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殷浩的奏折傳到了建康宮,再次引起了司馬衍的痛哭。

庾亮這個舅舅,自從他懂事起,就沒給他幹過好事。在他年幼的時候把持朝政,排除異己,包括宗室;在他八歲的時候引發蘇峻之亂,逼死了母親,還害他被關小黑屋;等到他逐漸掌控朝政的時候,庾亮又興兵作亂,威逼朝廷。

可是,無論如何,庾亮終究是他的舅舅,他母親的兄長。

司馬衍一向聰慧,並不信怪力亂神這種事情,所以什麽鬼兵殺人,他一點都不信。雖然從陸玩和何充提供的信息來看,司馬珂有不在場的證據,但是他相信這就是小皇叔幹的。大舅庾亮也算是個厲害強橫的人物,能夠這麽幹脆利落的殺了大舅的,也隻有小皇叔了。

不過,司馬衍並沒有對司馬珂有什麽看法。庾亮之前給他造成那麽多麻煩,還害死了他的母親也就罷了,這次也不聽他的赦戒,完全視他這個皇帝如無物。而且,接下來的急報,更讓他理解司馬珂為什麽要這麽做了,因為邾城之兵已經抵達了潁川郡城,離曆陽郡城隻有百裏之遙,同樣庾翼的大軍也抵達了蕪湖,離姑孰城也隻有一百多裏地,如果庾亮不死,接下來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不知要死多少人。很顯然,庾亮所謂的和議,都是緩兵之計,為的是集中優勢兵力,對司馬珂發動致命一擊。

而且,他寵愛的皇後杜陵陽,也說了一句令他深思的話。杜陵陽的大意是“所謂鬼兵就算是皇叔指使的,當年國舅無端滅西陽王滿門,如今皇叔為了止息一場兵戈,隻殺國舅一人,也無可厚非”。雖然皇後與紀家女公子交好,情同姐妹,因此有偏向皇叔的意味,屢屢為皇叔說話,但是這話卻並不無道理。

如果再晚幾天,一旦大舅聚集兵力,對姑孰城兩麵夾擊,可能死的就是皇叔了。這原本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沒有回旋的餘地。

司馬珂和庾亮相爭,其原本完全處於劣勢,哪怕是野狼灘大捷之後,司馬珂仍然處於劣勢,但是庾亮一死,局勢便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北府兵趁此之機,揮師渡江,一舉擊潰庾條的五萬大軍,陣斬庾條。

殷浩接掌了三萬曆陽郡守軍,隻聽命於朝廷。

邾城之兵,原本奉庾亮之命揮師東進,但是因庾亮的死亡,無法繼續原來的指令,便停在了潁川郡城,等候朝廷的詔令。

唯一的變數是進駐蕪湖的庾翼,手中約兩萬餘兵馬。

…………

蕪湖城,府衙。

南郡太守庾翼全身素縞,頭纏白綾,手按長劍,跪坐在案幾之後,臉上充滿悲憤的神色。

庾翼今年三十二歲,是庾家五兄弟最小的一個,身材修長,英俊而威武,而且素有雄才大略。其曾在二十二歲時,便曾以白衣之身,率領數百人堅守石頭城。而且善騎射,頗有勇力,是庾氏五兄弟之中最有武略的一個。

曆史上的庾翼,更是北伐抗胡的名將,桓溫和謝尚都對其甚為佩服,被其重用。

當初庾亮計議起兵威逼朝廷廢黜司馬珂的時候,其實庾翼是反對的,認為這樣不妥,但是奈何大哥庾亮和二哥庾懌堅持,他的年齡最小,隻能聽命行事。

其實,庾翼對司馬珂的事跡也略有所聞,對這個兩次抗胡大捷的小宗室,其實還是充滿興趣和好感的,隻是終究是以家族利益為先。

誰會知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原本整個大晉實力最強的潁川庾氏,在遇到司馬珂這個對手之後,便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二哥庾懌居然在極其優勢的兵力之下,不敵司馬珂,還被司馬珂陣斬。而更為震驚的是,大哥庾亮也在一夜之間,不明不白的被殺。

