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四年春正月丙子朔。辛卯,武昌軍節度使牛僧孺來朝。丙戌,以左神策軍大將軍丘直方為鄜坊節度使。戊子,詔封長男永為魯王。辛卯,以武昌節度使、鄂嶽蘄黃安申等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平章事、上柱國、奇章郡開國公牛僧孺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壬辰,以兵部侍郎崔郾為陝虢觀察使。封魯王母王氏為昭儀。癸巳,以前邠寧節度使劉遵古為劍南東川節度使。甲午,守左仆射、同平章事,諸道鹽鐵轉運使王播卒。丙申,以太常卿五涯為吏部尚書,充諸道鹽鐵轉運使。辛醜,以尚書左丞元稹檢校戶部尚書,充武昌軍節度、鄂嶽蘄黃安申等州觀察使。癸卯,以前陝虢觀察使王起為左丞。二月丙午朔。戊午,興元軍亂,節度使李絳舉家被害,判官薛齊、趙存約死之。庚申,以左丞溫造為興元節度使。辛未,夏州節度使李寰卒。壬申,以神策行營節度使董重質為夏、綏、銀、宥節度使。三月乙亥,以河東節度使李程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河中尹、晉絳慈隰等州節度使,以刑部尚書柳公綽檢校左仆射、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丁醜,以前河中節度使薛平為太子太保。

丁亥,以衛尉卿桂仲武為福建觀察使。興元溫造奏:“害李絳賊首丘崟、丘鑄及官健千人,並處斬訖。其親刃絳者斬一百段,號令者三段,餘並斬首。內一百首祭李絳,三十首祭死王事官僚,其餘屍首並投於漢江。”己醜,詔興元監軍使楊叔元宜配流康州百姓,錮身遞於配所。丁酉,監修國史、中書侍郎、平章事路隨進所撰《憲宗實錄》四十卷,優詔答之,賜史官等五人錦繡銀器有差。癸卯,以淮南節度使段文昌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江陵尹,充荊南節度使;以前太子賓客崔從檢校右仆射、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甲辰,以前荊南節度使崔群檢校右仆射、兼太常卿。以中書舍人李虞仲為華州刺史,代嚴休複;以休複為右散騎常侍。

夏四月乙巳朔。丙午,以右散騎常侍、翰林侍講學士鄭覃為工部尚書。丁未,兵部尚書致仕張賈卒。丁巳,貶前齊德滄景等州節度使李有裕為永州刺史,馳驛赴任。庚申,以尚書左丞王起為戶部尚書、判度支,代崔元略;以元略檢校吏部尚書,為東都留守。辛酉,月掩南鬥第二星。壬戌,詔曰:“儉以足用,令出惟行,著在前經。斯為理本。朕自臨四海,湣元元之久困,日昃忘食,宵興疚懷。

雖絕文繡之飾,尚愧茅茨之儉。亦諭卿士,形於詔條。如聞積習流弊,餘風未革。

車服第室,相高以華靡之製;資用貨寶,固啟於貪冒之源。有司不禁,侈俗滋扇。

蓋朕教導之未敷,使兆庶昧於恥尚也。其何以足用行令,臻於致理歟!永念慚歎,迨茲申敕。自今內外班列職位之士,各務素樸,弘茲國風。有僣差尤甚者,禦史糾上。主者宣示中外,知朕意焉。”文宗承長慶、寶曆奢靡之風,銳意懲革,躬行儉素,以率厲之。辛未,以前東都留守崔弘禮為刑部尚書。鎮州王廷湊請修建初、啟運二陵,從之。

五月甲戌朔。丁醜,以旱命京城諸司疏理係囚。己卯,通化南北二門鎖不可開,鑰入,如有持之者。上令鐵工破鎖,時日己及辰矣。丁亥,改鄆州東平縣為天平縣。戊子,敕度支每歲於西川織造綾羅錦八千一百六十七匹,令數內減二千五百十匹。

六月癸卯朔。丁未,以守司徒、門下侍郎、平章事、上柱國、晉國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三百戶裴度為守司徒、平章軍國重事;待疾損日,每三日、五日一度入中書。辛未夜,自一更至五更,大小星流旁午,觀者不能數。壬申,詔:

如聞諸司刑獄例多停滯,委尚書左右丞及監察禦史糾舉以聞。

秋七月癸酉朔。癸未,詔以朝議郎、尚書右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宋申錫為正議大夫、行尚書右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乙酉,敕:“前行郎中知製誥者,約滿一周年,即與正授;從諫議大夫知者,亦宜準此;餘依長慶二年七月二十七日敕處分。”振武置雲伽關,加鎮兵千人。以吏部侍郎王璠為京兆尹、兼禦史大夫,代李諒為桂管觀察使。太原饑,賑粟三萬石。賜十六宅諸王綾絹二萬匹。丁酉,守司徒裴度上表辭冊命,言:“臣此官已三度受冊,有靦麵目。”從之。

