軍士兵聽到收兵的指令,雖心有不甘,但訓練有素的他們迅速有序地撤退,步伐不亂。
回到營地,汴哥麵色陰沉地坐在軍帳中,諸將分站兩側,氣氛壓抑。
“今日攻城不利,投石車被毀,但隨縣必須拿下!”汴哥目光掃過眾將,“休整一晚,明日製定新的攻城策略,務必一舉破城!”
眾將齊聲應道:“末將遵命!”
而城牆上,蜀軍士兵們見秦軍退去,紛紛鬆了一口氣。
雲貴也不敢有絲毫懈怠,抓緊時間安排士兵修補城牆、補充守城器械,準備迎接秦軍明日更猛烈的攻擊。
夜幕降臨,雙方營地都燈火通明,各自為明日的戰鬥做著準備。
次日,天色剛亮,秦軍營地便已行動起來。
汴哥站在陣前,眼神堅定地注視著隨縣城牆。
隨著他一聲令下,秦軍再次發起了攻城。
這次,秦軍采取了圍三闕一的策略。
東西兩麵秦軍佯裝攻城,士兵們喊殺聲震天,但攻勢並不猛烈。
而南麵則是秦軍的主攻方向,大量的雲梯、衝車紛紛上陣。
城牆上的雲貴很快察覺到了秦軍的戰術,他立刻調兵遣將,將主力部隊派往南麵防守。
“兄弟們,守住南麵,絕不能讓秦軍攻上來!”雲貴大聲呼喊著,鼓舞士氣。
南麵的秦軍如潮水般湧來,一架架雲梯搭上城牆,秦軍士兵奮力攀爬。
城上的蜀軍奮力抵抗,滾石、檑木、熱油不斷傾瀉而下,秦軍士兵慘叫連連,但依舊前赴後繼。
與此同時,東西兩麵的佯攻也給蜀軍造成了不小的壓力,蜀軍兵力被分散,防守愈發艱難。
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慘叫聲不絕於耳。
秦軍的猛攻一波接著一波,不給蜀軍絲毫喘息的機會。
汴哥神色嚴肅地觀察著戰場形勢,隨時準備做出新的部署。
就在雙方激戰正酣之時,秦軍陣中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號角聲。
隻見汴哥大手一揮,原本在東西兩麵佯攻的秦軍瞬間加強了攻勢,一時間,三麵秦軍的進攻都變得異常猛烈。
城牆上的蜀軍所承受的壓力陡然劇增,士兵們手忙腳亂地應對著,傷亡人數持續攀升。
秦軍後方推出了一輛極為巨大的撞車,數十名士兵齊心協力推動著它,朝著城門氣勢洶洶地猛衝過來。
“糟糕,是撞車!”城牆上的蜀軍士兵忍不住驚呼出聲。
“快,務必阻止他們!”雲貴心急火燎地大喊道。
“將軍,這般情形實在難以支撐下去了,咱們的兵力即將不支!”一名副將滿臉鮮血。
雲貴內心焦急萬分,但仍勉力強裝鎮定,怒吼道:“堅持住!隻要咱們能守住,就必然還有希望!”
然而,秦軍的進攻愈發凶猛狂暴,城牆上的防線逐漸顯現出了缺口。
“衝啊!”秦軍士兵們一瞅見缺口,紛紛興奮地高聲呼喊著蜂擁而上。
“擋住他們!”雲貴親自持刀衝向缺口,與秦軍展開了殊死搏殺。
就在同一時刻,在撞車接二連三的猛烈撞擊之下,伴隨著一聲沉悶至極的巨響,城門被撞開了,木屑四處飛濺。
“城門破了,衝啊!”秦軍士兵們興奮異常地高聲呼喊著,如同潮水一般洶湧地湧入城內。
恰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關頭,遠處驟然傳來一陣馬蹄聲和喊殺聲。
原來是蜀軍的增援部隊及時趕到了。
“援軍到了!”蜀軍士兵們的士氣瞬間大振。
汴哥麵色一沉,當機立斷,大聲喝道:“分出一半兵力,攔住蜀軍援軍!其餘人,隨我加速攻擊城內守軍,一鼓作氣拿下隨縣!”
秦軍士兵聞令而動,行動迅速而有序。一部分秦軍士兵轉身列陣,嚴陣以待,準備迎擊趕來的蜀軍援軍。而另一部分則在汴哥的帶領下,更加勇猛地向城內的蜀軍守軍發起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