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小引
一時代的記念碑底的文章,文壇上不常有;即有之,也什九是大部著作。以一篇短的小說而成為時代精神所居的大宮闕者,是極其少見的。
但至今,在巍峨燦爛的巨大的紀念碑底的文學之旁,短篇小說也依然有著存在的充足的權利。不但巨細高低,相依為命,也譬如身入大伽藍中,但見全體非常宏麗,眩人眼睛,令觀者心神飛越,而細看一雕闌一畫礎,雖然細小,所得卻更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體,感受遂愈加切實,因此那些終於為人所注重了。
在現在的環境中,人們忙於生活,無暇來看長篇,自然也是短篇小說的繁生的很大原因之一。隻頃刻間,而仍可藉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用數頃刻,遂知種種作風,種種作者,種種所寫的人和物和事狀,所得也頗不少的。而便捷,易成,取巧……這些原因還在外。
中國於世界所有的大部傑作很少譯本,翻譯短篇小說的卻特別的多者,原因大約也為此。我們——譯者的匯印這書,則原因就為此。貪圖用力少,紹介多,有些不肯用盡呆氣力的壞處,是自問恐怕也在所不免的。但也有一點隻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的近於不壞的意思。還有,是要將零星小品,聚在一本裏,較不容易於散亡。
我們——譯者,都是一麵學習,一麵試做的人,雖於這一點小事,力量也還很不夠,選的不當和譯的錯誤,想來是一定不免的。我們願受讀者和批評者的指正。
一九二九年四月十六日,朝花社同人識。
關於“關於紅的笑”
今天收到四月十八日的《華北日報》,副刊上有鶴西先生的半篇《關於紅笑》的文章。《關於紅笑》,我是有些注意的,因為自己曾經譯過幾頁,那豫告,就登在初版的《域外小說集》上,但後來沒有譯完,所以也沒有出版。不過也許是有些舊相識之故罷,至今有誰講到這本書,大抵總還喜歡看一看。可是看完這《關於紅笑》,卻令我大覺稀奇了,也不能不說幾句話。為要頭緒分明,先將原文轉載些在下麵——
“昨天到蹇君家去,看見第二十卷第一號的《小說月報》,上邊有梅川君譯的《紅笑》,這部書,因為我和駿樣也譯過,所以禁不住要翻開看看,並且還想來說幾句關於《紅笑》的話。
“自然,我不是要說梅川君不該譯《紅笑》,沒有這樣的理由也沒有這樣的權力。不過我對於梅川君的譯文有一點懷疑的地方,固然一個人原不該隨便地懷疑別個,但世上偏就是這點奇怪,盡有是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不過也許我底過慮是錯的,而且在梅川君看來也是意想不到的事,那麽,這錯處就在我,而這篇文字也就隻算辯明我自己沒有抄襲別人。現在我先講講事實的經過。
“《紅笑》,是我和駿祥,在去年暑假中一個多星期內趕完的,……趕完之後就給北新寄去。過了許久才接到小峰君十一月七日的信,說是因係兩人所譯,前後文不連貫,托石民君校閱,又說稿費在月底準可寄來。以後我一連寫了幾封信去催問,均未得到回信,……所以年假中就將底稿尋出,又改譯了一遍。文氣是重新順了一遍,(特別是後半部,)錯誤及不妥的地方一共改了幾十處,交岐山書局印行。稿子才交出不久,卻接到小峰二月十九日的信,錢是寄來了,雖然被抹去一點零頭,因為稿子並未退回,所以支票我也暫時存著,沒有退去,以後小峰君又來信說,原書,譯稿都可退還,叫我將支票交給袁家驊先生。我回信說已照辦,並請將稿子退了回來。但如今,書和稿子,始終還沒有見麵!