八月壬寅朔。丙辰,鄜州水,溺居民三百餘家。太原柳公綽奏雲、代、蔚三州山穀間石化為麵,人取食之。己未,宣歙觀察使於敖卒。甲子,內出綾絹三十萬匹,付戶部充和糴。戊辰,幸梨園亭,會昌殿奏新樂。

九月壬申朔。丁醜,以大理卿裴誼檢校右散騎常侍,充江西觀察使,代沈傳師;以傳師為宣歙觀察使。內出綾三千匹,賜宥州築城兵士。戊寅,舒州太湖、宿鬆、望江三縣水,溺民戶六百八十,詔以義倉賑貸。庚辰,吏部尚書王涯為右仆射,依前鹽鐬轉運使。壬午,以守司徒、平章軍國重事、晉國公裴度守司徒、兼待中,充山南東道節度使。以投來奚王茹羯為右驍衛將軍同正。丙戌,以前山南東道節度使竇易直為尚書左仆射。戊子,吏部尚書致仕裴向卒。己醜,淮南天長等七縣水,害稼。丁酉,前豐州刺史、天德軍使渾鐵坐贓七千貫,貶哀州司馬。

冬十月壬寅朔。戊申,以東都留守崔元略檢校吏部尚書,兼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代李德裕;以德裕檢校兵部尚書,兼成都尹。充劍南西川節度使、檢校司空郭釗為太常卿,代崔群為吏部尚書。丁卯,禦史中丞宇文鼎奏:“今月十三日,宰臣宣旨,今後群臣延英奏事,前一日進狀入來者。臣以尋常公事,不暇麵論,但見表章,足以陳露。儻臨時忽有公務,文字不足盡言,則咫尺天聽,無路聞達。更俟後坐,動逾數辰,處置之間,便有不及。伏乞重賜宣示,限以狀入者,並在卯前;如在卯後,聽不收覽。自然人各遵守,禮亦得中。”從之。

十一月辛未朔。是夜,熒惑近左執法。癸巳,以左丞康承宣為兗、海、沂、密等州節度使。淮南大水及蟲霜,並傷稼。十二月辛醜朔,滄州殷侑請廢景州為景平縣。己酉,義成軍節度使崔元略卒。壬子,以左金吾衛大將軍段嶷為義成軍節度使。癸醜,湖南觀察使韋辭卒。丙辰,以工部侍郎崔琯為京兆尹,代王璠為尚書左丞。癸亥,東都留守崔弘禮卒。以同州刺史高重為潭州刺史、兼禦史中丞,充湖南觀察使。甲子,左仆射致仕楊於陵卒,贈司空。丙寅,以前河南尹馮宿為工部侍郎。戊辰,以太子賓客分司白居易為河南尹,以代韋弘景;以弘景守刑部尚書、東都留守。閏十二月辛未朔。壬申,太常卿郭釗卒,贈司徒。壬辰,廢齊州歸化縣地入臨邑縣。廢是州,其縣隸滄州刺史。是歲,京畿、河南、江南、荊襄、鄂嶽、湖南等道大水,害稼,出官米賑給。

五年春正月庚子朔,以積陰浹旬,罷元會。丁巳,賜滄德節度使曰義昌軍。

太原旱,賑粟十萬石。己未,詔方鎮節度觀察使請入觀者,先上表奏聞,候充則任進程,庚申,幽州軍亂,逐其帥李載義,立後院副兵馬使楊誌誠為留後。癸亥詔端午節辰,方鎮例有進奉,其雜彩匹段,許進生白綾絹。己醜,以權知渤海國務大彝震檢校秘書監、忽汗州都督、渤海國王。

二月庚午朔。壬辰,以盧龍軍節度使、守太保、同平章事李載義守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載義失地入朝,賜第於永寧裏,給賜優厚。丙申,以桂管觀察使李諒為嶺南節度使。戊戌,神策中尉王守澄奏得軍虞候豆盧著狀,告宰相宋申錫與漳王謀反。即令追捕。庚子,詔貶宋申錫為太子右庶子。壬寅,左常侍崔玄亮及諫官等十四人伏奏玉階:“北軍所告事,請不於內中鞫問,乞付法司。”

帝曰:“吾已謀於公卿矣,卿等且退。”崔玄亮泣涕陳諫久之,帝改容勞之曰:

“朕即與宰臣商議。”玄亮等方退。癸卯,詔漳王湊可降為巢縣公,右庶子宋申錫開州司馬同正。初,京師忷忷,以宰相實聯親王謀逆,三四日後,方知誣構。人士側目於守澄、鄭注,故諫官號泣論之。申錫方免其禍。己酉,敕以李載義入朝,於曲江亭賜宴,仍命宰臣百僚赴會。辛酉,以黔中觀察使裴弘泰為桂管經略使,以前安州刺史陳正儀為黔中觀察使。丁卯,紫宸奏事,宰相路隨至龍墀,仆於地,令中人掖之。翌日,上疏陳退,識者嘉之。

夏四月己巳,甲戌,以新羅王嗣子金景徽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保,使持節雞林州諸軍事、雞林州大都督、寧海軍使、上柱國,封新羅王;仍封其母樸氏為新羅國太妃。丁亥,詔:“史官記事,用戒時常,先朝舊製,並得隨仗。其後宰臣撰時政記,因循斯久,廢墜實多。自今後宰臣奏事,有關獻替及臨時處分稍涉政刑者,委中書門下丞一人隨時撰錄,每季送史館,庶警朕闕,且複官常。”己醜,以李載義為山南西道節度,依前守太保、同平章事,代溫造;以造為兵部侍郎。以幽州盧龍節度留後楊誌誠檢校工部尚書,為幽州盧龍節度使。

五月戊戌朔,太廟第四室、第六室破漏,有司不時修葺,各罰俸。上命中使領工徒及以禁中修營材葺之。右補闕韋溫上疏論曰:“宗廟不葺,罪在有司弛慢,宜加重責。今有司止於罰俸,便委內臣葺修,是許百司之官公然廢職。以宗廟之重,為陛下所私,則群官有司便同委棄,此臣竊為聖朝惜也。事關宗廟,皆書史冊,苟非舊典,不可率然。伏乞更下詔書,複委所司營葺,則製度不紊,官業各修矣。”疏奏,帝嘉之,乃追止中使,命有司修奉。戊午,西川李德裕奏:南蠻放還先擄掠百姓、工巧、僧道約四千人還本道。辛酉,東都留守、刑部尚書韋弘景卒。丙寅,以京兆尹崔琯為尚書左丞。太常少卿龐嚴權知京兆尹。

六月丁卯朔。戊寅,以霖雨涉旬,詔疏理諸司係囚。辛卯,蘇、杭、湖南水害稼。甲午,東川奏:玄武江水漲二丈,梓州羅城漂人廬舍。

秋七月丁酉朔。庚子,贈太子賓客李渤禮部尚書。辛醜,以兵部侍郎溫造檢校戶部尚書,為東都留守。甲辰,以太了少師分司、上柱國、襲徐國公蕭俯守左仆射致仕。劍南東、西兩川水,遣使宣撫賑給。己未,以給事中羅讓為福建觀察使。

八月丙寅朔。庚午,武昌軍節度使、檢校戶部尚書元稹卒。辛未,貶刑部員外郎舒元輿為著作郎。元輿累上表請自效,並進文章,朝議責其躁進也。壬申,以河陽三城懷州節度使楊元卿為宣武軍節度使,代李逢吉;以逢吉檢校司徒、兼太子太師,充東都留守,代溫造;以溫造為河陽三城懷州節度使。戊寅,以陝虢觀察使崔郾為鄂嶽安黃觀察使。甲申,以中書舍人崔鹹為陝州防禦使。詔陝州舊有都防禦觀察使額宜停,兵馬屬本州防禦使。丙戌,京兆尹龐嚴卒。庚寅,以司農卿、駙馬都尉杜忭為京兆尹。

九月丙申朔。甲辰,貶太子左庶子郭求為婺王府司馬,以其心疾,與同僚忿競也。翰林學士薛廷老、李讓夷皆罷職守本官。廷老在翰林,終日酣醉無儀檢,故罷。讓夷常推薦廷老,故坐累也。己未,以左仆射竇易直判太常卿。西川李德裕奏收複吐蕃所陷維州,差兵鎮守。

冬十月乙醜朔,以前綿州刺史鄭綽為安南都護。戊寅,蠻寇雋州,陷二縣。

辛巳,滄州移清池縣於南羅城內置。

十一月乙未朔。庚戌,鳳翔節度使王承元來朝。己未,以承元檢校司空、青州刺史,充平盧軍節度使。癸亥,以尚書左仆射、判太常卿事竇易直檢校司空,為鳳翔隴右節度使。十二月乙醜朔。戊寅,以左丞王璠兼判太常卿事。甲申,貶新除桂管觀察使裴弘泰為饒州刺史,以除鎮淹程不進,為憲司所糾故也。癸巳,以鄭州刺史李翱為桂管觀察使。是歲,淮南、浙江東西道、荊襄、鄂嶽、劍南東川並水,害稼,請蠲秋租。京師大雨雪。