潁川庾氏的強盛,庾亮既是奠基者,也是最強大的支柱,大哥庾亮一死,整個庾家的勢力便瞬間土崩瓦解。廣陵之兵被郗鑒乘勢所破,四哥庾條戰死。邾城和曆陽之兵,沒有了庾亮這個征西將軍的名頭,不再屬於庾家,而是選擇聽命於朝廷。如今庾家這一代,隻剩下他和三哥庾冰兩人。

是選擇退讓,保全家族薪火,還是與司馬珂誓死一戰,以雪殺兄之恨,對於庾翼來說,是個艱難的選擇。

一名將領輕輕的走了進來,正是軍司馬曹據,朱燾歸到庾懌麾下之後,他便晉升了曹據為軍司馬。

曹據和庾翼差不多的年紀,是庾翼的心腹之將,在曆史上於樊城大破羯胡騎兵,也算是庾翼麾下的一員猛將。

“使君!”曹據低聲叫了一聲。

庾翼沒有立即應聲,沉默了許久,才問道:“庾家完了麽?”

曹據低聲道:“隻要使君及振威將軍得以保全,庾家終究是國舅,總有再崛起之日。”

曹據的話,庾翼當然知道甚有道理。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此番庾家千錯萬錯,他和庾冰終究是司馬衍的親舅舅。隻要躲過這一劫,司馬衍又才十六歲,來日方長,等到這件事慢慢淡化之後,再以國舅的身份重掌大權,並不是沒有機會。

庾翼長長的歎了一口氣,心中終究是不甘。想不到庾家當年將先帝司馬紹臨終托付的顧命大臣全部打壓完了,連同琅琊王氏一並打壓了下去,又在蘇峻之亂中全身而退,最後又耗死了王導,眼看便要耗死郗鑒,再掌朝廷大權,最後卻栽在司馬珂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宗室手中。

隻是,形勢逼人,不甘也沒有辦法,在這種情況下,庾家不能不低頭。

庾翼思慮再三,終究是寫了一份奏折,加急發往建康,向小皇帝司馬衍表明,他原本奉征西將軍之命進駐蕪湖,今征西將軍已故,一切聽朝廷詔令。

…………

收到庾翼的奏疏,司馬衍終於徹底鬆了一口氣。此時,陸玩和何充兩人也回到了京師,司馬衍又派謁者特意到京口去請郗鑒,會集三公,一同到太極西堂議事。

這一場由庾亮掀起的風波,因庾亮的死去而煙消雲散,但是最終卻還是要小皇帝司馬衍來收場。

這個場,並不好收……

首先要對此場風波的最大功臣司馬珂予以安撫和獎賞。三公與司馬衍商議了一番之後,決定拜司馬珂為衛將軍,開府,仍都督中央軍事,領徐州刺史,又接替庾亮都督荊、江、豫、雍、梁、益六州軍事,封曆陽郡公。

至於庾家的處理,則是令司馬衍極為頭疼的事情。

庾懌和庾條的叛亂性質是認定了的,否則司馬珂和郗鑒都是出師無名,這個沒辦法更改。唯一的爭議,便是庾亮的定性。庾亮是這場風波的主謀,但終究是潁川庾氏的家主,若其被定為叛亂,對整個潁川庾氏家族都將受到重大的影響。

最後,鑒於司馬衍的麵子,三公決議還是給潁川庾氏留條後路,對庾亮的行為含糊的定義為“舉止失度、有違綱常”,降其名號為安西將軍。

至於庾翼,定義為奉命行事,仍任南郡太守,但其麾下兵馬須交由都督六州軍事的大將軍司馬珂處置。

不隻是庾翼的兵馬,曆陽郡殷浩所統領的三萬大軍,毛寶、樊峻所領的邾城之兵,以及所有原庾亮麾下的六州軍事,全部由司馬珂節製,聽候司馬珂的號令。

如此一來,司馬珂手中便掌控了整個東晉七成以上的兵力,如果再加上後麵要接掌的京口之兵,幾乎天下之兵,盡歸司馬珂掌控之中。

隻是,三公心裏都明白,司馬珂若要接掌京口之兵,必須要將中央的兵權交出,否則便於理不合。

隻是,解都督中央軍事之職,還得司馬珂自己提出才行。