“這初次的譯稿,我不敢一定說梅川君曾經見過,雖然我想梅川君有見到的可能。自然梅川君不一定會用我們底譯文作藍本來翻譯,但是第一部的譯文,句法神情都很相似的這一點,不免使我有一點懷疑。因為原來我們底初譯是第一部比第二部流暢得多,同時梅川君的譯文也是第一部比第二部好些,而彼此神似的又就是這九個斷片。在未有更確切的證明時,我也不願將抄襲這樣的字眼,加於別人底頭上,但我很希望對這點,梅川君能高興給一個答複。假如一切真是我想錯了呢,前邊已經說過,這些話就作為我們就要出版的單行本並非抄襲的證明。”
文詞雖然極婉委曲折之致,但主旨卻很簡單的,就是:我們的將出版的譯本和你的已出版的譯本,很相類似,而我曾將譯稿寄給北新書局過,你有見到的可能,所以我疑心是你抄襲我們的,假如不然,那麽“這些話就作為我們就要出版的單行本並非抄襲的證明”。
其實是,照原文的論法,則假如不然之後,就要成為“我們抄襲”你的了的,然而竟這麽一來,化為神妙的“證明”了。但我並不想研究這些,僅要聲明幾句話,對於兩方麵——北新書局,尤其是小說月報社——聲明幾句話,因為這篇譯稿,是由我送到小說月報社去的。
梅川君這部譯稿,也是去年暑假時候交給我的,要我介紹出售,但我很怕做中人,就壓下了。這樣壓著的稿件,現在還不少。直到十月,小說月報社擬出增刊,要我寄稿,我才記得起來,據日本二葉亭四迷的譯本改了二三十處,和我譯的《豎琴》一並送去了。另外有一部《紅笑》在北新書局吃苦,我是一點都不知道的。至於梅川,他在離上海七八百裏的鄉下,那當然更不知道。
那麽,他可有鶴西先生的譯稿一到北新,便立刻去看的“可能”呢?我想,是不“能”的,因為他和北新中人一個不認識,倘跑進北新編輯部去翻稿件,那罪狀是不止“抄襲”而已的。我卻是“可能”的,不過我從去年春天以後,一趟也沒有去過編輯部,這要請北新諸公諒察。
那麽,為什麽兩本的好處有些相像呢?我雖然沒有見過那一譯本,也不知所據的是誰的英譯,但想來,大約所據的是同一英譯,而第二部也比第一部容易譯,彼此三位的英文程度又相仿佛,所以去年是相像的,而鶴西先生們的譯本至今未出,英文程度也大有進步了,改了一回,於是好處就多起來了。
因為鶴西先生的譯本至今未出,所以也無從知道類似之度,究竟如何。倘僅有彼此神似之處,我以為那是因為同一原書的譯本,並不足異的,正不必如此神經過敏,隻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根據“世上偏就是這點奇怪,盡有是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的理由,而先發製人,誣別人為“抄襲”,而且還要被誣者“給一個答複”,這真是“世上偏就是這點奇怪”了。
但倘若很是相同呢?則隻要證明了梅川並無看見鶴西先生們的譯稿的“可能”以後,即不用“世上偏就是這點奇怪”的論法,嫌疑也總要在後出這一本了。
北平的日報,我不寄去,梅川是決不會看見的。我就先說幾句,俟印出時一並寄去,大約這也就夠了,阿彌陀佛。
(四月二十日。)
寫了上麵這些話之後,又陸續看到《華北日報》副刊上《關於紅笑》的文章,其中舉了許多不通和誤譯之後,以這樣的一段作結:
此外或者還有些,但我想我們或許總要比梅川君錯得少點,而且也較為通順,好在是不是,我們底譯稿不久自可以證明。”