六年春正月乙未朔,以久雪廢元會。戊戌,振武李泳招收得黑山外契苾部落四百七十三帳。壬子,詔:“朕聞‘天聽自我人聽天視自我人視。’朕之菲德,涉道未明,不能調序四時,導迎和氣。自去冬已來,逾月雨雪,寒風尤甚,頗傷於和。念茲庶氓,或罹凍餒,無所假貸,莫能自存。中宵載懷,旰食興歎,怵惕若厲,時予之辜。思弘惠澤,以順時令。天下死罪囚,除官典犯贓、故意殺人外,並降從流,流已下遞降一等。應京畿諸縣,宜令以常平義他倉鬥賑恤。京城內鰥寡癃殘無告不能自存者,委京兆尹量事濟恤,具數以聞。言念赤子。視之如傷。

天或警予,示此陰沴。扶躬夕惕,予甚悼焉。”群臣拜表上徽號。甲寅,司徒致仕薛平卒。

二月甲子朔,以前義昌軍節度使殷侑檢校吏部尚書,充天平軍節度、鄆曹濮等州觀察使,代令狐楚;以楚檢校右仆射,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

戊寅,蘇、湖二州水,賑米二十二萬石。以本州常平義倉斛鬥給。庚辰,戶部尚書、判度支王起請於邠寧、靈武置營田務,從之。己醜,寒食節,上宴群臣於麟德殿。是日,雜戲人弄孔子,帝曰:“孔子,古今之師,安得侮瀆。”亟命驅出。

三月甲午朔。辛醜,以武寧軍節度使、守太傅、同平章事王智興兼侍中,充忠武軍節度、陳許蔡觀察等使。以邠寧節度使李聽為武寧軍節度、徐泗濠觀察等使;以金吾衛大將軍孟友亮為邠寧節度使。以前河東節度使柳公綽為兵部尚書。

辛酉,以前忠武軍節度使高瑀檢校右仆射,充武寧軍節度、徐泗濠觀察等使。

夏四月癸亥朔。乙醜,兵部尚書柳公綽卒。戊寅,以新除武寧軍節度使李聽為太子太保。

五月癸巳朔。甲辰,西川修邛崍關城,又移雋州於台登城。壬子,浙西丁公著奏杭州八縣災疫,賑米七萬石。丁巳,以鹽州刺史王晏平檢校左散騎常侍、禦史大夫,充靈鹽節度使。己未,興平縣人上官興因醉殺人而亡竄,官捕其父囚之,興歸,待罪有司。京兆尹杜忭、中丞宇文鼎以興自首免父之囚,其孝可獎,請免死。詔兩省參議,皆言殺人者死,古今共守,興不可免。上竟從忭等議免死,決杖八十,配流靈州。庚申,詔:“如聞諸道水旱害人,疾疫相繼,宵旰罪己,興寢疚懷。今長吏奏申,劄瘥猶甚。蓋教化未感於蒸人,精誠未格於天地,法令或爽,官吏為非。有一於茲,皆傷和氣。並委中外臣僚,一一具所見聞奏,朕當親覽,無憚直言。其遭災疫之家,一門盡歿者,官給凶器。其餘據其人口遭疫多少,與減稅錢。疫疾未定處,官給醫藥。諸道既有賑賜,國費複慮不充,其供禦所須及諸公用,量宜節減,以救凶荒。”六月壬戌朔。丙寅,京兆尹杜忭兼禦史大夫。

戊寅,右仆射王涯奉敕,準令式條疏士庶衣服、車馬、第舍之製度。敕下後。浮議沸騰。杜忭於敕內條件易施行者寬其限,事竟不行,公議惜之。

秋七月辛卯朔。甲午,以諫議大夫王彥威、戶部郎中楊漢公、祠部員外郎蘇滌、右補闕裴休並充史館修撰。故事,史官不過三員,或止兩員,今四人並命,論者非之。戊申,原王逵薨。癸醜,以前靈武節度使李文悅為兗、海、沂、密節度使。己未,以河中節度使李程為左仆射;以戶部尚書、判度支王起檢校吏部尚書,充河中晉、慈、隰節度使;以禦史中丞、兼刑部侍郎宇文鼎為戶部侍郎、判度支。

八月辛酉朔,吏部尚書崔群卒。以駕部郎中、知製誥李漢為禦史中丞。乙醜,以尚書右丞、判太常卿王璠檢校禮部尚書、潤州刺史、浙西觀察使。庚午,山南東道節度使裴度來朝。壬申,以前浙西觀察使丁公著為太常卿。甲戌,禦史中丞李漢奏論仆射上事儀,不合受四品已下官拜。時左仆射李程將赴省上故也。詔曰:

“仆射上儀,近定所緣拜禮,皆約令文,已經施行,不合更改,宜準大和四年十一月十六日敕處分。”九月庚寅朔,淄青初定兩稅額,五州一十九萬三千九百八十九貫,自此淄青始有上供。庚子,以太傅趙宗儒守司空致仕。辛醜,涿州置新城縣,古督亢之地也。丁未,太常卿丁公著卒。庚戌,司空致仕趙宗儒卒。壬子,以右金吾衛將軍史孝章為鄜、坊、丹、延節度使。

冬十月庚子朔。甲子,詔魯王永宜冊為皇太子。壬午,以左金吾衛將軍李昌言檢校左散騎常侍,充夏、綏、銀、宥節度使。甲申,以諫議大夫王彥威為河中少尹,以其論上官興獄太徼訐故也。

十一月己醜朔。丁未,淮南節度使、檢校右仆射崔從卒。乙卯,以荊南節度使段文昌為劍南西川節度使。依前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十二月己未朔。乙醜,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檢校右仆射、同平章事、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淮南節度使。戊辰,內養王宗禹渤海使回,言渤海置左右神策軍事、左右三軍一百二十司,畫圖以進。以尚書右丞崔琯為江陵尹、荊南都團練觀察使。珍王諴薨。

乙亥,昭義節度使劉從諫來朝。丁未,以前西川節度使李德裕為兵部尚書。責授循州司馬杜元穎卒,贈湖州刺史。

七年春正月乙醜朔,禦含元殿受朝賀。比年以用兵、雨雪,不行元會之儀。

故書,吳蜀貢新茶,皆於冬中作法為之,上務恭儉,不欲逆其物性,詔所供新茶,宜於立春後造。甲午,加劉從諫同平章事。襄州裴度奏請停臨漢監牧,從之。此監元和十四年置,馬三千二百匹,廢百姓田四百餘頃,停之為便。乙亥,以太府卿崔珙為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壬子,詔:“朕承上天之睠佑,荷列聖之丕圖,宵旰憂勞,不敢暇逸,思致康乂,八年於茲。而水旱流行,疫疾作沴,兆庶艱食,劄瘥相仍。蓋德未動天,誠未感物,一類失所,其過在予。載懷罪己之心,深軫納隍之歎。如聞關輔、河東,去年亢旱,秋稼不登,今春作之時,農務又切,若不賑救,懼至流亡。京兆府賑粟十萬石,河南府、河中府、絳州各賜七萬石,同、華、陝、虢、晉等州各賜十萬石,並以常平義倉物充。”以新除嶺南節度使崔珙檢校工部尚書,充武寧軍節度使;以右金吾衛將軍王茂元為嶺南節度使。丙辰,以前武寧軍節度使高瑀為刑部尚書。嶺南五管及黔中等道選補使,宜權停一二年。

二月己未朔。己巳,以吏部侍郎庾承宣為太常卿。癸酉,以宗正卿李詵為陝州防禦使,代崔鹹;以鹹為右散騎常侍。己卯,麟德殿對吐蕃、渤海、牂柯、昆明等使。辛巳,禦史台奏:均王傅王堪男禎,國忌日於私第科決罰人。詔曰:“準令,國忌日禁飲酒、舉樂。決罰人吏,都無明文。起今後從有此類,不須舉奏。王禎宜釋放。”丙戌,詔以銀青光祿大夫、守兵部尚書、上柱國、讚皇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李德裕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三月戊子朔。庚寅,以前戶部侍郎楊嗣複為尚書左丞。壬辰,以左散騎常侍張仲方為太子賓客分司。仲方為郎中時,常駁故相李吉甫諡,德裕秉政,仲方請告,因授之。己亥,嶺南節度使李諒卒。辛醜,和王綺薨。複於埇橋置宿州,豁徐州符離縣蘄縣、泗州虹縣隸之,以東都鹽鐵院官吳季真為宿州刺史。癸卯,以京兆尹、駙馬都尉杜忭檢校禮部尚書,充鳳翔隴右節度。己酉,安南奏:蠻寇寇當管金龍州,當管生獠國、赤珠落國同出兵擊蠻,敗之。庚戌,出給事中楊虞卿為常州刺史,中書舍人張元夫汝州刺史。以太府卿韋長為京兆尹。丙辰,以散騎常侍嚴休複為河南尹。丁巳,以給事中蕭浣為鄭州刺史。

夏四月戊午朔。辛酉,九姓回紇可汗卒。癸亥,前鳳翔節度使、檢校司空竇易直卒。癸酉,以同州刺史吳士智為江西觀察使。以吏部侍郎高釴為同州刺史。

庚辰,以工部侍郎李固言為右丞,中書舍人楊汝士為工部侍郎。壬子,以河南尹白居易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甲申,以江西觀察使裴誼為歙池觀察使,代沈傳師;以傳師為吏部侍郎。以右金吾衛將軍唐弘實使回紇,冊九姓回紇愛登裏羅汨沒施合句錄毗伽彰信可汗。

