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宅院。

董集貿一隻手摟著小妾,另一隻手啃著豬蹄。

他一會兒左手一會兒右手的,搞得小妾臉上,屁股上都是油漬。

在外麵,董集貿喜歡扮成個翩翩公子的形象。

但是回到家裏,他喜歡怎麽舒服怎麽來。

娶了這麽多房小妾,不就是為了享受的嗎。

雖然災情一年比一年嚴重,可董集貿的日子卻一天比一天過的更好。

農民們收成不好,交不起租子,便隻能把地賣給他,然後從他手裏租。

而董集貿的伯父董格求是蘇塘縣的縣丞。

別看縣城在打出超算不上什麽大官兒,可在蘇塘縣,那可就是天一樣的人物。

說句不好聽的,蘇塘縣的縣令,有時候話都沒那麽好使。

這縣令三年五年一換,乃是流水的官。

而縣丞卻是鐵打的老爺。

董格求作為本地人,根深葉茂,許多本門世家都與他交好。

而這些人掌握著蘇塘縣大部分的土地和經濟。

董格求因此在蘇塘縣橫行霸道,縣令也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董家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董集貿在董格求的庇蔭下,也混了個士子身份。

前些年,董集茅根本不用繳稅。

這幾天北邊戰事吃緊,朝廷實在沒辦法,提了個恩捐稅,董集茅才不得不象征性地繳一點兒。

不過,比起平民百姓,他們交的稅比例也是不足為道。

這種有錢的地主反倒交得少。

而且他伯父是縣丞,負責收稅得便是他,這其中的數據,還不是他說怎樣就怎樣。

有時候因此獲得的朝廷補貼反倒比交上去的多。

以前蘇家因為蘇同在朝中擔任吏部尚書,他有些忌憚,雙方因此井水不犯河水了。

不過自從蘇同入獄後,他便盯上了蘇家的良田。

上次要不是蘇硯搞了搞了個祁王的手諭回來,蘇家的田地他早就吃到手了。

後來想方設法,才把李玉蓮的田吃了。‘

不過這也付出了後山八十畝地的代價。

眼下蘇塘縣一個小小的縣,裏麵卻有著許多大人物,水比較渾,他暫時不敢太過明目張膽,隻好用些小手段,希望這些姓蘇的,自己乖乖把土地交出來。

因為農忙時節快到了,他用低價找到了一大批工,還順便得到了部分田地的八成收成,這筆買賣劃算。

相當於這些人給自己白打工,還倒貼糧食。

這也是為什麽地裏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董集茅卻過得越來越好了。

田地變多了,隻養他一個人,那當然是日子越過越好了。

這次趁著官府的催耕令,他再找董格求幫幫忙,如果蘇南村的人三天內還種不上秧苗,哼哼,他董集貿就做做好事,幫他們種了。

今天把蘇文丕他們放下去,就是給這些刁民提提醒。

“老爺,蘇文丕求見。”

“帶進來。”

“董老爺。”蘇文丕臉色有些尷尬。

“文丕啊,交代你的事兒辦得怎麽樣了?”

“回董老爺,一大半的地已經種上了秧苗,剩下的估計明天就能插完。”

“不錯不錯,蘇硯那夥兒人呢,服軟了嗎?”

“這,他們。”

察覺到蘇文丕語氣不對,董集貿眉頭微皺。

“怎麽,他們還不知悔改?真的要餓死的時候才知道厲害!”

蘇文丕小心地答道:“董老爺,這個蘇硯也不知道使用了什麽妖法,不僅這麽短時間種出了秧苗,而且,帶著那一群老不死小不死的,不到一天時間就種完了所有稻田。”

“什麽!”

董集茅手中的豬蹄滑到地上,不敢相信。

“不可能,你當老爺我不種地就不懂種地?剩下的稻田,就算我再給你們添派二十個人,也不可能一天不到就插完那麽些稻田。他們人雖多,但老人小孩居多。

總不可能,他蘇硯讓這些老頭和小孩都上陣吧!”

感受到董集貿冷厲的眼神,蘇文丕一個激靈。

“董老爺,我也不知道到底怎麽回事,不過我回來時卻是看到所有田地裏都種上了秧苗。我這就下去打聽。”

董集貿簡直不敢相信這時真的,如果蘇硯真的一天不到就把所有田裏都插滿了秧苗,那他吞並這些田地的希望豈不是又落空了。

蘇南村。

眾人還在埋怨蘇硯不該簽協議,吃了這麽大的虧,白讓蘇文丕他們撿了這麽大便宜。

蘇硯卻喜笑顏開,已經開始下發新的指令了。

“諸位鄉親,雖然讓蘇文丕他們帶走了一二十條大魚,可我們不還剩這麽多小魚嗎?”

“族長,這些小魚能吃嗎?這麽多小魚還比不上別人一條大魚。”

“各位,別急。這些魚雖然小,但數量多。要是我們把他們都養大了,那大家說說,得夠咱們吃多久啊。”

“養魚?”

村民裏又養過魚的,跟種糧食比,一點都不劃算。

養魚要請人將稻田挖成魚塘,下魚苗後,每天還要喂魚。

這些都不算什麽,畢竟喂魚的活兒並不算重。

可是,遇上大魚,很多魚就跟著大水衝走了。

而且烈日嚴寒,也可能死魚。

收獲沒有保障,那才是大家擔心的。

聽了村民們的顧慮之後,蘇硯笑笑道:“各位,專門喂魚當然不劃算,可順帶的喂,那可就劃算多了。”

“我們將稻田沿著田梗挖一個深溝,然後橫著豎著再挖幾條縱橫的溝。

這樣既占用不了太多的田地,魚兒們又能夠有足夠深的水可以生存。

我們還可以根據和不同魚的品種,分開飼養。

比如一些適合養在河裏的,我們就在河裏固定大網,將魚放在裏麵。

這樣,魚兒能夠生活在河水裏,但又始終在漁網內。

等到捕魚時,也十分方便。”

眾人一聽,這倒是個好主意。

便紛紛同意。

說幹就幹,一群人拿著家夥就去掏溝去了。

一些婦女則在有經驗的漁民帶領下找材料編織漁網。

三個月後,蘇硯便帶著人打了第一波魚。

不過當時大魚很少,蘇硯便不許村民們放水捉魚。

誰想吃魚了,隻需要說一聲,去釣也好,捉也好,直接去就行。

隻是不準大規模捕撈。

這樣以來,村民們們平日裏竟然時時能夠吃上魚肉。

蘇硯還將一些簡單的做魚方法教給村民們,免得他們吃的魚那麽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