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速球權。

從佩頓做出戰術手勢開始,超音速所有人的氣勢就和剛才多少有點不太一樣了。

如果隻是此前唐尼爾森在勇士用的那套跑轟,坦白說,根本不需要訓練,隻要一說戰術要求,任何NBA球員都可以迅速融入其中。

而在林東像麥克米蘭提出的跑轟體係中,卻無疑比那個版本要高大得多,它存在有三個檔次、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這段時間超音速一直在用的,強調一個‘快’字。

進攻端遵循正常進攻的8秒原則和防反時的4秒原則,防守端則遵循一對一的凶狠逼搶,要麽斷球,要麽哪怕是送分給對手,也要讓節奏整體快起來。

畢竟如果真有一個防守者在你麵前因為拚搶斷球而被你過掉,你難道為了拖節奏就原地站著不動,非要等他再防回來嗎?哪怕知道這種快是對手想要的節奏,你也隻得硬著頭皮快攻過去。

這就是曾經的勇士和拿下了前麵八連勝的超音速的主體戰術思路。

而第二個階段就不一樣了……有了此前八連勝的積累以及這段時間的訓練,是時候上第二檔跑轟了!

布倫特底線球扔給佩頓,從佩頓接球的那一秒起,籃球就沒有在原地停下來過哪怕零點一秒。

佩頓持球快下,戴維斯頂防。

以佩頓的實力,要過戴維斯並不是件特別難的事,可他卻完全沒有要去突破或者稍微糾纏一下的意思,而是迅速分球給了林東。

韋德第一時間纏了上來。

而與此同時,原本在籃下的錢德勒直接拉到了左側罰球區外去,德斯蒙德則是直接拉開到了右側三分線外來。

超音速此時的陣型拉得很散很寬,讓騎士一時間有點難以適應。

作為傳統中鋒的紮緒納斯稍一猶豫後,並沒有選擇跟出去,畢竟麵對跑轟,雙塔的優勢就是在籃下,你非要放棄籃下陣地,那可就完全是被對手牽著鼻子走了。

可下一秒,麵對韋德的防守,林東幾乎沒讓籃球在自己手上停一下,接球的同時就已經吊給了錢德勒。

此時錢德勒是一個中距離的大空位,毫不猶豫的跳起,而距離他最近的勒布朗第一時間補防上來,可沒想到明明已經起跳,擺好了投籃姿勢的錢德勒,居然在勒布朗這防守並沒有封死他的情況下,再次選擇了靈活的傳球。

勒布朗是和韋德換防的,漏出來的是剛從後方跑上來的布倫特·巴裏,此時在左側45度角處三分線外幹淨利落的幹拔起身,前後左右足足一米範圍內居然都沒有半個騎士的球員。

3分穩穩出手。

場邊的麥克米蘭緊緊捏著拳頭。

什麽是第二階段的跑轟進攻?

迅速的球權轉換、多個發起組織點,所有人都具備終結能力,這隻是第一階段而已。

而到了第二階段,中鋒也拉出來打外線,防守方的中鋒跟不跟?不跟就是五打四,怎麽都會有空位,跟出來你則就等於自己放棄了內線的優勢。

當然,僅僅隻有這些都還不夠,還得有外線。

如今這支超音速,五個主力裏有三個具備不俗的外線三分能力,林東的3分就不用說了,全隊最準,其次則就是布倫特,還有一個則是德斯蒙德,三人在空位情況下都有80%以上的3分命中率,林東甚至能到百分之九十多,而即便有同級別高手強力的對抗,林東也能達到65%以上的3分命中率,另外兩人則均在50%左右。

你中鋒如果不拉出來就必然會漏人,三個人80%的3分命中率,加上佩頓和錢德勒還算可以的中距離,那是真足以投死任何隊伍的。

你要拉出來,放棄內線優勢,那三人超過50%的3分命中率,再靠速度和亂局,搶籃板也不會吃虧,照樣可以牢牢的掌控住得分節奏。

而在這基礎上,超音速都還有兩個變陣的輪換空間,可以將這套打法推向另外兩個極致……

當然,那得等某兩人成長起來之後,至於現在,最好是能投進。

麥克米蘭盯著籃筐,隻見籃球從布倫特手中飛出後,劃出了一條完美的弧線……唰!

籃球空心入網!

8:4!

看來今天手感不錯,麥克米蘭捏緊拳頭。

這才剛剛開始呢,今天就讓全聯盟都好好見識一下這支超級超音速的火力!

現場一片歡騰,騎士那邊則是多少有點鬱悶。

——漏人了,這球不能怪勒布朗,或者說也不怪騎士的防守。

從錢德勒這大中鋒往外跑,紮緒納斯選擇駐守籃下起,就已經意味著騎士的防守者實際上是在四打五,漏人是必然的事。

而身為傳統中鋒,鎮守籃下去限製跑轟對內線的衝擊和保護籃板,也是對他來說更重要的事,也是球隊從一開始就定下的戰術基調。

主教練盧卡斯在場邊不停的拍著手鼓著勁兒:“沒事!控製好節奏,先慢慢打一個!”

隻可惜……

想慢是對的,可你慢得下來嗎?

騎士的球權。

勒布朗才剛撿起底線球,立刻就發現超音速的防守變陣了。

全場緊逼!

佩頓直接頂到了這邊半場來,宛若跗骨之蛆般死死纏住了韋德,不讓他接球。

而若是一個人都不夠阻止他接球的話……那就上兩個!