五月丁亥朔。丁酉,以李聽為鳳翔隴右節度使,依前檢校司徒、兼太子太保。

癸卯,興元李載義來朝。癸醜,以前邛州刺史劉旻為安南都護。

六月丁巳朔。乙巳,以山南西道節度使李載義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依前守太保、同平章事。壬申,以禦史中丞李漢為禮部侍郎,以工部尚書、翰林侍講學士鄭覃為禦史大夫。甲戌,以刑部尚書高瑀為太子少保分司。乙亥,以中書侍郎、平章事李宗閔檢校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兼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丁醜,以左金吾衛將軍李從易為桂管觀察使。己卯,以右神策大將軍李用為邠寧節度使。河陽修防口堰,役工四萬,溉濟源、河內、溫縣、武德、武陟五縣田五千餘頃。癸未,涇原節度使張惟清卒。乙酉,以前河東節度使令狐楚檢校右仆射,兼吏部尚書。

秋七月丙戌朔。丁亥,以右龍武統軍康誌睦為四鎮北庭行軍、涇原節度使。

壬寅,以金紫光祿大夫、守尚書右仆射、諸道鹽鐵轉運使、上柱國、代郡公、食邑二千戶王涯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領使如故。甲辰,右丞李固言等奏狀,論仆射省中上事,不合受四品已下拜。敕旨宜準大和四年十一月十六日敕處分。乙巳,虢州刺史崔玄亮卒。以左丞楊嗣複檢校禮部尚書,充劍南東川節度使;以戶部侍郎庾敬休為左丞。己酉,以旱,命京城諸司疏決係囚。壬子,敕應任外官帶一品正京官者,縱不知政事,其俸料宜兼給。癸醜,以左仆射李程檢校司空,兼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甲寅,以旱徙市。左降官開州司馬宋申錫卒,詔許歸葬。

閏七月乙卯朔,詔曰:“朕嗣守丕圖,覆嫗生類,競業寅畏,上承天休。而陰陽失和,膏澤愆候,害我稼穡,災於黔黎。有過在予,敢忘咎責。從今避正殿,減供膳,停教坊樂,廄馬量減芻粟,百司廚饌亦宜權減。陰陽鬱堙,有傷和氣,宜出宮女千人。五坊鷹犬量須減放。內外修造事非急務者,並停。”時久無雨,上心憂勞。詔下數日,雨澤霑洽,人心大悅。乙醜,以前宣武軍節度楊元卿為太子太保。戊戌,以給事中崔戎為華州刺史。癸未,以太子賓客李紳檢校左散騎常侍兼越州刺史,充浙東觀察使,代陸亙;以亙為宣歙觀察使。

八月甲申朔,禦宣政殿,冊皇太子永。是日降詔:“應犯死從流,流已下遞減一等。諸王自今後相次出閣,授緊望已上州刺史佐。其十六宅諸縣主,委吏部於選人中簡擇配匹,具以名聞。皇太子方從師傅傳授《六經》,一二年後,當令齒胄國庠,以興墜典。宜令國子選名儒,置五經博士各一人。其公卿士族子弟,明年已後,不先入國學習業,不在應明經進士限。其進士舉宜先試帖經,並略問大義,取經義精通者放及第。卿大夫者,下人之所視,遠方之所仿,若非恭儉克己,廉直任人,而望其服從,固不可得。況朕不寶珠玉,不禦纖華,逮於六宮,皆務儉薄。卿大夫得不葉朕此誌,率先兆人?比年所頒製度,皆約國家令式,去其甚者,稍謂得中。而士大夫苟自便身,安於習俗,因循未革,以至於今。百官士族,起今年十月,其衣服輿馬,並宜準大和六年十月七日敕,如有固違,重加黜責。文武常參官及諸州府長官子為父後者,賜勳兩轉。”癸巳,太子太保楊元卿卒。戊申,以京兆尹韋長兼禦史大夫,以刑部尚書高瑀為忠武軍節度使。

九月甲寅朔。丙寅,侍禦史李款閣內奏彈前邠州行軍司馬鄭注,曰:“注內通敕使,外連朝官,兩地往來,卜射財貨,晝伏夜動,幹竊化權。人不敢言,道路以目,請付法司推劾情款。”旬日之中,諫章數十上,由是授注通王府司馬、兼侍禦史,充神策軍判官,中外駭歎。甲寅,以前忠武軍節度使王智興依前守太傅、兼侍中、河中尹、河中晉絳慈隰節度使,代王起;以起為兵部尚書。