那就是我先前的話都多說了。因為鶴西先生已在自己切實證明了他和梅川的兩本之不同。他的較好,而“抄襲”都成了“不通”和錯誤的較壞,豈非奇談?倘說是改掉的,那就是並非“抄襲”了。倘說鶴西譯本原也是這樣地“不通”和錯誤的,那不是許多刻薄話,都是“今日之我”在打“昨日之我”的嘴巴麽?總之,一篇《關於紅笑》的大文,隻證明了焦躁的自己廣告和參看先出譯本,加以修正,而反誣別人為“抄襲”的苦心。這種手段,是中國翻譯界的第一次。
(四月二十四日補記。)
這一篇還未在《語絲》登出,就收到小說月報社的一封信,裏麵是剪下的《華北日報》副刊,就是那一篇鶴西先生的《關於紅笑》。據說是北平寄來,給編輯先生的。我想,這大約就是作者所玩的把戲。倘使真的,蓋未免惡辣一點;同一著作有幾種譯本,又何必如此惶惶上訴。但一麵說別人不通,自己卻通,別人錯多,自己錯少。而一麵又要證明別人抄襲自己之作,則未免惡辣得可憐可笑。然而在我,乃又頗歎紹介譯作之難於今為甚也。為刷清和報答起見,我確信我也有將這篇送給《小說月報》編輯先生,要求再在本書上發表的義務和權利,於是乎亦寄之。
(五月八日。)
通訊:關於孫用先生的幾首譯詩
編者先生:
我從均風兄處借來《奔流》第九期一冊,看見孫用先生自世界語譯的萊芒托夫幾首詩,我發覺有些處與原本不合。孫先生是由世界語轉譯的,想必經手許多,有幾次是失掉了原文的精彩的。孫先生第一首譯詩《帆》原文是:
(原文從略——編者。)
按著我的意思應當譯為:(曾刊登於《語絲》第五卷第三期)
孤獨發白的船帆,
在雲霧中蔚藍色的大海裏……
他到很遠的境域去尋找些什麽?
他在故土裏留棄著什麽?
波濤洶湧,微風吼嘯,
船桅杆怒憤著而發著噶吱吱的音調……
喂!他不尋找幸福。
也不是從幸福中走逃!
他底下是一行發亮光的蒼色水流,
他頂上是太陽的金色的光芒;
可是他,反叛的,希求著巨風,
好象在巨風中有什麽安寧!
第二首《天使》,孫先生譯的有幾處和我譯的不同。(原文從略——編者。)我是這樣的譯:
夜半天使沿著天空飛翔,
寂靜的歌曲他唱著;
月,星,和烏雲一起很用心聽那神的歌曲。
他歌著在天堂花園裏樹葉子的底上那無罪
靈魂的幸福,
他歌詠著偉大的土帝,
真實的讚美著他。
他抱攏了年青們的心靈,
為的是這悲苦和淚的世界;
歌曲的聲音,留在青年人的靈魂裏是——
沒有隻字,但卻是活著。
為無邊的奇怪的希望,
在這心靈,長久的於世界上不得安靜,
人間苦悶的樂曲,
是不能夠代替天上的歌聲。
其餘孫先生所譯兩首《我出來》和《三棵棕櫚樹》,可惜原本現時不在我手裏。以後有工夫時可向俄國朋友處借看。我對孫先生的譯詩,並不是來改正,乃本著真摯的心情,隨便談談,請孫先生原諒!此請
撰安。
張逢漢。一九二九,五,七,於哈爾濱燦星社。
逢漢先生:
接到來信,我們很感謝先生的好意。
大約凡是譯本,倘不標明“並無刪節”或“正確的翻譯”,或鼎鼎大名的專家所譯的,歐美的本子也每不免有些節略或差異。譯詩就更其難,因為要顧全音調和協韻,就總要加添或減去些原有的文字。世界語譯本大約也如此,倘若譯出來的還是詩的格式而非散文。但我們因為想介紹些名家所不屑道的東歐和北歐文學,而又少懂得原文的人,所以暫時隻能用重譯本,尤其是巴爾幹諸小國的作品。原來的意思,實在不過是聊勝於無,且給讀書界知道一點所謂文學家,世界上並不止幾個受獎的泰戈爾和漂亮的曼殊斐兒之類。但倘有能從原文直接譯出的稿子見寄,或加以指正,我們自然是十分願意領受的。
這裏有一件事很抱歉,就是我們所交易的印刷所裏沒有俄國字母,所以來信中的原文,隻得省略,僅能將譯文發出,以供讀者的參考了。希見諒為幸。
魯迅。六月二十五日,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