布倫特也頂了上來,兩人纏住韋德,根本就沒有半點接球的可能。

此時紮緒納斯、布澤爾和戴維斯都已經跑過了半場,聽到裁判哨聲後才留意到這邊發不出球來,一時間也是有點懵。

全場緊逼什麽的,哪有第一節上來才剛打了兩個球就開始用的?這搞得跟已經第四節最後幾分鍾了一樣,有必要嗎……

勒布朗拿著球愣是發不出來,差點被吹了個五秒違例。

還好戴維斯發現得及時,趕緊往回跑來接應,勒布朗卡在5秒之前將球朝著中場方向遠遠扔出去。

可這種傳球卻顯然正是超音速最想看到畫麵,球還沒到戴維斯手裏,一陣風已經從他身旁竄出,緊跟著高高跳起。

啪!籃球在半空中被直接截斷。

23號,林東!

拿球的林東直殺籃下,麵對這個控球3/4全場都可以衝刺進3秒的怪物,且還讓他麵對空空如也的空藍,戴維斯的追防以及勒布朗的補防顯然隻能算是個擺設。

勒布朗衝到籃下倒是快,但林東在罰球線處一個急停,扛著從後麵刹不住車而撞上來的戴維斯,在身體失去平衡之前,將球穩穩投出。

啪!

嘟!

哐、哐、哐……

沒刹住車的戴維斯直接撞到了林東背上,兩人都往前踉蹌了數步。

而投出去的籃球則是在籃筐上顛了幾下,然後帶著一點運氣的鑽進籃筐。

10:4。

“進球有效,白色31號撞人犯規,加罰1球!”

“接應啊!別傻站著啊!”盧卡斯在場邊氣得大喊,這TM才第一個回合,球都發不出來,玩兒毛啊?

他心裏其實也明白,超音速這變陣太突然,節奏拉得確實太快,也是讓球隊沒反應過來。

不過……

第一節就這樣搞,你超音速夠體力嗎?這是什麽打法?

他忍不住就轉頭看向麥克米蘭,這個99年才退役,去年才剛剛開始執教超音速的新人教練,打的是什麽算盤?

麥克米蘭其實這時候心裏也不是很有底。

——不要局限於曾經非要在最後去分勝負的思維,瘋狂的得分,上半場就打死他們。

——體力?意誌?趁你病要你命,打的就是你相對鬆懈的上半場,打的就是所有人都覺得最後時刻才能分勝負的思維方式!

——等你半場就落後二三十分,被人當成豬一樣打,全程被對手牽著鼻子走時,你還有個鬼的意誌呢?

半場時間就分勝負,打的就是你措手不及,將跑轟的節奏升華,從原本簡單的追求戰術上的‘快’,上升到戰略上的‘快’字上來,這就是林東那套跑轟戰術的第二階段!

對這些話,麥克米蘭一直是持保守意見的,雖然聽林東描繪起來時理論上挑不出毛病,但畢竟之前也沒人這樣打過。

不過,這顯然並不妨礙他大膽的拿騎士來做實驗對象。

林東穩穩罰進,11:4,騎士球權。

同樣是全場緊逼,但這次,超音速的防守就在全場緊逼的基礎上,又出現新的變化了。

既然號稱是跑轟的第二階段,進攻端增強了外線,那防守端自然也是有所增強的。

全場緊逼?那隻是一個起手……

由於有了之前的教訓,戴維斯和布澤爾都沒有選擇急著過半場,而是選擇發球時在後場接應,以破超音速的全場緊逼。

畢竟是如今東部排名第一的球隊,基礎實力擺在這裏,不是說超音速一緊逼,他們就連球都發不出來的。

在韋德和戴維斯都被看死的情況下,布澤爾接到了球。

超音速這邊德斯蒙德逼上去,布澤爾並不擅長控球,將球分給從底線跑出來的勒布朗。

林東立刻纏了上去。

這還是自世錦賽後兩人頭一次碰麵交手,隻一接觸,林東便已感覺出勒布朗與此前的不同之處了。

控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是的,很大的提升,不管是控球的節奏還是球感,給林東的感覺都已經與世錦賽時完全不同。

這家夥……

林東都微微有些詫異。

看來是真的下了苦功,光憑這手控球,感覺勒布朗就不太像是此前在騎士表現出來的場均4.4分的水準。

死亡纏繞立刻上線,凶狠且極具侵略性的逼搶動作,雖然沒能阻止勒布朗控球的節奏,但卻還是在這種節奏中,將勒布朗的速度也無形中拉了起來,迅速推進過中場。

而下一秒,不等勒布朗發起進攻組織,一道人影飛竄,從斜前方殺出,直奔勒布朗正在控製的籃球而去。

包夾?!

勒布朗是真沒想到在有林東防自己的情況下,居然還享受了一把包夾的待遇。

坦白說,有點不太理解。

以林東的防守能力,他是完全可以獨自限製自己的,可卻非要選擇漏人的包夾,這是什麽打法?

不管了……

包夾就一定漏人,這是必然的事。

此時勒布朗內心警惕、思路清晰、眼觀四方。

不等布倫特掏球的手伸到,已然抄球朝左側傳去,那是被布倫特漏掉的戴維斯。

可就在戴維斯接球的瞬間,一隻大手同樣從另一側插了過來,差點將這球給截斷,嚇了戴維斯一跳,接球時都禁不住下意識的雙手一緊,隨即就看到佩頓已經堵在他身前。

換防?那韋德不就漏了?

戴維斯將球再次往韋德的方向分去,可這次韋德卻就沒能接到球了。

又是一隻大手插過去,宛若預判般攔截在了戴維斯和韋德傳球的路線中間。

啪!

球被截,搶斷!

尼瑪……戴維斯都差點爆粗口了。

超音速明明剛才還在包夾勒布朗,然後佩頓扔掉韋德補防自己,明明是他們漏人了啊!

可是、可是……這TM是哪來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