冬十月癸未朔,揚州江都等七縣水,害稼。壬辰,上降誕日,僧徒、道士講論於麟德殿。翌日,禦延英,上謂宰臣曰:“降誕日設齋,起自近代。朕緣相承已久,未可便革,雖置齋會,唯對王源中等暫入殿,至僧道講論,都不監聽。”

宰相路隨等奏:“誕日齋會,誠資景福,本非中國教法。臣伏見開元十七年張說、乾源曜以誕日為千秋節,內外宴樂,以慶昌期,頗為得禮。”上深然之,宰臣因請十月十日為慶成節上誕日也。從之。辛酉,潤、常、蘇、湖四州水,害稼。

十一月癸醜朔。乙亥,涇源節度使康誌睦卒。己卯,以左神策長武城使朱叔夜為涇州刺史,充涇原節度使。壬午,於銀州置監牧。十二月癸未朔。己亥,刑部詳定大理丞謝登新編《格後敕》六十卷,令刪落詳定為五十卷。庚子,幸望春宮,聖體不康。癸卯,平盧軍節度、檢校司空王承元卒。丁未,以河南尹嚴休複檢校禮部尚書,充平盧軍節度、淄青登萊棣觀察等使。戊甲,以給事中王質權知河南尹。以河東節度副使李石為給事中。

八年春正月癸醜朔。丁巳,聖體痊平,禦太和殿見內臣。甲子,禦紫宸殿見群臣。丙寅,修太廟。令太常卿庾承宣攝太尉,遍告九室,遷神主於便殿。癸酉,

揚、楚、舒、廬、壽、滁、和七州去年水,損田四萬餘頃。

二月壬午朔,日有蝕之。庚寅,詔以聖躬痊複,赦係囚,放逋賦,移流人。

己亥,蔚州飛狐鎮置鑄錢院。

三月壬子朔。甲寅,上巳,賜群臣宴於曲江亭。庚午,以山南東道節度使裴度充東都留守,依前守司徒、兼侍中;以東都留守李逢吉檢校司徒、兼右仆射。

癸酉,兗海節度使李文悅卒。丙子,以右丞李固言為華州刺史,代崔戎;以戎為兗海觀察使。四月壬午朔。壬辰,集賢學士裴濆撰《通選》三十卷,以擬昭明太子《文選》,濆所取偏僻,不為時論新稱。甲午,以縮州刺史吳李真為邕管經略使,乙已,乾林學士,兵部侍郎王源中辭內職乃以源中為禮部尚書。

五月辛亥朔。己巳,修奉太廟畢,以吏部尚書令狐楚攝太尉,遍告神主,複正殿。飛龍神駒中廄火。

六月庚辰朔。辛巳,徙市。壬午,大理卿劉遵古卒。壬辰,陳許節度使高瑀卒。甲午,以旱,詔諸司疏決係囚。丙申,以前鳳翔節度使、駙馬都尉杜忭起複檢校戶部尚書,充忠武軍節度使。戊戌,襯臣王涯、路隨奏請依舊製讀時令。庚子,充海觀察使崔戎卒。辛醜,同州刺史高釴卒。戊申,以將作監、駙馬都尉崔杞為充海沂密觀察使。

秋七月庚戌朔。丙辰,以工部侍郎楊汝士為同州刺史。戊午,奉先、美原、櫟陽等雨,損夏麥。辛酉,定陵台大雨,震東廊郎下地裂一百三十尺,詔宗正卿李仍叔啟告修塞。癸亥,郯王經薨。己巳夜,月犯昴。壬申,以右金吾衛大將軍段百倫檢校工部尚書,充福建觀察使。堂帖中外臣僚,各舉善《周易》學者。

八月己卯朔,右龍武統軍董重質卒。庚寅,太白犯熒惑。辛卯,詔故澧王大男漢可封東陽郡王,第二男源可封安陸郡王,第三男演可封臨安郡王;故深王大男潭可封河內郡王,第二男淑可封吳興郡王;故絳王大男洙可封新安郡王,第二男滂可封高平郡王;故洋王大男沛可封潁川郡王;淄王大男浣可封許昌郡王;沔王大男瀛可封封晉陵郡王;鄜王大男溥可封平陽郡王:仍並賜光祿大夫。丙申,罷諸色選舉,歲旱故也。己亥,禦寫《周易》義五道示群臣,有人明此義者,三日內聞奏。時李仲言以《易》道惑上,及下其義,人皆竊笑,卒無進言者。

九月乙酉朔。辛亥夜,彗起太微,近郎位,西指,長丈餘,西北行,凡九夜,越郎位西北五尺滅。癸醜,月入南鬥。乙亥,宣州觀察使陸亙卒。己未,宰臣李德裕進《禦臣要略》及《柳氏舊聞》三卷。隨州刺史杜師仁前刺吉州,坐贓計絹三萬匹,賜死於家。故江西觀察使裴誼乖於廉察,削所贈工部尚書。庚申,右軍中尉王守澄宣召鄭注,對於浴堂門,仍賜錦彩銀器。是夜,彗出東方,長三尺,輝耀甚偉。辛酉,以權知河南尹王質為宣歙觀察使。吏部尚書致仕張正甫卒。癸亥,以尚書吏部侍郎鄭浣為河南尹。甲子,鄭注進《藥方》一卷。庚午,安王溶、潁王瀍皆檢校兵部尚書。宰相路隨冊拜太子太師。辛巳,幽州節度使楊誌誠、監軍李懷仵悉為三軍所逐,立其部將史元忠為留後。陝州、江西旱、無稼。己醜,秘書監崔威卒。庚寅,以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同平章事、上柱國、襄武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李宗閔可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辛卯,以中使田全操充皇太子見太師禮儀使。壬辰,召國子四門助教李仲言對於思政殿,賜緋。河南府、鄧州、同州、揚州並奏旱蟲傷損秋稼。甲午,以銀青光祿大夫、守中書侍郎、平章事李德裕檢校兵部尚書、同平章事、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度使。

以助教李仲言為國子《周易》博士,充翰林侍講學士。皇太子見太師路隨於明門。

丙申,諫官上疏論李仲言不合獎任,上令中使宣逾諫官曰:“朕留仲言禁中,顧問經義,敕命已行,不可遽改。”淮南、兩浙、黔中水為災,民戶流亡,京師物價暴貴。庚子,詔鄭注對於太和殿。以禦史大夫鄭覃為戶部尚書。壬寅,翰林院宴李仲言,賜《法曲》弟子二十人奏樂以寵之。丙午,以新除興元節度使李德裕為兵部尚書。

十一月丁未朔。庚戌,以尚書左仆射致仕蕭府為太子太傅。辛亥,以左金吾衛大將軍蕭洪為河陽三城節度使。襄州水,損田。壬子,滁州奏清流等三縣四月雨至六月,諸山發洪水,漂溺戶萬三千八百。癸醜,以禮部尚書王源中檢校戶部尚書,充山南西道節度使;以戶部侍郎李漢為華州刺史、鎮國軍潼關防禦使。成德軍節度使王廷湊卒。以前河陽節度使溫造為禦史大夫。己卯,幽州節度使楊誌誠被逐入朝,下禦史台訊鞫。誌誠在幽州,被服皆為龍鳳,乃流之嶺外,至商州殺之。乙亥,以兵部尚書李德裕檢校右仆射,充鎮海軍節度、浙江西道觀察等使。

丙子,李仲言奏請改名訓,從之。十二月丁醜朔。己卯,以昭義節度副使、檢校庫部員外郎、賜紫金魚袋鄭注為太仆卿。辛巳,以棣州刺史韓威為安南都護。癸未,以通王為幽州盧龍節度使,以權勾當幽州兵馬史元忠為留後。甲申,許太子太傅蕭瑀致仕。是夜,月掩昴。己醜,以太子賓客分司張仲方為左散騎常侍,常州刺史楊虞卿為工部侍郎。己亥,以尚書左仆射李逢吉守司徒致仕。以宗正卿李仍叔為湖南觀察使,代李翱;以翱為刑部侍郎,代裴濆;以濆為華州鎮國軍潼關防禦使。昭成寺火。

九年春正月丁未朔。乙卯,以鎮州左司馬王元逵起複定遠將軍、守左金吾衛大將軍、檢校工部尚書,充成德軍節度使、鎮冀深趙觀察等使。以太常卿庾成宣檢校吏部尚書,充天平軍節度使,代殷侑;以侑為刑部尚書。癸亥,巢縣公湊薨,追封齊王。壬申,司徒致仕李逢吉卒。癸酉,以右散騎常侍舒元輿為陝州防禦觀察使。以前棣州刺史田早為安南都護。

二月丙子朔。甲申,以司農卿王彥威兼禦史大夫,充平盧軍節度使。丁亥,發神策軍一千五百人修淘曲江。如諸司有力,要於曲江置亭館者,宜給與閑地。

辛醜,冀王絿薨。癸卯,京師地震。甲辰,以幽州留後史元忠為盧龍節度使。

乙巳,劍南西川節度使、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段文昌卒。庚申,以劍南東川節度使楊嗣複檢校戶部尚書,兼成都尹、西川節度使。乙醜,以歲饑,河北尤甚,賜魏博六州粟五萬石,陳許、鄆、曹濮三鎮各賜糙米二萬石。庚午,左丞庾敬休卒,廢朝一日。詔曰:“官至丞、郎,朕所親委,不幸雲亡者,宜為之廢朝。自今丞、郎宜準諸司三品官例,罷朝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